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故事 > 正文
方舱谢幕 中核集团白衣天使交上一份“闪亮答卷”

文章来源: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3-20

3月10日,随着最后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出舱,武汉16家方舱医院完成使命,全部休舱。方舱医院“关门大吉”,实现了出舱患者“零回舱”,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令人振奋。

2月初,新冠肺炎疫情笼罩武汉全城,为了解决一床难求的局面,在短短的10多天里,16家方舱医院在武汉三镇拔节生长。全国各地大批医护人员逆行而上,进入方舱医院,开启了艰苦卓绝的抗疫战斗。期间,中核集团医护人员星夜驰援,为疫情防控注入硬核力量。他们在武汉城市客厅方舱医院、武汉沌口方舱医院、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武汉硚口武体方舱医院,日夜奋战,与病魔抗争,用生命守护生命,托起了生命之舱。

王海燕: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

“要出院啦,咱们建一个群吧,这个群我们会永久保存,等疫情过去了,你们医护人员再来武汉,我们一定好好招待你们。现在虽然看不见防护服下你们长什么样子,但是却永远记得这份恩情,只要这个群在,我们永远都在。”3月6日,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送走最后一批患者,正式休舱。前一天,中辐院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王海燕所在的医院病区只剩下28个病人了。最后一个夜班,患者向王海燕以及护理人员表达着真诚的感谢。

看着患者满脸的兴奋,王海燕亦开心不已:“替病人感到高兴,他们解放了,总算可以回家了。我们也完成了现阶段的责任与使命。”

方舱医院主要收治的是新冠肺炎轻症病人,护理人员对其主要进行基础护理,如监测生命体征:体温、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用药后的观察和护理,以及提供生活上的帮助等。可严峻的形势,身穿严密的防护服,让上述看似简单的工作都变得不简单。王海燕还记得“第一次进舱时二三百米的距离,走走停停20分钟,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但王海燕依旧没有停下忙碌的步伐,精心呵护每一个患者。一段时间工作下来,46岁的王海燕成为医疗队中上夜班比较多的人之一。“因为我是这个方舱医院的‘机动人员’。”王海燕说道。所谓机动人员就是别的护理人员身体不适的时候,就要顶上。

王海燕1993年进入中辐院附属医院工作,“因为平时爱好游泳,身体好一些”,再加上多年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疫情暴发时她就主动请战抗疫。2月15日,她跟随山西省第八批、太原市第三批医疗队出征武汉。“救治病患是医护人员的职责所在。”她坚定地说。

其实,哪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哪有人是铁打的,只是选择坚强。

“护士帮我量一下血压吧”“护士我们是什么时候去做CT”“护士我有些不舒服”……一个班上下来,王海燕几乎是手脚不停,嘴也不停,脑子也不停。“有时候累的感觉快晕过去了。”但当看到病房中的患者,想着他们因疫情遭受的境遇,在她看来,“再苦都不算什么”。

王海燕为患者之忧而忧。通过与患者交流她发现,“很多病人都是与家人一同被感染的,又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救治,内心焦虑、痛苦。”王海燕说,“他们更需要我们的耐心和爱心。安慰的话语、平静的倾听、真诚的关心对患者就像是一颗定心丸,能够解除他们些许焦虑与不安,可以更好地配合治疗。”

就这样,护理工作之余,王海燕常常与病患交流、组织活动,想尽办法安抚患者。“你会通过新闻看到很多方舱医院都会组织跳舞等一些活动,其实这挺难的,穿着防护服连走路都费劲,我们只是希望通过活动转移病人的注意力,疏解他们内心压力。”王海燕真切地说。

王海燕及医护人员的关照温暖着患者的心。一位患者康复出院时留下感谢信:“感谢山西医疗队的各位白衣战士,千言万语不能表达我的一片心,希望你们在工作中好好保护自己,做好防护,早日回家……”

