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王玉泽:追风逐电 设计“中国速度”

文章来源:中国铁道建筑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03-07

时速350公里,是京沪高铁的运营速度,也是世界高铁运营最快速度。这一速度,让相距1318公里的京沪两市,铁路运行时间仅有4个多小时。

2019年1月5日,超长版“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上线运营,进一步提升了京沪高铁等繁忙干线的运输能力。开通运营7年多,京沪高铁累计发送旅客突破8.25亿人次,平均一年超过一个亿。

这个速度的设计者之一,就是京沪高铁设计总体、中国勘察设计大师、中国铁建铁四院副院长王玉泽。

王玉泽在西南交通大学求学期间,第一次听说高铁。

1978年,18岁的王玉泽考入西南交通大学,学习铁道工程专业,在课堂上第一次听说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这个词从此刻入脑海。当时,中国乘客还在绿皮列车里摇动。

1982年,王玉泽大学毕业,进入铁四院,成为一名技术人员,开始了铁道勘察设计的人生。

1993年,年仅33岁的王玉泽被任命为京沪高铁设计总体。

“让列车跑起来、快起来,是我们这代铁路人的梦想和使命。”王玉泽不会忘记,在日本乘坐“希望号”高速列车往返东京大阪时,时速270公里给他的震撼。

京沪高铁设计时速超350公里,连接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区,全长1318公里,是当今世界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运行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举世瞩目。

上世纪九十年代,王玉泽在铁四院作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研究成果报告。

“京沪高铁的路基如何选择、最大坡度是多少、桥梁怎样设计……设计参数和方案,几乎一片空白。”肩负历史重任的王玉泽为解决这些问题,带领团队开始了15年的漫长跋涉。

他们几乎翻遍国内外所有的相关资料,悄然攻克了一道道难关——

建立中国第一个高速铁路软土路基试验段,掌握应对软土沉降的“杀手锏”;

在国内首次开展高速铁路高架车站研究;

通过多项技术创新,实现高速大跨深水桥梁建造技术的重大突破;

摸清京沪高铁徐沪段沿线600余公里“家底”,确定了最为关键的线位与站位。

王玉泽在京沪高铁前期踏勘时汇报线路走向。

最突出的贡献是,他们编制完成《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等系列技术规范,为高端起跑的中国铁路“划定跑道”。

为了这条铁路,王玉泽和团队完成400多项科研试验,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掌握了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制造技术。

此后,以京沪高铁技术为蓝本的高铁工程,在全国“遍地开花”:京津城际、武广客专、沪宁城际、郑西客专……京沪高铁成为中国高铁名副其实的摇篮和代表作。

王玉泽在京沪高铁建设期间担任了铁四院总工程师,全面负责京沪高铁技术。

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铁全线开工建设。北京大兴开工现场,王玉泽百感交集:“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历经20多年,终于要从图纸变成现实。”

2016年1月8日,京沪高铁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017年5月,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在北京颁奖,王玉泽代表京沪高铁技术创新团队上台领奖。

聚光灯下,他激动地说:“这既是肯定,也是激励。在中国高铁建设中,我只是一个代表,荣誉属于大家!”

青丝变华发,丹心写忠诚。

王玉泽等为核心成员的高速铁路技术攻关组2017年荣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责任编辑:王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