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正文
【国企先辈抗战印记】焦作→川湘,他们带着4000吨设备冒死“突围”

文章来源:国资小新  发布时间:2025-08-21

有这样一个电厂,始建于1905年,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电厂之一,也是极为少见的具有清晰历史传承且持续生产至今的火电企业,堪称中国电力行业的“活化石”。这就是国家能源集团河南公司焦作电厂。

 

1902年,英商福公司在焦作打钻建矿。1905年,福公司修建简易厂房,安装3台40千瓦直流发电机、125千瓦立式高速蒸汽发电机,并命名为“福公司焦作煤矿附设电厂”。这就是焦作电厂的前身。

80多年前,这座电厂多次“南迁”,成为了抗战后方的“电”亮希望的火种。

一个伟大的决心:拆运机器,支援抗战!

1937年深秋,豫北大地笼罩在战火的阴影之下。焦作地处中原,日军占领华北之后,中原地区面临着日军轰炸的危险,而且日本军队不可一世,还将大举南侵。安阳失守后,日军铁蹄步步逼近焦作矿区。时任中福公司总经理孙越崎站在矿井边,望着轰鸣的机器,心中满是焦灼。

著名爱国主义者、实业家、社会活动家孙越崎

孙越崎想,光是军训怕已经不行了,上太行山打游击不可行,中原怕也守不住,怎么办?有一天读报纸,看到号召沿海工厂拆迁到内地的消息。他想:中福为什么不可以这么做呢?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孙越崎下决心把中福公司在焦作的设备全部拆迁到大后方去。

孙越崎办事一向很有魄力,决心一下就动手去做,工人在他的指挥之下开始拆卸机器。拆运的第一个目的地暂定为湖南。

“决不能把这些东西留给我们的敌人!”

正在孙越崎组织员工开始拆卸各种机器设备的时候,中福公司的一些董事坐不住了。有一天,股东中原公司的四董事刘燧昌、胡石青、杜扶东、周树声一同来到孙越崎的办公室,非常严肃地对孙越崎说:“我们听说您在拆迁机器去湖南,这可是我们河南的财产,您不能把它们拆走。”

由于孙越崎整理中福煤矿成绩卓著,他和董事们的关系通常都是彼此敬重、坦诚相待的。听了董事们直截了当的话,孙越崎也没有再绕弯子,开诚布公地说:“以前这里打仗多是内战,不管谁胜利,矿山都在我们中国人手里。可是这次不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们,非内战可比。”

“敌人打来了,我们有这样三条路:第一条是不拆不迁,那么矿上的设备敌人可以用,我们不能用;第二条是把矿上的设备完全破坏掉,这样是敌人不能用,我们也不能用;第三条是把井上井下的机器设备全部拆走,这样做的结果是敌人不能用,而我们能用。”孙越崎坚定地说。孙越崎又说:“拆走的机器设备产权仍然是你们的,拆迁到后方以后,找矿、安装、重新生产这些事全部由我来负责,新开矿以后所得的利润全部分给你们。”四位董事听了孙越崎这样的条分缕析以后,心里对拆迁设备虽然有些舍不得,也很不放心,但相比之下,毕竟三条路中的确只有第三条最可行,也就勉强同意了。

可这时,另外一个股东——福公司方面提出了反对意见。福公司的总代表贝尔对孙越崎说:“英国与日本是友邦,日本人来了,不会损害我们英国人的利益,所以我们不同意把机器设备运到湖南去。”

孙越崎态度很坚决,一点儿也不客气地对贝尔说:“日本人是你们的友邦,却是我们中国的敌人。我们是一定要拆迁的,决不能把这些东西留给我们的敌人!我们怎么能让日本人用我们的设备,生产出煤炭帮助他们的军队打中国人呢?”贝尔听了无话可说。

在孙越崎的坚持下,过了几天,事情终于有了转机。贝尔告诉孙越崎:“我又请示了伦敦董事会,他们同意我们和你们一起走,机器设备都由你们处理。”

最惊险的一次,他声嘶力竭请求“缓炸5分钟”

南迁之路,充满艰辛。孙越崎每天穿梭在焦作、郑州、新乡之间,协调各方力量。1938年2月,最惊险的一幕上演。日军包围新乡,黄河铁路大桥即将被炸毁,而最后一批设备还在桥上。孙越崎冒着枪林弹雨,跑到炸桥部队面前,声嘶力竭地喊道:“这批矿山设备运到后方后,主要用于再建新矿,生产煤炭,对于支援抗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看着他焦急的神情,部队长官终于点头,同意“缓炸5分钟”。火车轰鸣着驶过大桥的那一刻,孙越崎瘫倒在地,泪水夺眶而出。

焦作电厂设备南迁路线图

这批历经千辛万苦运出的4000余吨设备、器材和1100多名人员,成为了抗战后方工业的“火种”。在湖南湘潭,他们建起了煤矿,日夜不停地产煤,支援着长沙、武汉的抗战;武汉失守后,他们又辗转来到四川,与当地企业合作,在天府、嘉阳、威远等地开矿。

其中,3台125千瓦机组、1台350千瓦机组拆迁至四川天府煤矿,供重庆人民用电,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1937年第一批到达四川的焦作电厂技术工人

设备南迁运输大队

每当夜幕降临,矿区的灯火亮起,就像黑暗中的点点星光,照亮着抗战胜利的希望之路。孙越崎和工友们用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工业救国传奇。

2024年10月,国家能源集团河南焦作电厂入选“国家工业遗产”,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电力企业。

如今,焦作电厂的烟囱依然矗立。那些曾在烽火中辗转的设备虽已褪去轰鸣,却以“国家工业遗产”的身份,成为镌刻着民族风骨的活态史书。

它提醒着我们:每一份坚守都不会被遗忘,每一次拼搏都在为未来蓄力,而那些在黑暗中点亮的工业星火,终将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照亮强国之路。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