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观察 > 正文
证券日报:地方“两会”勾勒国企改革图景 混改、重组、上市“各有拥趸”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发布时间:2021-02-04

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2021年无疑被赋予重任。日前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公开表示,将按照“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要求,力争到2021年底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总体改革任务的70%以上,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为2022年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2021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关键年,也是各地新一轮国企改革加快推进之年,预计此前未落实的改革政策将在今年加快落地。”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叶凡如是说。

自1月中旬以来,各地陆续进入“两会时间”,“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俨然成为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标配”。

例如,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探索设立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重点在省属企业二级、三级层面培育一批优质混改企业。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包括适时开展直接授权省国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试点,开展企业高管、科技人员及员工持股和期权激励试点,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资产证券化力度,支持培育企业上市等。

再如,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省属企业功能布局,聚焦主责主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强与央企战略合作,抓好能源、化工、金融等签约项目落地建设;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省属企业新一轮战略性重组整合。

“今年国有经济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将以服务于国家整体重大战略为目标,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重点任务。国资重组整合的落脚点是产业链的专业化整合,重点领域包括煤炭、煤电、装备制造、化工、海工装备、海外油气等。”叶凡认为,从地方层面来看,各地方将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状况,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与技术服务、文旅、物流、新材料、新能源等相关产业的战略性重组,培育一批拥有较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旗舰企业,充分发挥自身发展优势。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表示,2021年国资重组整合的落脚点,应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切实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清理退出低效无效资本,加强在优势领域、重点领域、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的国有资本布局;二是加强在产业链补断点、强弱项方面的布局,加大在技术创新、新材料等领域尤其是“卡脖子”领域的布局。从这一角度看,除了延续此前提出的在钢铁、汽车船舶、化工、海工装备、能源电力等领域深化并购重组外,预计2021年也将加大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5G等领域的重组整合。

事实上,自去年8月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式启动以来,据梳理,截至目前,已有上海市、天津市、厦门市、重庆市、广东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市区,陆续推出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从内容上看,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等,仍是重头戏。

刘兴国表示,从推动国有企业上市角度来看,多地之所以将其列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重点内容,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推动国有企业上市,打造国有资本运作平台,为开展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优化调整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进国有企业完善公司治理,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兼顾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以有效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等。

叶凡表示,近年来,国有资产规模稳步增加,国有企业盈利能力提高,涉及行业也不断扩展,在众多领域的上、中、下游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是A股IPO重要储备池。多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及地方“两会”明确提到要推动国有控股企业上市,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一步深化的主动出击之举,也体现出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政策实效。整体上看,借助资本市场平台推进国有控股企业上市,体现出国企改革的市场化路线,通过上市,企业的经营状况更加透明,“引资本”和“转机制”相结合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决策的效率与质量。

【责任编辑:赵艺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