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正文
【人物】马尚尚:共筑山海情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8-14

高山密林之中隐匿着潺潺小涧,时而云雾散开,经幡显现,更有成群牦牛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悠然进食。

白玉县是全国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作为中国海油定点帮扶任务里唯一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共筑山海情·海玉一家亲”的帮扶情谊由此开启。“在中国海油定点帮扶白玉县的过程中,创新构建了三级党建结对帮扶体系,深入开展‘1+6+18’县、乡、村三级党建结对,构建起联动共建、互助共赢的工作格局。”中国海油挂职干部、甘孜州农牧农村局副局长兼白玉县政府党组成员马尚尚说道。

教育破困局

去年底至今年初,他带领白玉县文旅、国资等相关单位的人员前往中国海油部分单位进行走访推介。“要让大家知晓我们有个名为‘白玉’的帮扶对象,了解‘白玉’的特色与优势。”

在此期间,一个细节令他印象深刻。“第一站抵达海南时,干部们异常兴奋。他们称很少见到大海,这让我颇为意外。”

震惊过后,马尚尚随即意识到,“教育是解决这一困境的突破口。”启示我们要关注下一代,通过教育提升认知水平,让一代又一代的人能够走出大山,去见识外面的世界。此项工作意义重大,却也极具挑战性。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白玉县初中阶段入学学生数量呈增长态势。据测算,到2025年,县内就读初中阶段的学生预计达4088人,此后将持续稳定在3400人左右。目前,全县仅有一所中学,最大容纳量为1800人,约1600名学生面临县内入学难题。

马尚尚介绍白玉县第二中学建设情况

“要以中国海油的资源和能力,解决白玉县的实际需求。”马尚尚说,2025年,中国海油投入无偿帮扶资金2000万元,捐建白玉县第二中学教师安身工程、第二中学综合楼、运动场及配套附属设施。建成后,生源将覆盖全县16个乡镇,提供学位1650个,切实缓解初中学位紧张问题,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守护高原“幼苗”的成长之路,中国海油联合公益力量为白玉县纳塔乡小学捐建了气囊室内体育馆。一旁的乡干部满怀感激地说:“多亏了这座体育馆,夏天能遮挡酷热的阳光,冬天能留住温暖的气息。孩子们玩耍时无需再在烈日下暴晒,也不必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寒风中受冻。”

产业重长效

牦牛竟有选美比赛?牛粪还能入股?“参赛公牛通过‘体型外貌评定 + 体尺体重评定 + 综合评分’进行评选,全方位展现种公牛的优良品质。”在中国海油捐建的四川省首个牦牛博物馆内,马尚尚介绍道。

扶持优势产业,也是中国海油定点帮扶的重要原则。聚焦白玉县牧旅资源优势,2024年,中国海油投入无偿帮扶资金2000万元,重点打造牧文旅融合产业园区和昌台牦牛系谱科研中心,捐建四川省首个牦牛博物馆,构建集科研、科普、展销、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致力于提升昌台牦牛品牌价值和产品附加值,在保护和传承牦牛文化的同时,推动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从强健的四肢到厚实的皮毛,营养丰富的奶制品到珍贵的药用材料,牦牛的每一个部位都蕴含着独特的价值,甚至,牦牛粪也具有独特价值。

变废为宝的牛粪

2024年,达科村、昌麦村、辽西村三个村集体联合成立辽西乡腾珠合作联合社,共同申报实施牛粪压块燃料项目,并于当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其运营模式独具创新,群众以牛粪入股,首次每家收集了12袋牛粪,点燃了致富的新希望。

融合探新路

“白玉县恰好位于‘红军长征最西端’。”谈及这段红色历史,马尚尚娓娓道来。1936年6月,红军在白玉县停留17天。期间,红军翻越了5座雪山,跨越3条河流,足迹几乎遍布白玉县全境。白玉县的山川河流、牧场田野都铭刻着红色的印记,见证着党的奋斗历程。

作为中央企业派驻地方的干部,马尚尚始终在思索,如何将长征精神与石油精神相融合,将海油的具体业务与白玉县的资源禀赋相结合。

初到白玉县时,一组数据引起了他的关注——白玉县被誉为“川西北的生态王国和高原氧仓”,森林面积达53.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7.7%,位居四川省第二、甘孜州第一。

马尚尚敏锐地察觉到,丰富的碳汇资源或许是探索定点帮扶新模式的可行途径。

在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后,2024年,中国海油与白玉县签订无约束性碳汇开发框架协议。前期,中国海油结合自身产业优势,无偿提供技术、人才、资金、平台等资源;后期,按照“碳汇开发方 + 碳汇所有方 + 碳汇购买方”的一体协同模式推进,通过无偿开发、有偿购买的方式,以“商务、合作、共赢”的理念,共同开发县域林草碳汇资源。

“缺氧不缺精神。”马尚尚时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今年35岁的马尚尚已早生华发,他时常大量服药,以防止缺氧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我还算好的,还有干部被派驻到海拔更高、条件更艰苦的地方,比如西藏尼玛,我们经常交流工作经验。”

马尚尚只是众多帮扶干部中的一个缩影。自承担国家帮扶任务以来,中国海油累计派出挂职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75人。

他们共同彰显出中国海油坚守使命、竭诚奉献的责任担当。中国海油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海洋环保、社会公益等领域认真履行央企社会责任,截至2025年6月,累计投入公益慈善资金超34亿元,其中在乡村振兴领域投入14.6亿元,对口帮扶的7个县市提前实现脱贫摘帽。

【责任编辑:张任田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