首页  >  新闻发布  >  地方扫描 > 正文
云南完善产业链 撬动茶叶经济

文章来源:云南省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4-05-24

  5月21日是联合国大会设立的“国际茶日”,云南省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宣传、推广云南茶文化、茶产业,展现云茶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新气象。

  数据显示,2023年,云南省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504.2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农业产值248.8亿元,同比增长8.6%。云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自2020年突破千亿元大关以来,连续4年超千亿元稳定增长。通过政策激励与市场驱动双轮发力,云南省从茶业大省向茶业强省稳步迈进。

  市场驱动 云茶品牌矩阵具雏形

  云南作为中国茶产业大省,一直以来在全国茶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随着云茶企业品牌化战略的不断推进,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云茶品牌矩阵体系已见雏形。

  2023年12月22日,中国普洱茶IPO第一股澜沧古茶正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在资本市场上市的内地茶企第一股。大益、下关沱茶、勐库戎氏、帝泊洱等一批企业品牌在市场上受到认可,“普洱茶”“滇红茶”公共品牌驰名中外。

  政策激励 多元产业高质量发展

  5月21日,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与西南林业大学古茶树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国古茶树资源状况白皮书(2024)》。数据显示,全国古茶树共有5624.26万株(含树龄不足百年的野生型茶树),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其中占比最高的是云南,总计5494.67万株(含树龄不足百年的野生型茶树),占97.7%。茶树资源的保护释放出更多的产业发展机会。2023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批游客,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2023年,云南克服多重因素影响,茶叶面积产量稳定发展,绿色有机茶园建设不断强化,生产规模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云茶产品不断向优质多元方向发展,云茶产业韧性彰显,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围绕“三茶统筹”,云南省始终把绿色发展作为云茶产业的鲜明底色。近年来,云南省把绿色产业基地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加大茶原料基地生态化、绿色化、标准化建设力度。截至2023年末,全省共认定授牌“绿色云茶”产业基地345个,总面积129.3万亩。获得“10大名茶”的19家头部茶企均构建了绿色有机生产原料基地,推广应用绿色生产技术,认证了绿色、有机茶产品。据初步统计,全省茶叶有机获证经营主体达826家,有机获证产品超过2000个;绿色获证经营主体达112家,绿色获证产品接近800个。

  一系列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政策护航。云南省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将其作为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1+10+3”重点产业之一,出台《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在政策激励与市场利好的双轮驱动下,云茶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迅速提高,茶叶有机认证面积和认证产品数连续多年全国第一。云茶产业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也成为边疆600万名茶农茶人的“向阳产业”。

【责任编辑:语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