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媒体观察 > 正文
经济日报:电力迎峰度夏有保障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07

近期,我国局部地区频繁出现高温天气,带动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电力供给逐步进入迎峰度夏关键期。据了解,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加约1亿千瓦。有关部门聚焦提升电力保供能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来看,今年迎峰度夏电力供需形势好于去年,全国电力供需平衡总体有保障。

持续提升发电能力

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迎峰度夏电力能否安全稳定供应,电煤是关键一环。

黄骅港是全国最大煤炭下水港,作为“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重要枢纽,该港与朔黄铁路强化执行路港协同机制,保障煤炭运输。截至6月23日,国家能源集团港口公司黄骅港年累计煤炭进出港量双双突破亿吨大关。

电源建设也同步跟上。6月13日,由华润集团、中国华电开发建设的新疆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首批2台100万千瓦煤电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并投产发电。该煤电项目将超超临界技术与深度调峰能力深度融合,既能发挥电力供应“稳定器”作用,又能担当新能源消纳的“调节器”。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表示,通过加强煤炭、天然气稳产稳供和产运需衔接配合,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较高水平,为迎峰度夏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随着装机快速增长,新能源日益成为电力保供重要力量。在冀北清洁能源基地,新能源发电装机已超8000万千瓦,在总发电装机中占比达75.8%,占比居全国首位。贵州省上半年同样迎来新能源并网高峰,新能源已超过火电成为贵州电网统调第一大装机电源。

“我们持续提升发电能力,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力保电源电网项目按期投产、尽早出力。”李超介绍,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1亿千瓦,同比增长18.8%。

保障电力高效传输

从往年情况看,迎峰度夏到了关键时刻,不仅要发更多电,还要保障电力高效传输。

在经济大省江苏,用电量需求持续增长。前5个月,江苏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5%,预计夏季尖峰负荷将再创新高。为此,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全力推进13项主干网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全面提升网架供电能力。

国家电网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预计今夏国家电网经营区用电最大负荷将首次突破12亿千瓦。国家电网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截至6月底,140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已全部按期投产。

输电通道建好更要用好。在山东,供电部门一方面依托刚投运的“陇电入鲁”工程,加大外电增购;另一方面,利用午间省内新能源大发时段,达成首批次富余新能源省间中长期外送交易。在湖北,供电部门与河南、湖南、江西签订省间互济意向协议,提升保供安全裕度。

今年迎峰度夏,一些供电薄弱环节也得到重点攻克。6月19日,在北京西城区宝产胡同,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的作业人员正在开展一次特殊电力“专家会诊”。国家电网公司配网不停电作业首席专家王月鹏说:“我们不断加强狭窄区域带电作业技术创新,研发了一系列新装备,攻克了胡同带电作业难关,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可靠供电。”

增强用电侧灵活性

当电力供需紧张时,合理调配用电需求,同样有助于保障电网安全。

“系统接入完成,可调负荷实时监测正常。”随着智能调度平台成功显示首批企业电力负荷数据,山东聊城首座市场化运营的虚拟电厂近期投运。该项目聚合高唐县光明工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可调节负荷资源,可调节能力达8.225兆瓦。

价格是用电侧重要的指挥棒。今年6月,湖北电力现货市场转正运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价格机制,引导电力用户低价多用、高价错峰。推动虚拟电厂常态化参与省内现货,守护湖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李超表示,近年来,我国不断健全需求响应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各类需求侧资源通过虚拟电厂等方式,参与新能源调峰。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电力资源高效配置。

【责任编辑:韩梦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