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观察 > 正文
国资报告:中国海油创新走好特色定点帮扶之路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20-12-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解困、扶本、造血,建立长效机制”的工作思路,自承担定点扶贫任务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超过7.4亿元,对口帮扶的6个县市(甘肃夏河县、合作市,内蒙古卓资县,海南保亭县、五指山市,西藏尼玛县)全部脱贫摘帽,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的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考核中连续三年获评最高等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走出了一条国有企业特色扶贫之路。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障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中央企业,要把帮扶作为政治责任,不能有丝毫含糊。中国海油党组高度重视,始终将扶贫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增强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和行动自觉。

紧跟中央部署,统一思想认识。中国海油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科学判断和重大部署上来。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中国海油党组第一时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跟党中央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全面对标对表,第一时间专题研究、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第一时间推动落实。在年初已对扶贫援藏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的基础上,对脱贫攻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中国海油成立扶贫与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加强扶贫援藏工作的组织保障。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担任组长,以上率下,切实扛起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研究、亲自部署,推动扶贫工作部署落实落细。

中国海油党组成员深入扶贫一线察实情、谋实措,了解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倾听帮扶地群众的诉求和心声。去年11月,汪东进赴海南保亭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考察调研,查看危房改造和饮水工程项目,深入帮扶户家中,与当地干部、中国海油扶贫干部及村民代表讨论精准帮扶举措,一一梳理意见建议,并现场给予回应。其他党组领导按照计划分赴各县调研,现场提出要求,帮助解决问题,为当地脱贫攻坚出谋划策。

选优派强干部,做到尽锐出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尽锐出战”的要求,中国海油先后选派42名扶贫援藏干部深入贫困县市开展工作,给当地群众留下了“作风硬、能力强、感情深”的印象,为做好对口帮扶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指山市挂职干部罗新增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老罗”。顶着烈日跑遍全市7个乡镇、百余户胶农家中,推动全国首例橡胶收入保险落地五指山;仅用30天时间建起首个村级扶贫光伏电站,“空中电站”鼓了村民的钱袋子;为推行国内首创的生态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全市59个行政村调研100余次……他用创新引领黎苗同胞走上绿色发展之路,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是2019年中央企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扶贫干部。

今年疫情期间,保亭县挂职干部张保山大年初三就返岗投入抗疫战斗,沟通基金会收购当地27.3吨蔬菜驰援武汉方舱医院,解决了当地农产品滞销问题。面对疫情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挑战,援藏干部克服高海拔缺氧的困难,与区内高校搭建“空中招聘”平台,协助举办三场“空中宣讲”推介会,吸引了近300名毕业生参加,一周内签约20余人,推动就业援藏有效落地。

落实精准方略,突出因地制宜是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中国海油聚焦帮扶地短板弱项,瞄准痛点难点,创新方式方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解困——紧盯“三保障”解决突出问题。中国海油聚焦帮扶地群众需求,从当地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入手,持续改善对口帮扶地的基础设施、饮水条件、公共服务能力、医疗卫生等。

西藏尼玛县位于藏北羌塘无人区中心地带,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中国海油投入资金6000万元,帮助尼玛县建起了第一条主干道、第一条商业街、第一座宾馆、第一栋综合办公楼,4000余户牧民也用上了太阳能。2005年以来又继续筹措经费,支持1725户牧民安居房、2000户太阳能照明等工程项目。在中国海油的援助下,尼玛县基础设施从无到有,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今年,中国海油将继续在尼玛县实施10个援藏项目。

医疗条件落后是贫困地区普遍面临的问题。中国海油筹措300万元资金,帮助内蒙古卓资县建立了一座总建筑面积1073平方米的传染病房,结束了该县没有传染病房的历史。在少数民族聚集、发展基础薄弱的甘南藏区,中国海油先后为合作市和夏河县建成了1个市级中藏医医院、5所乡级卫生院和6个畜牧兽医站,有效改善了当地的医疗卫生条件,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生态文明小康村、敬老院、水井、帐篷……中国海油围绕 “两不愁三保障”这一脱贫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着力解决帮扶地的短板弱项。

扶本——着眼长远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国海油将救济纾困与内生脱贫相结合,通过建设“扶贫车间”、电商扶贫等多种方式带动帮扶地产业可持续发展,扶贫扶到根子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中国海油与当地企业共同出资1000万元支持甘南藏族自治州工服、工鞋“扶贫车间”建设,并以政策性统一采购方式给予订单支持,截至目前解决当地人员就业111人,其中贫困户57人,既提升了群众的脱贫信心,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增收不误顾家,顾家也可致富”,也拓宽了企业生产必需品的供应渠道。今年3月,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扶贫车间第一时间复工复产,帮助当地群众稳定就业、脱贫增收。

中国海油甘南扶贫车间为当地100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拥有稳定的收入。图为操作工李娥娥正在缝制工服

中国海油还在卓资县实施电子商务扶贫项目,通过帮助企业完善生产资质、购买生产设施设备、改良产品包装等措施,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品质、规模,依托京东、中国海油智选生活、有赞商城等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销售,带动群众增收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造血——瞄准特色巩固脱贫成果。中国海油依托各地特色资源扶持产业发展,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充分发挥“造血”功能。

位于甘肃夏河县的甘加草原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该县已于2019年4月脱贫摘帽,为巩固成果、防止返贫,中国海油与地方政府协商建设旅游扶贫营地,由中国海油出资近900万元负责先期建设,建成后向夏河县人民政府“交钥匙”。

经过现场调研、施工组织设计、人员和物资动员等工作,并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甘加营地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建设过程中坚持不破坏生态、劳务用工本地化,目前已正式竣工并投用,预计每年可为当地带来400万元经济收入,并带动村民就业,为增加居民收入、推动文化旅游开发作出贡献。

坚持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中国海油坚持志智双扶,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贫困群众的致富能力,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聚焦教育短板,“结对帮扶”暖人心。中国海油坚持“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教育扶贫思路,投入专项资金超过1亿元,积极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在海南,先后建设了五指山第一小学、红星学校、保亭中学等一批教育硬件设施;设立“雏凤”专项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女学生完成学业。在内蒙古卓资县,中国海油按照国家一级标准捐资援建幼儿园,有效解决了500余名贫困家庭子女入园难问题。2019年,中国海油开展员工与贫困高中生“结对帮扶”活动,党组领导、管理层带头结对子,近700名贫困高中生得到帮扶。

聚焦技能培训,“授人以渔”强本领。中国海油在定点扶贫县市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当地群众脱贫能力。在西藏尼玛县,组织天然饮用水生产操作和工程机械驾驶培训;在海南保亭县,组织槟榔黄化病防治和百香果种植培训;在甘肃合作市,组织高原藜麦生产和加工培训,开展4期电子商务进农牧村技能培训……仅2019年,中国海油就投入近400万元扶贫培训专项资金,培训基层干部744名、技术人员902名,为对口帮扶县市脱贫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聚焦技术推广,“科技特派员”促增收。海南自然禀赋优越、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海油首倡“生态科技特派员”制度,现有生态科技特派员78名,申报项目60个,预计培训农民4380人次,预期产出900万元,为五指山市贫困户脱贫、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科技支撑。通过宣传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精准扶贫等,生态科技特派员给五指山市生态保护、农业发展带来了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按照“四不摘”要求,中国海油在6个县市脱贫摘帽的基础上,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建立帮扶长效机制和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海油力量。

【责任编辑:赵艺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