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观察 > 正文
【走进新国企·改革赋能新发展】环球网:改革驱动,智慧赋能 渤海油田探知国企发展新脉搏

文章来源:环球网  发布时间:2023-06-02

机器人自动巡检,无人机按时起飞;光纤网全面覆盖,摄像头智能监测……连接这一切的,并不是什么高端工厂,而是位于渤海的秦皇岛32-6智能油田。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以三项制度改革为契机,用先进智能技术,建设我国首个海上智能油田,为中国能源事业提供全新发展动能。

与传统海上油田相比,秦皇岛32-6油田接入岸电,为油气开发的绿色发展提供关键支持。海上平台的原油生产需要大量电力,没有陆地电网的接入,平台就要用开采的原油、天然气发电,不光产生温室气体排放,还很难满足后续油田滚动开发。据秦皇岛32-6油田CEPI平台总监孙昊介绍,“利用海上平台发电机供电,也会消耗从海底抽出的油气资源,降低油田的外输产量。”

经过整体规划,秦皇岛32-6油田引入了200兆瓦岸电项目。秦皇岛32-6 油田岸电平台作为中国海油首座海上电力枢纽平台,它成功解决了原油开采的供电瓶颈,并替代了在役的13台原油发电机成为新的“绿色电心”。仅岸电项目一项,预计年均减排二氧化碳12.5万吨,年节能量达7.13万吨标煤。岸电工程的引入,让平台工作环境更安静,周边空气更清洁,提高了平台人员的生活质量,也为渤海海域的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智能油田的改造不光“通电”,还要“上网”。秦皇岛32-6油田海上平台目前基本实现光纤全联通和无线信号的全覆盖,骨干网络带宽从此前的40MB提升至10GB。更高的带宽为数据提供了一条专用快车道,孙昊介绍,“目前海上平台有600多个摄像头,可以24小时高清传输一线图像,并为现场安全生产提供自动识别预警。”

在配电环节,无轨机器人是无人化巡检、远程操作的载体。它集成了温湿度检测、红外温度监测、局部放电监测、气体检测、远程操作等五大功能。它对电力设备开展自主巡检,巡检结果可以在线传输到智能油田管理系统,不但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安全风险,还提高了配电系统的监测预警能力,为后续全面智能化和无人化管理奠定基础。

除了智能化升级,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还因地制宜,开展生产工艺革新。渤海稠油资源丰富,截至2021年底,渤海共发现49个稠油油田,稠油探明地质储量占渤海总探明石油储量一半以上。这些黏度大的稠油,往往要用高温蒸汽加热,才能流动起来。

然而海上平台空间有限,陆地稠油使用的蒸汽设备因体积受限,不一定适应海上作业环境。面对稠油热采难题,渤海油田从易到难,以陆地开发技术为基础。从南堡35-2的老井普通稠油开发入手,逐步过渡到特稠油。从蒸汽吞吐开始,拓展到蒸汽驱技术。自2020年起,在旅大21-2,旅大5-2北油田实现规模化稠油热采开发。

旅大5-2北油田先后自主研发耐温350℃防砂封隔器技术、耐温350℃同心管射流泵一体化技术、350℃稠油热采水泥浆体系等多项科技成果并实现应用,引入了海上最大体量国产化蒸汽锅炉,解决了高温注采一体化、井下高温安全控制等世界级难题,并形成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热采技术体系,部分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超稠油规模化开发提供了新突破。

渤海海域不光拥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也有着发达的航运和渔业。这使得渤海油气资源开发变成了“张飞绣花”,实现更加灵活的精准生产。渤海锦州31-1气田便采用了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浅水水下生产系统。这种特殊的水下采油设施,曾是几家欧美公司垄断的专利。2019年以来,中国海油组建联合技术攻关团队,整合国内外100余家供应链攻克了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技术难题。

与传统的深水水下生产相比,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安装调试过程中面临泥沙多、可靠性要求高、渔业频繁等技术困难。以浅水水下采油树为例,它是井口的智能“水龙头”,控制油气的开采速度,对生产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

国产浅水水下采油树与常规水下采油树相比,高度降低近25%,重量降低35%,具备紧凑性、轻量化特点。配合全包裹型防护装置,可有效避免渔网拖挂和船舶抛锚下砸等风险,更适合在渤海浅水海域使用,整套系统可以在海底正常运行15年。

智慧生产和技术革新的动力,在于人才的正向流动。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将待遇倾斜到一线技术人员。海上岗位的出海补贴,在现有基础上统一提高50%,同时增设海龄津贴,累积海上工作年限。对两级技术技能专家实行聘任制,优化专家津贴制度。一方面对技术专家进行分类考核,达成责任压实。另一方面专家津贴分为“年度激励”和“聘期激励”,保证相关人员劳有所得。

合理的人才流动,不光能上,而且能下。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全面推行“两制一契”管理,中层领导干部“全体起立”,公开竞聘人数达到391人次。原中层干部转岗退出11人,占比9.7%,干部平均年龄从47.05岁降低至44.41岁,实现干部队伍年轻化。除此之外,通过差异化晋升机制,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1300多名海上员工获得晋升。24名一线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公司直营干部,选人用人倾向生产科研一线成为“新常态”。

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渤海油田不断自我革新,先后发现中国东部最大整装凝析气田——渤中19-6气田;国内最大变质岩潜山油田——渤中26-6油田;并且连续发现亿吨级浅层岩性油田——垦利6-1/10-2油田。2021年,渤海油田原油产量达3013.2万吨。同比增长186万吨,占全国总增量46%,成功建成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

随着智能开发和自研技术的深入应用,渤海油田未来将以上产4000万吨为目标,助力中国海油2025年底初步建成智能油田规划,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责任编辑:俞昭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