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观察 > 正文
国资报告:中冶宝钢党建引领 品牌赋能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21-05-18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作为世界500强央企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旗下的骨干子企业,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宝钢”)第一时间发出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动员令”,广大领导干部和党员同志始终站在前头,2.2万员工始终坚守工作岗位,构筑起“抗疫情、保生产”坚强堡垒,充分发挥国企顶梁柱和压舱石作用。当前,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产业链发展各项工作,既进一步考验企业治理能力和水平,也进一步考验国企的责任和担当。中冶宝钢以特色党建为引领、铸造红色引擎,以冶金运营服务为使命、激发澎湃动能,以金字招牌为责任、激发品牌赋能,坚持党建、服务、品牌三个维度高度契合,不断提升冶金运营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服务能力,全力打造“国内第一、国际一流”冶金运营服务商。

以特色党建为引领、铸造红色引擎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中冶宝钢旗帜鲜明讲政治、理直气壮抓党建,促进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深度融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把好方向、提供坚强保障。高举伟大旗帜,永葆党的初心本色。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政治意识、增强全局意识;二是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政治上旗帜鲜明,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时刻紧绷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把“两个维护”体现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具体工作中,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融入生产经营,使党建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中冶宝钢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完善治理体系的会议精神,完善党建管理制度体系,确立各级党组织在企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科学设置党的基层组织,确保党的组织设置和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和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和组织管理幅度相适应,使党建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以提升基层党建质量为主线,以服务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为主导,全面深化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三基建设”,为公司市场营销、改革创新、安全生产等各项生产经营工作提供强大助力。党组织共建,合力破解安全生产难题。自2016年起,中冶宝钢与宝钢股份创造性地开展以安全生产为主题的党组织共建。五年来,双方党委分别以“同舟共济,打赢安全翻身仗”“同舟共济,巩固成果再提升”“同心戮力,攻坚克难保顺行”“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再扬帆”“不忘初心,携手共进克时艰”为主题,聚焦安全管理短板和现场难点重点问题合力攻关,累计完成共建项目97项。“一张宏图两家绘,两把尺子一起量”,两家企业所属的26家单位和职能部门、146个党组织和3000多名党员全面对接,提高了企业治理水平,改善了运营绩效,增进了双方友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一是突出政治要求、把好任用关,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品行、以绩取人。二是健全干部管理体系,印发《直管干部管理办法》等制度,推进干部管理的规范化。三是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年轻干部选拔人才库,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四是构建“147”人才引进体系,做好战略性人才供给、前瞻性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进,确保持续发展人才储备。五是强化使命担当,切实改进思想作风、转变工作作风、改善领导作风、端正生活作风,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以运营服务为使命、激发澎湃动力

2015年底,中国五矿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冶集团董事长国文清为中冶宝钢确立了“聚焦主业、做强一业,相关多元、科学补充”的“十六字发展方针”,当年中冶宝钢“12·12”干部大会确立了回归主业、聚焦主业,打造“检修协力核心主业+技改工程、装备制造及新型材料、钢渣综合利用”的“1+3”产业发展路径。这几年中冶宝钢的跨越发展历程证明,“1+3”产业发展的定位是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准确性的,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也是一条“合身”的道路,2019年中冶宝钢更是赋予“1+3”“无检修协力不立、无技改工程不大、无装备制造不优、无钢渣利用不全”的新定位和新内涵,在未来也将在此基础上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树立更高的追求。严峻经济形势下,上海宝山总部区域市场持续做强做优,构建“七大区域市场”,其中越南公司作为公司开发东南亚海外区域市场的“前沿阵地”,有力践行了“一带一路”倡议,真正成为中冶宝钢的“立身之本”。2020年“检维一体化”项目顺利在宝钢股份宝日汽车板运维区域试点,通过点检、维护一体化管理的实行代替原有多方参与检修模式,减少过程冗余实现效率最大化;在亚洲第一矿石中转港马迹山港,为了减少驳料投入、降低正品矿损耗,提高料场操作精准度和料场利用率,中冶宝钢与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建立合作团队共同攻关,采用“无人机+AI+北斗”的方案,以低成本、高质量堆场数据获取技术成功实现了料场的无人化精准估料。在地面,中冶宝钢负责维修保养机械1200余台、维修基地3处,面积合计12570平方米,具备工程机械及特种车辆设计研发、制造、改造、操作、管养、维修等专业化、规模化能力和优势,拥有系统而完善的工程机械管用养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和成功的管理经验,是宝钢股份宝山基地综合实力最强的机械维修中心。在空中,作为宝钢股份宝山基地最大的行车“管用养修”一体化总承包单位,中冶宝钢立足宝钢,紧跟宝武集团“智慧制造”发展步伐,不断提升行车专业化总包和无人化运维能力,经过近几年的转型发展,已经覆盖宝钢股份宝山基地近80%的行车“管用养修”业务市场,完成宝钢股份多个区域行车无人化改造业务,成为国内行车“智慧管用养修”领域的先行者。在炉窑耐材砌筑维护方面,承揽宝钢基地多种规格钢包、铁水包、中间包、电炉、转炉、真空槽的砌筑维护,多年来凝练了大型转炉砌筑工法、RH真空槽砌筑维护工法、特大型钢包维护工法、新型高功率电弧炉砌筑维护工法、大型连铸中间包整体浇注工法等系列部级工法,拥有专利26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328公里驰援马钢转炉砌筑施工更是艰难时刻的责任担当。 中冶宝钢一线产业工人在连铸坯上进行手清作业作为与核心主业关联最为紧密的产业,这几年无论是湛江产业基地、检修站的建设投用,还是月浦安置房项目的顺利交付,宝盘项目的开工建设、封顶销售,都一次次证明了中冶宝钢项目管理水平、项目经营水平的逐步提升。