宋小芳:很高兴交上这样一份答卷

3月8日,凌晨3点,武汉还是一片漆黑,中核四〇四医院的宋小芳已经坐上前往武汉沌口方舱医院的班车。这天下午,沌口方舱医院即将休舱,这是她在这里奋战的最后一个早班。

方舱医院里患者已经不多了,且即将或出院或转院,但她依旧像往常一样细心护理着病患。只是除此之外,今天她还有一项任务,最后要帮助患者收拾物品。

接近中午的武汉春光明媚,宋小芳帮患者拿着行李一路送行,从方舱医院出口走到院子,再走到医院大门出口……看着病人消失在视野中,眼眶不由得湿润了。

“90后”的宋小芳是中核四〇四医院的一名内科护师。从2月15日出征武汉到现在,她已经在沌口方舱医院连续工作20多天。由于人员紧张,她每班次要负责一个病区的五六十个患者的护理工作。测量生命体征,时刻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照顾病人的饮食,还要关注病人的情绪帮其疏导心理压力……只要一进舱,她几乎忙得停不下来。

高强度作业让刚刚跨入病房的宋小芳倍感压力。但除此之外,她还要克服更多的挑战。“最大的挑战就是穿防护服,太憋闷了,刚开始穿的时候常常头晕恶心。” 宋小芳说,“最难熬的是深夜班。” 夜里,护理人员活动量减少,可这让他们更分明地感受到湿冷难耐。

“我们每小时巡视一次病房,为病人测量一次体温等,可穿着防护服稍微一走动就会出汗,但忙完回来一坐下,防护服就贴在身上,湿乎乎的,感觉冰冷冰冷的。”但她莞尔一笑:“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尽自己一份力,是一种光荣,忍一忍就过去了。”

“回去要按时吃药,好好照顾自己。”宋小芳一边帮患者收拾物品一边叮嘱道。连续工作多日,牵挂患者已经成为她的习惯。而她的精心护理让患者备感温暖。临行之际,患者拉着她的手说:“感谢你们的照顾,等疫情结束了,欢迎再来武汉。”

而望着患者的背影,宋小芳激动不已:“真的为他们康复出院感到高兴。感觉像是一次人生考试,我们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病人零死亡率,非常开心交上了这样一份答卷。”

刘涛:没有抗击不了的疫情

“因为我们的工作,这么多人的病都好了都出院了,真的打心眼里高兴。关舱的那天,大家都很兴奋,有的更是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没在现场的人无法理解其中的感受。”

3月1日,武汉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成为武汉首家关闭的方舱医院。为了这一天,中辐院附属医院综合内科护士长、康复理疗科负责人刘涛所在的山西省第四批医疗队,在这里不分昼夜地奋战了近一个月了。如今回忆起休舱时的情景与心境,刘涛依旧不能自已。

时间回到2月9日傍晚,武汉天河机场空无一人。刘涛所在的山西省第四批医疗队落地武汉。萧条的飞机场,冷清的街道,让她心里一颤。这也让她再次想起2003参加过的非典抗疫。“没有抗击不了的疫情。”刘涛心里涌出一股热流:“为了打败疫情,帮助病患早日康复,要全力奋战。”

其实,中辐院附属医院领导因担心其身体,曾劝阻过刘涛的请战,但她坚定地请缨,“武汉是重灾区,我虽然血压有些高,但参加过非典抗疫相对经验丰富,且作为综合内科护士长,专业上更有优势,前往一线是自己责无旁贷的事情。”

到达武汉,医疗队便开启了高速旋转的模式。在紧急培训一天后,2月11日晚8:30分,刘涛在内的医疗队成员正式进舱,当晚收治病人数达130多人。“我们是在当天半夜12点开始收治病人。”刘涛介绍道。登记病人病情,测量生命体征,安抚病人情绪,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做好生活护理……就在咳嗽声此起彼伏偌大的病房里,刘涛5个小时里就没有停下脚步。

