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观察 > 正文
国资报告:服务“千年大计” 中铁当好开路先锋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21-03-12

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雄安站同步投入使用。作为雄安新区首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这一线路运营后,北京西站到雄安新区最短仅需50分钟,雄安新区的发展将步入快车道,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将得到新的重要支撑。

京雄铁路意义重大,中央企业勇挑重担。包括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建集团、中交集团等基建狂魔等在内的诸多央企是沿线铁路、场站建设的主力军。

其中,中国中铁承担了雄安站、大兴机场站、北落店村全封闭声屏障工程、雄安站特大桥等关键节点和重要工程的建设任务。建设过程中,中国中铁面对工期紧张、疫情冲击等不利影响,勇于担当,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践行绿色与智能理念。

2019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调研期间勉励大家说,“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交通要先行,你们正在为雄安新区建设这个‘千年大计’做着开路先锋的工作,功不可没。”

与习近平总书记连线的,正是中国中铁九局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的建设者。两年来,中国中铁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努力在创造“雄安质量”下功夫,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上下功夫,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京雄城际铁路各项建设任务。

勇于担当

京雄铁路意义重大,建设期间又遭疫情冲击,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压力大。面对这一特殊任务,中国中铁各参建单位牢记重托,勇于担当,克服了各项困难,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雄安站是雄安新区首个开工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站场总规模13台23线,总建筑面积47.52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北京站,而工期只有两年,具体负责的中国中铁建工集团协调起数十家作业队伍、6000余名建设者开启大兵团协同作战模式,2019年10月完成地下结构施工。

2020年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来势迅猛。而中国中铁建工集团参加雄安站建设的施工队伍有三分之二来自湖北,无法及时返回工地。项目部找遍所有渠道,千方百计联系全国各地能来雄安的施工队伍,派出100多辆大巴车,从贵州、云南、湖南、河南、安徽等地接来施工队伍。

为了抢回疫情耽误的工期,中国中铁建工集团项目部在原有施工队伍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施工作业队伍、人员、机械设备等,将原定的流水施工转为平行施工,加快工程施工进度。项目部开展劳动竞赛,施工人员两班倒,有时甚至三班倒,昼夜不停地施工。70多名核心管理人员也是连轴转,平均每天行走2万步是常态……经过艰苦奋战,他们1个月完成了3个月的工程量。

疫情同样给中铁二局负责的K1快速路项目带来了巨大压力。面对疫情,中铁二局项目部科学防治,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防疫,将员工接触疫情的概率划分成红、黄、绿三种颜色进行管理,并花费百余万元购入集装箱,设置11号驻地,对所有人员实行封闭性管控,既达到了防控要求,又保证了顺利复工复产。成为雄安新区首批复工的18个重点项目之一。

建设过程中,中国中铁十分注重工程质量,并尽量降低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由中国中铁上海工程局建筑公司承建施工的京雄城际铁路北落店村全封闭声屏障工程,将最大程度降低高铁通过居民区产生的噪声。为保证工程质量,项目部组织对柱脚进行了高达400万次的抗疲劳试验,相当于模拟100年内每年4万次高铁通行。在长达847米的主体钢结构上,建设者们为34900余条焊缝进行了100%验检,实现了焊缝100%检查合格。为确保螺栓稳固、安全行车,项目部为10440个螺栓都编上了号,让每个螺栓都有自己的“身份码”,使施工质量责任可追溯到每一个螺栓的安装、管理者之上,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

为处理好村民关注的扬尘、噪声、污水、垃圾等问题,中铁建工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秉承“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列出清单,明确解决办法、责任人以及完成时间,坚持文明施工,打造绿色工地。当地村庄的道路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车辆无法通行,村民只能步行。项目部了解情况后,投资100多万元,对村里的主干道进行硬化,修缮关李马浒村水泥路约5公里。

技术创新

在建设过程中,中国中铁探索运用了多种先进技术,在提高建设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工程质量。

比如,雄安站建设期间,河北省首个5G+边缘计算智慧工地示范场景在中铁建工集团雄安站项目部投入使用。该了解,该项目运用5G、边缘计算、BIM、高精度定位、高清视频通信等计算,基于5G网络,结合边缘计算搭建完成智慧工地整体平台,具备了传输速率高、安全性能好的特性。此外,智慧工地系统还可以通过AR实景监控技术,实现工地随时随地可视化协同指挥和生产管理,监管人员、工地现场施工人员、专家均可以通过会议终端、移动端、电脑端多种方式,实时掌握工地施工状态,随时沟通施工方案。

中铁建工集团雄安站项目工程师祝佳伍介绍说,“通过笔记本上的智慧工地系统,监看一公里以外工地上各种实时状况。现场有多少工人、都在什么位置、塔吊的运行状况如何、现场环境指标高低都一目了然。”

中国中铁建工集团雄安站党工委副书记王星运说:“智慧化技术应用,无论是从安全方面还是进度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北京大兴机场站是京雄铁路的重要节点,也是向全世界游客展示中国高铁建设、运营水平的重要窗口。

作为承建单位,中国中铁北京工程局项目部为保证施工品质,专门成立信息化中心,引入BIM技术指导施工。机场2号隧道是项目部BIM技术应用的最前线。面对隧道的衬砌、拱形结构,技术人员第一时间形成多维建模信息,达到现场可视化,实现虚拟化协同管理,不仅节约工期、更节约成本。进入无砟轨道施工阶段,多工序交叉、作业空间小都成了迫在眉睫的难题。项目部进行4D进度模拟,无缝拼接各道工序,信息人员24小时全程跟控,硬是把90天的工期压缩到40天。

