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观察 > 正文
国资报告:中粮七十年 敢为天下先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20-03-19

2019年12月5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集团)在京举办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全面回顾了自身从胡同小院起步到国际大粮商的奋进历程。

“中粮集团始终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一代代中粮人珍视共产党人特有的红色基因,始终把红色作为‘底色’‘本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赋予红色基因新的时代内涵。”中粮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告诉《国资报告》记者。

从政府公司转型为市场化经营企业,从贸易业务拓展到多元产业集群,从国内布局辐射到全球化经营……中粮集团一路披荆斩棘,历经百般考验,冲破千难万险,不断成长壮大。中粮集团70年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87):专营粮油食品进出口的政府公司,成为新中国粮油食品对外贸易、出口创汇、保障国内粮油供给的重要力量

从1949年到1987年的39年里,中粮集团是专营粮油食品进出口贸易的政府公司。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粮集团开展对日本的民间贸易,迈出了中日民间贸易艰难的第一步,此后为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和发展两国经贸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早在1950年即加入中粮集团的老职工李育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他们那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就是保障新生的共和国近五亿人口的温饱,国内市场的粮食供应安全,出口创汇。他们用一车又一车的大米、小麦、罐头换回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20世纪70年代,中粮集团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一批出口农副产品的单项生产基地,同时还订立行业标准、扶持建立了一批专供出口的加工专厂、专车间,带动行业的整体发展,成为一项泽被后世的社会工程。

1979年,可口可乐在阔别中国30年后,经中粮集团以寄售的方式重返中国市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当时引进可口可乐还是很困难的,经历了艰苦的谈判。一个房间在谈中美建交、一个房间在谈可口可乐引进。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它全球按销量规模第三大市场,中粮集团引进可口可乐,对中国的饮料行业促进非常大。”亲历者向记者描述当年的情景。

20世纪70、80年代,中粮集团还分别出品了中国第一瓶干白和第一瓶干红葡萄酒。

这期间,中粮集团从小胡同起步,不断开拓新中国粮油食品对外贸易,经营的商品由几十种发展到两三千种,贸易对象由前苏联、东欧、亚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扩大到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往来客户由几十家发展到3000多家,进出口总额累计880.49亿美元,其中出口累计557.48亿美元,进口累计323.01亿美元。

众多国内农副产品被中粮集团推向国际市场,来自世界五大洲的优质农产品和食品也由中粮集团引入国内,走上普通百姓的餐桌。“中粮集团在为国家出口创汇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在我国粮油食品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吕军表示。

第二阶段(1988~2004):由政策性贸易公司转变为市场化、实业化企业,形成多元化综合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后,外贸体制改革逐步推开,新的百姓需求、新的国家要求都促使中粮集团做出新的转变。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加快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明确指出:“为了更好地扩大对外贸易,必须按照有利于促进外贸企业自负盈亏、放开经营、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的方向,坚决地、有步骤地改革外贸体制。”1988年2月,国务院制定《关于加快和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全面推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

在此期间,中粮总公司与全国粮油食品分公司正式脱钩。这对中粮产生了巨大冲击:一是总公司本部留在账面上的资产总额仅为25.26亿元,净资产为6625万元,其中流动资金只剩下183万元,职工仅有438人。二是脱钩前的中粮承担和行使的主要是管理职能,很多具体工作都是分派给各地分公司执行的,脱钩后中粮必须从经营活动的具体环节和具体工作开始做起。三是中粮几十年独家经营的局面被打破,各地的粮油食品分公司由中粮的下属机构变成了中粮的竞争对手。

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中粮集团陆续将原来主要承担管理职能的业务处室改组为子公司,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中粮工业食品进出口公司、中粮酒饮料进出口公司、中粮糖业杂品进出口公司、中粮粮油进出口公司相继成立。

这一时期,中粮的实业化、国际化、集团化、综合化经营有了长足进步,逐步形成了粮油加工、酒饮料生产、酒店经营管理、农产品种植养殖、仓储运输、包装制品、工业食品、物业开发等八大业务系列。

1989年初,中粮集团建立了中国第一家现代化的中外合资油脂加工企业,掀起“炒菜锅里的食用油‘革命’”。

1993年,中粮集团利用香港平台,通过买壳方式进入资本市场,成为最早涉足境外资本市场的央企之一。同一年,以买壳形式在香港拥有了中粮国际、鹏利国际两家上市公司,开始了资本运营之路,成为最早涉足境外资本市场的央企之一。

到了20世纪末,中粮集团形成境内资产、境外资产分别占比50%的格局,并向国务院提出“重组改制、整体上市”的设想,获得批准。

到2004年,中粮集团实力比1987年大大增强。总资产从25.26亿元增长到466亿元,增长17.4倍;净资产从0.66亿元增长到203亿元,增长305倍;员工人数从438人增长到2.82万人,增长63.4倍。

