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山东省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5-05-27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依靠硬核的科技支撑。山东是国资国企大省,国有企业特别是省属企业已涌现出一批创新领军企业,有能力、有责任在解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源头问题上当先锋、作表率。
加大研发投入,筑牢创新基础。立足出资人职责定位,不断健全科技创新考核评价体系,把科技创新在改革绩效考核中的比重由12.5%提升至30%,将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技术成果转化等情况纳入考核,并将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在考核时全额视同利润,对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按2倍视同利润加回,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开展核心技术攻关。2024年,省属企业研发投入达529亿元,同比增长8.7%,研发投入强度达2.1%。
强化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立足实际实用实效,深化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联合科技部门在8户企业建设“山东国资科创基地”,建成6家“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累计与高校、科研院所、中小科创企业等开展交流合作2000余次,协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408项、促成科技成果落地应用107项。实施创新平台“扩面提质”行动,省属企业建成省部级以上研发平台521个,其中国家级76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应设尽设”,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04项。
注重人才引育,加强智力支撑。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每年确定省属企业党委书记抓人才工作项目,深入实施五年千名博士引进计划,支持企业对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实行“一人一议”。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科研团队工资总额实行单列。稳妥推进以激励科研骨干为主的中长期激励政策,2024年实施的3项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岗位分红激励中,激励对象中的科研技术骨干占比均超70%。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在6户省属企业试点实施首席科学家制度,在10户企业试点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责任编辑:语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