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评论 > 正文
打好稳经济大盘主动仗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2-09-13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以组合效应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这无疑是当前为巩固来之不易的经济企稳向好局面推出的关键举措,有利于延续经济恢复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全国上下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效实施宏观政策,不断取得新成绩。我国生产供给持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对外贸易增势良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但仍然保持了持续恢复态势,总体而言处于企稳回升的阶段。我们应对超预期困难局面的宏观政策调控制度的优势更加凸显。但还要清醒认识到,眼下疫情干扰依然存在,经济运行仍有小幅波动,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尤其是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上升,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仍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确保我国经济稳妥有序发展,须多措并举、科学布局,坚定不移打好经济发展“主动仗”。

善于平衡协调经济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一是巩固“稳”的微观基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增强企业的信心和预期,一些明显增加企业当前运营成本的政策能缓则缓,地方政府化解债务的工作也要在既定原则的前提下,采取总量控制、优化结构、时限延缓等特殊应对措施。二是畅通“进”的路径。当前,畅通国内交通物流是化解企业困境的首要举措,更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一切阻碍要素流动的藩篱。加快探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机制,以最快速度实现两者新的平衡点。三是增强“好”的动力。咬定科技创新不放松,加大对未来产业的探索培育力度。加大企业技改投入,在降低新产品进入市场门槛上发力,在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基础高级化上实现新突破。

多角度多举措扶持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是解决年轻人就业的重要力量。应采取相应措施,力求响应大、见效快。比如,国有用地用房租金临时减免、疫情期间给予特殊贴息、加快增强出口退税力度、即征即退、排除企业出口转内销障碍等,进一步减少对企业资金的占用,千方百计使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更好发挥城市群都市圈的协同作用,在实现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同时,应将周边省市培育成更多的“顶梁柱”。应通过更便捷的交通、更便利的社会服务、更顺畅的人才资金等要素流动机制,最大程度释放城市群都市圈的溢出效应,在相关省市之间形成更好的发展动力传导通道。经济大省要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发展速度更稳、财政能力更强。目前,经济大省的潜力很足,但广东等省还普遍存在相对落后的地区,应加强沿海经济带薄弱地区的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引导产业向邻近沿海地区进行有序梯度转移。在增强内陆省份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力和承载力的同时,加大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洼地的产业转移力度,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培育我国的新经济动力带。应加快构建以长江经济带、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为“两横”,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为“两竖”的“井”字形新动力带。应以高铁、高速、航空、港口等更加高效便捷互联互通的设施为基础,以大学、实验室、高科技园区、研究所等创新要素聚集为牵引,以新型制造业园区为支撑,以自贸区联盟等为纽带,更深度地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处理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关系。在传统产业中,基础工业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轻工业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目前,个别地方过度追求超越本地发展阶段的新兴产业,客观上挤压了传统工业的发展空间。对此,应加强对地方政府基础工业和轻工业的考核力度,加快推出工业强基工程,明确基础工业保护清单,确保基础工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不被削弱,实现吸纳更多高质量就业的经济增长。

【责任编辑:语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