在建设全球首个适用于时速350km/h的全封闭声屏障工程时,项目总工程师张腾飞翻遍了国内外资料,没有找到可以资借鉴的先例。为此,项目部在施工中工程采用了拱架结构整体焊接工艺、靴型柱脚安装工艺、高强度防脱落螺栓工艺,均为全国首创。

在京雄城际铁路五标,中国中铁上海工程局项目部则创新探索了中国高铁首段装配式一体化桥梁主体工程施工方式。“装配式工艺就是后方‘造积木’,前方‘搭积木’,提前把高铁桥梁工程的管桩、墩身、墩帽等‘零件’进行标准化设计,分段工厂标准化制造,在施工现场将它们组装起来就行了。”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京雄城际铁路五标项目部总工程师侯宇飞说,“这项技术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建桥方式,技术优势十分明显。”

“这是中国高铁桥梁建设技术体系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很有代表意义的重大创新。”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管中心三部部长、京雄城际铁路指挥长杨斌说,这项技术在我国高铁系统首次应用,在世界上也居于领先水平,以此为开端,中国高铁桥梁建设将走向更加绿色、智能、高效的新时代。

管理创新

技术挑战多、工程难度大、施工周期短,要想如期完成建设工作,离不开先进有效的管理模式。记者注意到,在京雄高铁施工过程中,中国中铁各参建单位立足项目特点,积极探索更加先进的管理方案。

按照设计要求,雄安站要大规模使用清水混凝土。所谓清水混凝土,就是通过石子、沙子、水泥配比的不同,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让建筑物呈现出自然的“高级灰”,建成后表面基本不再进行修饰。

“清水混凝土对平整度、光洁度、孔眼、线条等都有相当高的要求,为确保施工效果,雄安站项目前后进行了数十次样板施工,最后使候车厅整体性、韵律性、艺术性充分展现出来。”中国中铁建工集团雄安站项目总工程师吴亚东介绍说。在清水梁、柱施工前,中铁建工集团项目团队多方案对比,最终选定契合生产特点的定型钢模板体系及定型钢木组合模板体系。为验证混凝土与钢模板特性,项目团队数次调整砂率、外加剂、水含量等数值以摸索最佳配比。通过数十次样板建设确定各项准确数值,为后续实体浇筑提供支持。

为保障优质混凝土供应,中铁建工集团雄安站项目自建搅拌站;为确保钢筋原材无任何锈蚀及污渍,中铁建工集团雄安站项目自建7500平米数控钢筋加工厂。清水混凝土施工关键要细,灌注混凝土时,技术人员详细记录浇注厚度、振捣次数及位置,成型结构物及时覆盖粘性薄膜,防止因失水出现微缝影响外观、品质,为加强施工完成率,中铁建工集团雄安站项目开设不同专项培训班,施工人员通过考核后方可获得上岗证,大大降低因不专业导致的返工次数。项目内部还设有质量责任制,质量领导小组,通过质量网格化管理将质量目标落至每名员工、作业队长、班组长。22支队伍轮班施工,13台泵车随时待命。在水泥施工前,对温度有较高要求,每次均先打料块,通过仪器测色后方可推进。中铁建工集团雄安站项目全体安全员昼夜不停盯控,全体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实况及时调整方案。工作高峰时,建设者们手拿测量工具,严格按照数百项标准逐个测量。大伙全力奋战,争分夺秒,全力确保工程施工有序推进。

得知清水混凝柱上的花纹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施工难度时,设计师不好意思地对吴亚东说:“给你们出了个难题。”“设计方案肯定是反复比对后选择最漂亮的。施工过程再难,我们也会尽力一试,这就是‘雄安标准’。”吴亚东说。

K1快速路项目工期只有一年,施工期月均完成产值需达1.3亿元,面对复杂的工程特点和工期压力,项目将工程一分为三----主线、东线、西线3大区、11大劳务分区及224个施工段的施工组织模式进行管理,并由项目部领导分片包保,压紧压实责任,倒排工期,坚决实行以日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总工期的“两班倒”昼夜施工。确保施工生产有序、快速推进。

管理的先进性,还体现在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工作条件方面。

“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24小时供应热水,还有电脑可以上网,我很满意。”来自河北邯郸的焊工小伙谷瑞雪说,他之前在不少工地待过,这里是条件最好的一个。

中铁建工集团雄安站项目工人生活区占地面积24500平方米,其中共有17栋二层楼宿舍,房间576个,高峰可容纳4500名工人入住。“工人宿舍都是免费的,还配备统一的窗帘、橱柜和空调。为了预防安全隐患,我们把宿舍里的充电插座都替换为了USB接口,为大功率电器设立了专门充电室,在宿舍中就只能给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中铁建工集团雄安站项目党支部书记王星运介绍说。

项目还为现场施工的夫妻档员工配备了夫妻房,35岁的陕西木工段红德,就租下了一间夫妻房,每月只需300元。“我们在外打工十多年了,上个月初第一次在工地申请到了夫妻宿舍。”

正是得益于此,这里的农民工心情舒畅,没有后顾之忧,能够专注于工作,为工程的早日高质量完工贡献力量。(《国资报告》记者 刘青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