突出以“中冶重机”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的产品差异化优势,沿着“研发+品牌”的发展道路步履如飞,经过多年市场化锤炼,能够轻松驾驭欧标、美标、澳标项目的设计与制作,与国际巨头力拓集团、挪威Umoe工业公司实现合作长达十年,并形成以冶金大物流、非标钢结构、冶金再制造、运维一体化等装备制造、服务为代表的专业化版块。中冶宝钢的钢渣利用产业兴起于1988年,确定了“科学治渣、变废为宝、绿色利用”发展目标,先后组建冶金渣实验室、钢渣返生产利用基地,通过“产学研”“产销研”“政企合作”等方式,目前已形成“粉”“砂”“砖”“土”四大系列核心产品,并成功进入市政、建筑、海洋、船舶、体育和机械配重等工程应用领域,率先探索一条适应宝钢环境经营战略要求的技术领先、效益最大化的钢渣绿色利用之路。

以金字招牌为责任、释放品牌效应

品牌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带来现实的溢价以及未来稳定的收益,中冶宝钢用“骨子里的信念忠诚、激情澎湃的热血忠诚”干事担当,成为中国中冶品牌体系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和不可复制的一块金字招牌。依靠“红色基因”厚植冶金运营服务“国家队”底蕴。中冶宝钢从1985年9月宝钢投产开始,立足宝钢、服务宝钢,经过30多年奋斗积累,完成从钢铁“护工”到钢铁“护士”再到钢铁“医生”的华丽蜕变,形成全流程、全天候、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专业化冶金运营服务能力,实现了核心主业的再拔尖、再拔高、再创业!随着湛江钢铁的建设步伐,中冶宝钢全面助推湛江钢铁达产、达标、达效、达耗,并在投产第二年就实现盈利,创造出世界钢铁史上的奇迹。依靠“蓝色畅想”坚定冶金运营服务“国家队”自信。从2003年中冶宝钢分立改制以来,公司广大干部员工攻坚克难、勇于攀登,拥有专利57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40多项;拥有设备维修安装A特级、钢结构制作特级、冶炼工程施工总承包、房建、机电设备安装和道路运输、环境污染治理、环保工程、船员服务机构等众多专业资质,相继涌现出被媒体誉为“上海好心人”的全国劳模彭军,“技术大师”全国劳模李伟伟和两次出征南极的勇士陈忠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是中冶宝钢品牌的具象体现。怀揣“金色愿望”,创优冶金运营服务“国家队”品牌。中冶宝钢围绕产业链与核心价值链高端攀升、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坚持聚焦主业提升中冶宝钢品牌建设品质,以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提升中冶宝钢品牌美誉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品牌建设中,整合《中冶宝钢》报、《钢铁服务》期刊、网站、微信、微视频等资源,倾力打造五位一体“融媒体”,积极采用各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讲好中冶宝钢故事。中冶宝钢肩负“冶金运营服务‘国家队’”的历史使命,经过30多余载的发展,历经变革和蜕变积淀了以“检修协力、技改工程、装备制造、钢渣利用”为代表的一大批宝贵财富,特别是“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企业精神和“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沟通协作、创新高效”的行为准则,为冶金运营服务在新时代的安全发展、创新发展、高质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冶宝钢始终坚守“聚焦主业、做强一业,相关多元、科学补充”发展定位、国企担当,当先锋作表率、转型升级当“专家”,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共同开创中冶宝钢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张思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