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黑龙江省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5-08-12
在黑龙江广袤黑土地上,农业发展正经历深刻变革。当“数字基因”融入传统农耕,从种植到销售全链条被重塑,一幅现代农业发展新图景徐徐展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数字破冰,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本
“过去拿土地证贷款至少要跑一个月,现在手机点一点,很快就能到账。”黑龙江农户的朴素对比,道出了“农业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的实效。长期以来,农民授信不足、贷款“难慢贵”以及银行风控瓶颈,是阻碍农村发展的顽疾。为了切实破解难题,黑龙江省农投集团(以下简称龙江农投)以卫星遥感数据与土地确权信息为基础,构建“大数据画像”,将静态的土地资源转化为可流通的信用资本。平台与10家银行深度合作,累计投放贷款突破1800亿元,显著降低利息、缩短周期,被农业农村部誉为“中国农村金融1.0标准范式”。这一获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通报表扬的实践,正在重塑农村信用体系——当每一寸耕地拥有数字身份,金融活水便能循着数据脉络精准灌溉,为粮食安全注入坚实的“金融血液”。
智慧管控,重构农业风险与生产范式
“以前种大豆,啥时候施肥、打药全凭经验,心里没底。现在好了,手机成了新农具!”在黑龙江省绥化的大豆田里,一位种粮大户指着手机屏幕高兴地说。屏幕上,“农业智慧链云平台”正清晰地展示着包括他家地块在内的大豆产区的墒情、苗情,还推送了精准的种植方案、推荐的农资采购信息以及潜在的市场对接渠道。“平台就像请了个‘农田保姆’,啥时候该干啥、买啥划算、卖给谁合适,心里都亮堂了。”农户朴实的笑容,正是数字赋能农业生产最生动的注脚。这个被国家数据局评为“数字中国建设首批典型案例”的智慧平台,正是龙江农投打造的“农业智慧链云平台”。平台系统中,上亿亩黑土地的耕、种、管、收数据实时流转。它以天上的卫星“眼睛”和地里的AI“大脑”为核心,像一根无形的“智慧链”,把原本分散的小农户、合作社、加工厂紧密联结起来。通过这种“链条式、规模化、集约化”的模式,为破解“小农户如何对接大市场、融入现代化大农业”的老大难问题,提供了一把实实在在的“金钥匙”,让农民不再单打独斗。
价值跃升,数字红利滋养振兴发展沃土
“扫一扫这个‘数字身份证’,就能亲眼看着认养的水稻从育苗到收割的全过程!这种看得见、信得过的好米,吃着才安心,贵点也值!”在“线上认养”小程序后台,一位上海消费者的留言格外醒目。这正是龙江农投借助腾讯公司的互联网平台力量与区块链技术,为龙江农产品量身定制的价值跃升新路径。每一袋龙王庙大米、每一瓶白桦树汁,都拥有了可全程追溯的独特“数字名片”。区块链技术确保了生长记录的不可篡改,互联网则打开了直达亿万消费者的“高速曝光通道”。这种“线上认养+全程追溯”的创新模式,让优质农产品成功跳出了“优质不优价”的困境,实现了品牌溢价,为龙江特产开辟了高端化、定制化的新市场,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字红利”。
高校+基地+农户,培育黑土地的“数字新农人”
“无人机巡田、手机看墒情,现在种地没点数字技能可不行。”在黑龙江省拜泉县的培训基地,正通过“高校+基地+农户”模式培育黑龙江的新型职业农民。龙江农投与中国科学院、深开鸿等合作建立的人才转化基地,聚焦无人机操作、电商营销、数据平台应用等技能,已为省内7个县区培养数千名掌握无人机操作、数据平台应用的“数字新农人”。当“会用数据”成为新时代农民的必备技能,黑土地将迎来人力与智力的双重觉醒,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可持续的“人才引擎”。
【责任编辑:韩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