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展现硬核实力 彰显时代担当
人民日报:展现硬核实力 彰显时代担当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14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中核集团以“国际核科技发展的引领者”为愿景,在守护能源安全、助力绿色转型、推动核能合作、增进民生福祉中,彰显中国品牌的硬核实力与时代担当。
以科技进步驱动发展。70年前,中国核工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两弹一艇”的卓越功勋。进入新时代,中核集团积极推进我国“热堆—快堆—聚变堆”核能“三步走”战略。“华龙一号”国内外在运、核准和在建机组总数达41台,成为全球在运、核准和在建机组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玲龙一号”模块化多用途小堆成功研发并开工建设。今年3月,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突破双亿摄氏度,实现了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又一突破。在引领科技创新、守护能源安全的实践中,中核集团品牌的价值创造作用愈发凸显。
以低碳实践守护绿色家园。在“双碳”目标下,核能的价值日益显现。目前,单台“华龙一号”机组装机容量超12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1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000多万棵。在浙江海盐,秦山核电站利用核热电联供技术为城市居民供暖,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绿色能源的暖意;在江苏田湾,“和气一号”蒸汽供能项目每年可减少燃烧标准煤40万吨。目前,中核集团在运核电机组达26台,装机容量位居全球前列,从铀矿勘探到核燃料循环,构建起完整的核工业产业链,为我国能源结构注入了“稳定剂”和“清新剂”。
中核品牌以自主方案助力全球共赢。目前,我国已向海外出口3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年发电量达200亿千瓦时,满足当地20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作为核能“走出去”的领军企业,中核集团主动开放12个大型核科研设施,已成功向7个国家出口核电机组、研究堆和次临界装置,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履责担当增进民生福祉。中核集团高质量推进产业链自主可控。目前,核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中核集团实现数种新型医用同位素国产化,助力解决国内医用同位素紧缺和核医学发展的难题。从超市货架到工业园区,核技术在灭菌保鲜、环境治理等领域多元应用,助力民生改善。
中核集团将继续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国之重器”擦亮中国品牌金名片。
【责任编辑:韩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