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故事 > 正文
在“两弹一星”中书写人民兵工精神

文章来源: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3-22

即使在内蒙古本地,也很少有人知道,包头市有一个“两弹一星”工程的重要单位——内蒙古第二机械制造总厂(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重集团的前身)。

使命:神秘的“独立四车间”

西北大漠,黄河之畔。1959年5月,一个普通厂房在工厂里悄悄建立。密集的警卫、全封闭的厂房、特制的通行证件,让这个地方充满了神秘感。“自从他们来了,这些大院经常通宵都是灯火通明。”一位老人回忆说,不知道这些人在干什么,但心里明白:“这是在干大事。”

厂房里干的是真正的“国家大事”:“两弹一星”。

上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面对国际严峻的核威胁和军备竞赛大势,党中央毅然作出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的“两弹一星”战略决策。北重集团作为“两弹一星”战略中地面防空武器的重要研制基地,是地面设备发射控制系统制造主导厂,承担着发射架、装填车、发控车的技术协调和发射装置的生产制造。

对于当时的困难,现年86岁的老工程师傅安生有着亲身的体会:“当时工作条件极其艰苦,不少设备都要自主设计制造,从发射架研发制造,到地面发射控制系统,甚至雷达站的拖车都要设计制造。”

“大伙都憋着一股气,拼了命也要把导弹造出来。”团队一边消化技术图纸,学理论知识、背技术规程、做数据分析,拆开样机,一个个零部件核对,补充设计工装。很多人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累倒了爬起来再接着干。整个团队把全部身家都扔在厂里。

1964年,导弹发射架仿制成功,命名“红旗一号导弹发射架”。通过技术改进,团队自主试制出6台全新发射架,命名“红旗二号导弹发射架”,填补了我国防空导弹武器制造的空白。

忠诚:拼了命也要把飞机打下来

1965年某日,地空部队接到指令:击落入侵敌机。

深夜10时,在矗立着的崭新红旗二号导弹发射架旁,指挥员一声口令,导弹腾空而起,直冲云霄,有力击落一架携带电磁干扰器的美制U-2高空侦察机。

这一战,不仅创造了防空导弹夜间击落U-2高空侦察机的先例,也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宣告:中国领空神圣不可侵犯!“当时车间像过年一样,好像是自己亲自上阵打了胜仗。”傅安生说,欢庆的背后,是团队付出的大量心血。

为了改进装备,傅安生及时掌握装备实战性能状况,了解最先进敌机的具体状况。特别是U-2高空侦察机的一身高科技配置,“这玩意儿现在飞得更高,比导弹最大射高还多了1000多米。”

这“最后一公里”,成了傅安生和技术人员的一块“心病”。他们既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技术,还要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只要敢尝试,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傅安生带领团队查资料、找原因、定措施,甚至提出了“提升一公里、为人民立功”的攻关口号。

团队经历了无数个日夜攻关、测试实验,最终找出办法,大幅度提高了导弹命中概率。1980年,红旗二号导弹发射架荣获第五机械工业部优质产品奖,自动调平装置荣获第五机械工业部重大科技成果、技术改进二等奖。

情怀:祖国的需要就是人生的选择

从青丝到白发,从五湖四海到祖国北疆,300多名热血青年,投身“两弹一星”光荣事业。在老一代兵工人身上,那种“拼了命也要把飞机打下来”的强军报国精神一直激荡。

如今,岁月已然“翻篇”,但秉承强军强国的兵工事业却在传承中愈发闪耀。从第一门100毫米高射炮开始,傅安生见证了一批批武器在保卫祖国的斗争中屡建功勋,一款款“中国制造”闪耀全球。“人民兵工精神是‘把一些献给党’的信念,是一种强国强军的情结,深刻融进血液里。”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