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故事 > 正文
小钢管大能量

文章来源: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3-11

“隧道贯通在即,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今年年初,中交集团所属中交一公局集团广西南天高速6标项目八洞隧道将在次日迎来贯通,项目党支部书记、总工程师李唐军不敢有丝毫大意,在施工现场再三叮嘱一定要绷紧神经。

八洞隧道全线仅525米,但因隧道地质独有的“豆腐块”属性,项目团队从开工之日起便高度重视。按照设计线路,八洞隧道要下穿一段90米长的省道,而省道下面恰好是建设期的弃土场,地质十分松散。经勘测发现,这段长90米的区间Ⅴ级围岩超过七成,弃土最大厚度超过17米,这里的岩体稳固性对于隧道施工而言,如同豆腐块一样松散不堪。

眼看工期越来越紧,绝不能被“豆腐块”挡住了去路。在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研讨会上,整个项目团队开启头脑风暴。四工区主任唐朝提议使用“抗滑桩+微型钢管桩”工艺进行加固,提高“豆腐块”硬度。对于这个方案,大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可以解决土质松散的问题,也有人提出加固面积大、工艺要求高,在限定工期内实现质量、成本的控制难度大。讨论一度陷入僵局,点子多,可是却难以找到能被一致认可的最佳方案。

虽然并未讨论出结果,但经过这次头脑风暴,项目部思路更加开阔了。当工程师看到一篇关于边坡防护的微型钢管桩工艺介绍时,发现该工艺尤其适合松软地质的防护加固,李唐军灵光一闪:“我们的隧道地质正好是这种情况,把微型钢管桩和盖拱法结合起来应用,说不定就能解决问题。”顺着这个想法,李唐军带着技术团队一起改良工艺,一项崭新的隧道地表加固工艺逐步成型。经过与设计单位和业主单位反复论证、改进,新工艺终于通过评审,项目团队采用钢管桩和超长盖拱进行防护。至此,萦绕在大家心中的“豆腐块”难题终于有了“定海神针”。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钢管桩才安装到一半,新的问题又出现在项目团队面前。由于弃土场区间的围岩过于松散,建设者在巡检时发现个别地方的土质沉降较大,如果不及时解决,将影响整体结构受力,极有可能危及到隧道的稳定性。“还好我们早有预料,在这个新工艺应用中,我们使用了加长版的钢管桩,使钢管管脚距离初支断面更近,便于加固。”工区主任唐朝说。项目团队当机立断,立即停止掌子面掘进,安排作业人员将初支拱架与钢管桩焊接固定。如此一来,数百根钢管桩变成了一根根拉杆,为拱架提供了足够的向上拉力,再加上锁脚大钢管的支撑作用,沉降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收拾掉“拦路虎”后,项目团队上下心更齐、劲更足,全力调配资源推进钢管桩作业。高峰时期配备了5台钻孔机、3个施工班组,项目部半数以上的注浆机24小时火力全开,创造了5天施工550根钢管桩的记录。“只要保持敢于创新的劲头,攻坚克难的毅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李唐军信心满满地说。

如今,随着最后一方岩土被挖开,八洞隧道终于顺利贯通。“不管工程建设多难,创新的精神一定不能丢。”李唐军说。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