据吕军介绍,经历了生死转折,中粮集团不仅成功实现了由管理型企业到市场化经营型企业的转型,而且继续保持国家粮食进出口主渠道的地位。

第三阶段(2005~2015):打造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走出去”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加入WTO,中粮集团既面临着粮油食品行业高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国际粮商迅速建立起在我国粮油加工行业的规模优势,并形成合理布局;跨国食品巨头加速进入国内市场,加剧行业竞争、加快行业整合;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事故频出,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为应对新情况新挑战,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2005年中粮集团党组出台《关于集团使命和战略,加快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对中粮集团的使命、愿景、战略和精神进行了明确,有力促进了企业加速改革发展,适应新的形势要求。2009年中粮集团党组提出“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战略。

该战略旨在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助力我国农业、粮油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中粮集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垂直整合产业链,涵盖从田间到餐桌,覆盖从农产品原料到终端消费品,包括种植、采购和仓储、物流、贸易、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制造与营销等多个环节,使各产业链之间的协同效应最大化,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同时,中粮集团以全产业链战略为引领,先后重组中土畜、中谷、华粮和华孚四大央企,并购新疆屯河、丰原生化、华润生化等农产品公司,入股蒙牛并支持蒙牛并购雅士利、现代牧业等食品公司;收购深宝恒、借壳侨福地产,形成中粮地产业务两地上市、双轮驱动的新格局;牵手英国英杰华保险、美国怡安保险,入股大庆商业银行、龙江银行,并购伊斯兰国际信托,不断拓展充实中粮金融业务。通过并购重组,丰富了业务组合,提升了业务规模,国内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2013年,中粮集团在综合把握国家政策、供求格局和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决定加快国际化步伐,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14年,中粮集团并购尼德拉和来宝农业,初步形成了国际大粮商的全球布局,这是这一时期中国粮油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次“走出去”。

这十年是中粮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总资产从676亿元增长到4590亿元,营业收入从441亿元增长到4054亿元。

在此期间,中粮集团也完成了三大转型:从贸易企业转型为集粮油、食品、金融、地产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从国内资本企业转型为拥有11家上市公司、两个海外公司的国际化企业;从一般性的国有商贸企业转型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宏观调控的经营主体。

第四阶段(2016~2017):深化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调整优化商业模式和国际化战略

2014年7月,中粮集团被国资委列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2016年7月,中粮集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方案率先发布。

中粮集团聚焦核心业务配置资源、实施提质增效三年攻坚战、建立三级管理架构、打造十八个专业化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旨在解决发展定位问题,资本与资产的关系问题,放权和监督的关系问题,机制不活、激励不到位的问题,资本系统优化问题等五大关键问题,为国企改革提供样板参考。

经过两年大刀阔斧、稳妥有序的改革,中粮集团实现企业管理模式向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转型,生产运营商业模式向专业化公司转型,企业定位向保障国家粮食和食品安全的功能转型,发展模式向内涵式和提质增效转型;实现管资本与管资产分开,改革集团总部职能,聚焦主业发展,战略清晰,目标明确,经营资产有进有退,混改、上市优化资本结构,有效激发了企业活力。

这期间,中粮集团利润总额连续两年实现80%的增长,2017年达到创纪录的118亿元。

在吕军看来,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中粮集团资产规模与效益不匹配、国际化布局与国际化经营能力不匹配、产业发展与战略定位不匹配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第五阶段(2018年以来):开启高质量发展阶段,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大粮商

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城镇化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由“吃得饱”向“吃得好”的需求快速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018年下半年,中粮集团召开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讨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和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动核心主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研究梳理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中粮集团党组形成了《关于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大粮商若干问题的决定》,在新时代开启高质量发展阶段。

近年来,中粮集团通过进博会等平台,推进进口来源多元化,不断扩大“买全球”格局,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求,助力建设“美好生活”。

截至2018年底,中粮集团资产总额5728亿元、营业收入4758亿元、利润总额129亿元,成为资产第一、营收和利润第二的国际粮食集团。

目前,中粮集团业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26年入围《财富》世界500强。

7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粮集团始终与国家发展紧密交织,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无论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无论是新世纪还是新时代,中粮集团坚决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努力当好中国人民的“端碗人”,成为各个时期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重要力量。

在吕军看来,70年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是中粮集团发展的重要特质;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是中粮集团发展历程上的鲜明标签。 “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这代人的手里,必须走好我们这代人的中粮路,书写好我们这代人的中粮史。”

吕军表示,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新时代的中粮集团正在向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以“忠于国计、良于民生”之精神再出发。(《国资报告》记者 任腾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