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评论 > 正文
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0-06-29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加强国防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原始创新。这一重要思想,顺应了世界科技与军事发展的时代潮流,准确把握了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的内在本质,为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奋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重大的现实意义。

科技是核心战斗力

科学技术是军事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和创新都会引起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深刻变革。

科技是重塑战斗力构成要素的关键变量。人、武器以及人与武器的结合是战斗力构成三要素。从人的角度来看,科技知识是提高官兵军政素养与作战本领的关键指标。科学技术越先进,战争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越高,科技对人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就越大。从武器的方面来看,武器装备不仅是简单的物质形态,更是科学技术物化的承载者,现代科技已经成为提升武器装备战斗力的倍增器。从人与武器的结合来看,科技是实现人与武器最优结合的催化剂。在作战指挥方面,只有利用科技才能实现基于信息系统的联合作战指挥,实现体系对抗,实现人与人、人与武器的无缝对接。在军事训练方面,只有利用仿真模拟、兵棋推演、效能评估等高科技手段,才能实现训练与作战的“零距离”。

科技是变革战斗力生成模式的主导因素。自古以来,科技进步与创新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主导着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战斗力生成模式从石制兵器主导转变为冷兵器主导,战争进入材料对抗与体能对抗时代。火药的发明为军事斗争注入新的活力,热兵器技术取代冷兵器技术主导战斗力生成模式,战争进入能源对抗与技能对抗时代。20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新技术的进步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战斗力生成模式变革为信息主导,战争进入信息对抗与智能对抗时代。

科技是引领战斗力发展方向的核心动力。战斗力的发展方向往往以新型作战力量的崛起为风向标。新型作战力量是以新需求为牵引、新技术为支撑、新能力为标志的作战力量,是战斗力提升的增长点,是新质作战能力的体现。纵观作战力量发展史,从20世纪初的飞机、坦克到70年代的精确制导武器、激光武器再到今天的无人作战系统,唯有科技创新,才可能有效催生和支撑新型作战力量的涌现。科技进步提供新的作战力量、作战工具、作战手段等,使人类能够不断涉足新的作战领域,拓展作战空间。当代战争已经从传统的陆、海、空三维空间走向陆、海、空、天、电磁、网络等多维空间,从平面走向立体,从自然空间走向技术空间、认知空间。

大力加强国防科技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在国际军事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唯创新者胜。

牢牢扭住自主创新战略基点。自强为天下健。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靠进口武器装备是靠不住的,走引进仿制的路子是走不远的。要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战略基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把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的薄弱环节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主攻方向,选准突破口,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努力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争取实现弯道超车,实现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着力增强原始创新源头供给。原始创新需要基础研究的引领和支撑。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开关,是武器装备发展的原动力。基础研究不厚实,自主创新就是一句空话。当前,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关联度耦合度日益增强,要高度重视原始性专业基础理论突破,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强化国防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要高度重视战略前沿技术特别是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加强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颠覆性的重大技术研究和新概念研究。要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基础研究工作,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储备。

突出抓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发展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歼-10研发到航母入列,我国载入史册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大多是军民融合的产物。要搞好顶层设计和战略筹划,加快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完善军民融合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要着眼谋取战略竞争新优势,推动融合由传统领域向海洋、太空、网电空间等新兴领域拓展。

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

战斗力是军队兴衰成败的最终决定力量,只有把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才能在新一轮世界军事变革中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强化作战需求牵引。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战场、面向部队,把作战需求贯彻到武器装备建设的全过程,确保研发和生产的武器装备适应能打仗、打胜仗要求。国防科技创新要坚持从实战需求出发,紧紧围绕军事斗争准备需要,综合考虑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规模、作战环境等,统筹处理技术实现可能与未来发展需求、成果先进与使用可靠等关系,确保创新成果能够形成较强的实战能力。

加大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国防科技创新的目的在于应用,必须抓紧搞好创新性、突破性成果的转化应用,使国防科技创新同部队建设接好轨、对好焦,使创新成果经得起实战检验。要深化国防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制度,加强国防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国防科技创新服务支撑体系。要积极探索创新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赋予创新主体更多自主权,加速实现预先研究、工程研制、实战运用的三级跳,打通科研成果走向战场的“最后一公里”。

积极培育新型作战力量。新型作战力量是赢得未来战争的“尖刀”“利剑”。发展新型作战力量事不宜迟,不能消极等待,必须积极培育。只有积极培育新型作战力量,才可能使部队脱胎换骨、凤凰涅槃。要扭住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这个战略重点,大幅度提高新质战斗力比重,努力构建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军事力量体系。要巩固优势领域,加大新兴领域创新力度,加强战略性、前瞻性、颠覆性技术孵化培育,捕捉军事能力发展的潜在增长点。要准确把握未来战争发展趋势,搞好前瞻布局和战略预置,形成独特技术优势,积极培育新质战斗力,在未来战争必争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 (杨爱华 郭子俊)

【责任编辑:语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