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故事 > 正文
南达村的美丽蝶变

文章来源: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21-06-16

郁郁葱葱的毛竹随风摇摆,村道两旁的橡胶林整齐排列,位于密林深处的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南达村曾是海南省“十三五”建档立卡的深度贫困村。多年来,因地处偏僻,且缺乏资金、技术,村民过得十分贫苦。但如今,在南方电网公司的倾情帮扶下,村庄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发展特色产业 开拓“致富路”

在叠翠峰峦与奇险沟壑交错间,一股股山泉沿着山涧潺潺流淌至山脚下,汇聚成溪,成为海南珠碧江源头,溪水清澈,滋养着南达村紫玉淮山等特色农业产业。

近年来,南达村引进种植了近百亩紫玉淮山,助农增收成效喜人。“这里土壤肥沃、相对松软,非常适合淮山生长,再引用来山泉水灌溉,种出的淮山品相佳、口感好,销路很不错。”种植紫玉淮山的村民田树贤喜上眉梢。

田树贤是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海南电网公司驻村干部接力式帮扶下,他不仅自己脱贫,还带动村里30多名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南高岭的半山腰处,数百个方形蜂箱有序摆放在林荫下,南高岭花草资源丰富,蜜源供给充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质蜂产品资源,被誉为“天然蜜库”,村民高胜章的蜂场就建在这里。

从养蜂的门外汉到现今的行家里手,从当年的残疾贫困户到现在的致富带头人,短短几年时间里,高胜章共计帮扶带动了15户贫困乡邻发展养蜂酿蜜产业,蜜蜂养殖基地规模也已经扩大到500箱。

从前上南高岭半山腰要经过尘土飞扬的土路,下雨天经常是一走一脚泥,如今已可以开车上山,道路两旁是茂密的橡胶林。郑德怀是海南电网公司扶贫办副主任,也是南达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郑德怀给记者“科普”村民如何起早采集橡胶汁——在凌晨两三点,村民到橡胶林深处,提着刀、弯着腰、头顶矿灯,熟练操控手中的胶刀,迅速在橡胶树桩上留下一道道清晰的弧线,待一股牛奶般的汁液缓缓滴入碗中时,村民早已去到下一棵橡胶树前采集了。

“这里本没有路,在山间修建硬化小道,让村民开汽车或骑摩托车上山干活、收割作物成了我们的目标,如今这一目标也实现了。”郑德怀说这番话的时候,脸上的笑容特别灿烂。他说,南达村原本就土地肥沃,只是缺乏特色产业,且交通不便,如今在一批批扶贫干部的持续努力下,村民的内生动力被充分激发。

新房拔地起 村容新气象

“我一戴帽子,儿子就紧张,以为我又要出门干活,不让我去。但我在家里闲不住,就种了这些蔬菜瓜果。”60多岁的村民苏彩女笑呵呵地说。她在房前屋后种满了豆角、木瓜、莴笋、韭菜和黄皮,虽然每一样都不多,但枝繁叶茂、排列整齐。

从前,不少村民习惯在自家庭院堆放杂物,既不美观,也容易孳生蚊虫。从2019年开始,南达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庭院经济,村里给每户村民免费发放多种果蔬种苗,动员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像苏彩女这样将家门前的自留地改成菜园的村民越来越多。

对这些,郑德怀如数家珍:“全村橡胶种植面积达1.0068万亩,橡胶林下的益智、粽叶,村民房前屋后种植的蔬菜、水果,喂养的鸡鸭,相当于每家都有了一座‘绿色银行’。”

不仅如此,海南电网公司还出资为不少村民修建了厨房,厨房外墙上画着富有黎族特色的图画。厨房都十分宽敞,符合黎族同胞“吃饭的地方要大”的习惯。

在橡胶林旁,村民李珍丽家门口放着几双拖鞋,她笑着招呼记者换鞋后进家里聊天。在她宽敞的家里,地板擦得干净透亮,电器一应俱全。

几年前,还是贫困户的李珍丽一家人居住在破旧的瓦房里,后来得益于国家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她家盖起了新房。丈夫张文策外出打工,李珍丽守护着一片橡胶林,通过扶贫电视夜校学习改进割胶技术,全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居住的环境好了,人也有精神了,觉得未来有盼头,也想要努力干活,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李珍丽说。

盛夏的黄昏,雨后天晴露出彩虹,漫步在南达村的道路上,林荫掩映,凉风徐徐,农户们也开始收工回家,各家各户传出锅碗瓢盆的奏鸣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和谐美好。

海南电网公司自2015年开始对南达村进行定点帮扶。在驻村干部的接续奋斗下,美丽乡村、光伏发电、饮水工程、路灯“光亮工程”、“厕所革命”、厨房建设、入户路建设及消费扶贫、“南网南达奖学助学金”、庭院经济等项目陆续在村里开花结果。

从深度贫困村到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旅游示范村,南达村实现了美丽蝶变。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