“在舱里大家要克服很多困难。”穿着防护服,不敢动作太大,怕汗水流到眼睛里,可时间一久肩膀都僵硬了;快下班的时候,护目镜几乎被雾气蒙住了,只能通过零星的“漏点”,记录病人病情……一个班下来,不仅整个人像是在水里刚捞出来的,腿也都软得走不了路。但刘涛心里想的是“帮助患者早日康复,让他们少受一点痛苦” 。

“核酸检测标本是高污染物质,我是党员,让我去送标本检测吧。” 核酸检测是监测新冠肺炎感染者病情的重要指标,但其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险。在临床奋战了一周后,刘涛不顾自身安危,主动请战,每天护送标本往返于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与武汉中山医院中心实验室。

除此之外,她还接管了物资管理工作。现场,每天要接收全国各地捐献的物资;医院里不仅有医护人员,还有保安,保洁,200多的工作人员,要根据防护等级不同发放不同的物资;清点物资数量,在关舱后尽快全部打包运回武汉仓库……繁杂的工作就一股脑地迎面扑来。每天都要忙到很晚的刘涛,常常累得腿抽筋。

但提及这一切,刘涛掷地有声地说:“咱们就是来帮助武汉的,再累也要坚持住。这个时候打败疫情,技术只是占了一部分,强大的意志力更重要。”令人欣喜的是,在刘涛等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武汉硚口武体方舱医院成为武汉首家休舱的方舱医院。而出色的工作,让这个医疗队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奖。

“我们终于完成一件大事,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非常开心。”刘涛笑言。就在休舱的当晚,刘涛所在医疗队又接到新的任务,短暂的放松之后,她们又投入到新的战役中。

吴风娇:做患者的“天使”

3月7日凌晨,武汉城市客厅方舱医院的病人都已安睡,偌大的病房安静下来。中核四〇四医院护师吴风娇从病房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查看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帮被子掉了的患者盖好被子,轻声安慰睡不着觉的患者……

这一天,吴风娇所在的医疗队接到武汉城市客厅方舱医院将在3月8日休舱的通知。吴风娇所在的医疗队共负责200多患者的护理工作,历经一个月的奋战,这里大部分患者都已经康复出院,剩下为数不多的患者也已康复等待出院。

望着偌大的病区,吴风娇的内心百感交集:“刚来的时候,这里密密麻麻得全是病人,如今病人都将康复出院,这说明我们的隔离治疗非常有效的,很自豪,但同时在这里奋战了一个多月,内心有些不舍。”

吴风娇是中核四〇四医院首位出征武汉战役的医护人员。2月4日,中核四〇四医院接到指令,选派一名护士参加嘉峪关市第二批医疗队驰援武汉。而在此之前吴凤娇就写下请战书:如果支援一线,希望自己是中核四〇四医院第一个前往武汉抗疫的人员。

任务降临,吴风娇立即整装,与医疗队乘坐当晚的飞机抵达武汉。“国难当头,一定要尽自己一份力。”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踏上“战场”那一刻,吴风娇就告诉自己要全力以赴做好护理工作。测体温,测血压,测血氧,分发药品,完善护理记录,照顾病人生活……尽管“进舱后走路吃力、干活笨重,半小时的工作要一个小时才能做完”,也尽管因长时间佩戴防护用品,她的脸被压出了伤痕,但她始终斗志不减,热情饱满。

偌大的城市客厅方舱医院病床纵向排开,从这一头到那一端,走一个往返就要10多分钟。吴凤娇常常穿梭其间,询问病情,为其疏导压力。而她的细心呵护感动着患者。一位60多岁的患者康复出院之际,尽管有手抖的病症,但坚持写了一首打油诗以表感谢:“天使天使匆忙过,辛苦辛苦不用说,敬业敬业白衣者,病友病友都说谢……”

3月10日晚,吴风娇的手机响起,“妈妈,我马上要过生日了,你能回来给我过生日吗?”看着儿子发来的微信,吴风娇满怀歉意,但她知道尽管现在休舱了,武汉定点医院还有很多患者,她时刻准备迎接新的使命,于是她说:“等妈妈回去一定给你补上。”

【责任编辑:李子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