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正文
【国企先辈抗战印记】硬扛76枚炸弹后,中国第一座“山洞里的电厂”坚持战斗

文章来源:国资小新  发布时间:2025-08-20

1939年6月,昆明西郊,滇池之畔。当昆湖电厂发出第一股电流,一道看不见的“生命线”在抗战烽火中悄然铺就。

昆湖电厂办公楼旧址

昆湖电厂,由革命烈士刘晋钰主持修建,抗战时期,在日军的轰炸下,坚强守护着后方工业命脉。2023年9月,入选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电力行业)名录,2025年4月获评第二批云南省工业遗产,同时申报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6月入选中电联电力工业遗产名录。

昆湖电厂文物厂房

走进电厂旧址,古老砖墙泛着来自战火岁月的斑驳。这背后,藏着电力先辈们怎样的爱国之志?又记录着怎样惊心动魄的电力保卫战?

昆湖电厂历史图片

工业西迁,电力告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七七事变”后,随着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沦陷区的机关、工厂、学校、民众大量迁到昆明。昆明附近的茨坝、马街、海口等地逐渐发展成为了新兴的工业区。昆明逐渐成为新的全国工业重镇、教育阵地和思想文化中心。加之沿海通道相继被日军封锁,处在滇越铁路、滇缅公路,以及后来开辟的驼峰航线三条“生命线”连接点的昆明,成为国际援华战略物资集散地,也是中国通向世界、坚持抗战的唯一支撑点。

一时间,用电负荷大量增加,昆明电力告急,急需新的电源点,以促后方生产,间接增强抗战力量。在如此紧张的用电形势下,中国第一代电力专家、曾经担任中国最大供电企业——上海闸北水电公司总工程师的刘晋钰(后因执行革命任务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奉命到云南昆明担任资源委员会昆明电厂工程处主任。

刘晋钰(右)主持修建电厂

1938年3月,刘晋钰来到昆明,成立了云南电厂工程处,主持兴建昆湖电厂。基于对取水、运煤和基本用户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刘晋钰将厂址选定于距离昆明市9千米的石咀村马街子附近。这里前临滇池,后靠滇缅铁路和昆大公路,炼铜厂、化工厂等工业用户也都在周围。

昆湖电厂建设初期

厂址选定后,刘晋钰一边征地设计开工,一边网罗人才。一大批后来在中国电力工业领域声名卓著的电力专家,如施洪熙、陶立中、苏哲文等人,这时候都齐聚昆湖电厂,立志做出一番大事业,填补昆明巨大的电力缺口。就这样,他们走上了一条艰辛曲折的建厂之路。

烽火抢运,颠沛流离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筹建一个电厂,谈何容易,光是核心设备的配置就是一大难题。

修建中的电厂厂房

由于机器工业落后,当时内地无力自制电机,国外进口又极为困难。抗战爆发初期,资源委员会便组织将临近战区的发电设备拆迁至四川、云南等地,以保障大后方电力供应。昆湖电厂的设备就主要来源于此,包括从四川自流井盐业管理局转购的2000千瓦机组两套(仅能供给2000千瓦)、从湘江电厂拆迁的2000千瓦机组一套、从汉冶萍煤矿厂拆迁的336千瓦柴油发电机一套。

昆湖电厂电机修理

在各方齐心协力下,1939年,终于“凑”齐了电厂所需的核心设备,昆湖电厂建成发电。

昆湖电厂发电机定子

山洞发电,守护星火

千辛万苦建成电厂,在炮火连天中守住电厂、稳稳发电,依旧面临重重挑战。1939年9月28日,电厂建成同年,9架日本飞机由广西境内窜抵昆明上空,首次轰炸昆明,电厂遭遇日机投弹76枚……不仅如此,日军为破坏中国战时大后方——昆明的电力供应,对昆频繁轰炸。1941年7月,昆湖电厂在日机轰炸中蒙受重大损失,20余枚炸弹炸毁部分进水沟,厂房、职工住宅等均被炸,20余名电厂职工伤亡……当时,滇越铁路中断,在运输困难、煤价高涨、空袭不断的绝望处境下,建造一个安全、隐蔽性强、用于战时发电的临时发电厂迫在眉睫。

刘晋钰开国内先河,主持在宜良煤矿附近的山洞内筹建喷水洞火力发电厂。其机组就是从昆湖电厂里拆卸来的1台2000千瓦机组。

建设中的喷水洞火力发电厂

1943年6月,昆湖电厂喷水洞发电所投产,这个建在煤矿坑口山洞里的火电厂,开中国火电厂建在山洞内之先河,是我国首座防空避弹电厂,持续为昆明的工业生产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电力,支援前线战场,直至抗战胜利。

建设成员在喷水洞火力发电厂前合影

抗战胜利后,昆湖电厂依旧正常生产,随后改扩建为昆明发电厂,其巨大的冷却塔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工业基地的地标式建筑。21世纪初,由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环保需要,电厂火电机组停产,高高的循环冷却塔也被爆破拆除,只留下昆湖电厂时期的部分车间、设备及职工宿舍,用来纪念昆明近代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2022年,当地政府按照原砖原貌在原址往东约200米处对电厂办公楼、宿舍楼进行了保护性迁移。

修复后的昆湖电厂职员宿舍楼

南方电网公司加大开发力度,将在电厂旧址开设昆明电力工业文化展示馆、刘晋钰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守护红色电力记忆,赓续央企文化血脉。

人世几回伤往事,轨形依旧枕车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新颜又一秋。如今的昆湖电厂厂区围墙外,高耸着一座铁路桥。桥上不时有轰鸣的“复兴号”列车飞驰而过,诉说着城市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修缮后的昆湖电厂旧址正重新焕发生机,它铭记着电力助力春城高质量发展、点亮万家灯火的世纪跨越。

南方电网云南昆明供电局输电管理所使用无人机搭载高精度激光扫描仪特巡线路

它呈现着镌刻在云南电力工业中的红色基因。硝烟中的电力星火,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央企电力人不断奋进,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努力。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