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故事 > 正文
老区焕发新活力

文章来源: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3-09

穿越历史风潮,书写红色序章。位于革命圣地延安市的杨家岭是中共中央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让这个原本寂寂无闻的陕北小山村,经历了一段不可磨灭的红色岁月。

杨家岭革命旧址示意图

时光流转至21世纪,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成为新时代的重要任务。作为老区延安未来纵深发展的平台,延安新区应运而生,而连接老区和新区的主干道却难以满足发展需求,道路改扩建势在必行,可旧干道紧邻着杨家岭革命旧址,如果扩建,旧址势必被破坏。为了让这段红色历史完整的传承延续,最终选择改移道路,在城市中开山挖隧。

2014年,中铁十八局集团肩负起杨家岭隧道的施工任务。杨家岭隧道地处延安市交通要塞,新建路线相交的枣园路和杨家岭大桥均为区县交通要道,隧道进口紧邻延安市宝塔区区委党校、正对面为延安大学雅苑小区和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隧道附近车水马龙,人流川息,施工可利用场地极其有限,为施工的推进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杨家岭隧道钻孔爆破施工

就拿隧道施工最关键的爆破来说,如果采取常规的爆破施工方式安全压力大,且极易干扰附近居民生活。建设者们经过40多个不眠之夜的艰苦奋战,硬是用静态破碎剂一点点地“抠出”了两万多方石头,耗费时间比常规爆破足足多了20多天。

安全保证了,施工工期却被严重拖延,要想追赶工期,保持施工作业连续性是唯一手段,但在杨家岭隧道项目这一点也很难做到。爆破之后紧跟着的就是清理弃渣,弃渣如果不运出去,下一个环节就无法开展。受场地限制,项目部设置在杨家岭隧道洞口的临时弃渣堆放点很容易饱和,要把临时弃渣点的弃渣转移到指定弃渣地点必须等到晚上车流量小时才可以进行。弃渣不能及时处理,夜间又不允许爆破施工,这些使得该项目施工无法形成正常循环,紧张的工期再次受阻。

杨家岭隧道施工

为加快施工进度,项目部把年度施工计划层层分解到月、旬、日,科学部署,合理规划,让施工工序环环相扣,紧密衔接。与此同时项目部及时优化开挖、衬砌方案,利用先后施工时空差,巧打“优质快速掘进”牌,一路过关斩将,创下了安全生产260天,质量、进度、文明施工全面推进的好成绩,荣获省级文明工地称号。

杨家岭隧道掌子面岩石夹层及软岩较多,且岩质呈层状,强风化,遇水易溶解,破碎岩掉落非常严重,施工难度再次加强。面对困难,项目部经过紧急“会诊”,根据不同围岩级别采取了“石变我变”方略,对于岩溶地段则遵循“预加固、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测量、衬砌紧跟”的原则,对症下药、扼其“七寸”,成功制服“地下苍龙”。

杨家岭隧道

最终,杨家岭隧道提前2个月建成通车,成为延安市政工程第一个双联拱隧道项目,也成为延安市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杨家岭革命旧址、完善城市路网、缓解城区交通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延延高速公路连接线二期工程

红色基因代代传,革命老区换新颜。从延塞高速公路、延延高速公路的建设,不断丰富当地高速公路网,到杨家岭隧道、南滨路市政工程、延安新机场连线的建成,逐渐改善当地市民的交通出行环境,中铁十八局集团自2002年扎根延安,用智慧和力量“建”证这座革命圣地的发展和壮大,用奋斗和实干助力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让革命老区不断焕发“新活力”。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