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启民:
一生只做一件事——为祖国献石油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19-10-09

编者按

70年披荆斩棘,70年砥砺奋进,新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9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分别授予“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获得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42人中,有多位国企人的身影。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即日起,国务院国资委网站联合国资小新推出系列报道,今日推出第四篇《“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启民:一生只做一件事——为祖国献石油》。

 

从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到原油5000万吨以上27年高产稳产,再到建设百年油田新实践,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各个时期,王启民始终奉献在石油科研一线。 1961年,北京石油学院毕业的王启民来到大庆,37年后被授予“新时期铁人”称号。每一个油田技术开发的关键时刻,他总是挺身而出,无止境攻关科研,无禁区挑战极限。

王启民说:“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研究怎么开发好大庆油田。”人民楷模、改革先锋荣誉称号获得者、科技兴油保稳产的大庆“新铁人”王启民,是又一枚闪光的“大庆名片”。如今已经82岁的他,依旧照常上班,继续为寻找最新的高效驱油技术而奔忙。

60年代:他闯出了“中国式注水开发”的新路

油田开发是一门科学,大庆油田一开始就采用注水开发。国外流行的理论是:“温和注水,均衡开采。”但正是遵循这条思路开发,出现了地层压力下降、产量递减的负效应,一半油井被水淹、采收率仅5%。摆在王启民面前的,似乎是一片茫然不可知的世界。但他并没有气馁,下决心从实践中找答案。

王启民和同志们一起,在阴冷潮湿的帐篷中反复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油田开采的关键是保持压力,不能怕见水就不注水。王启民带领试验小组选了一口含水达60%的油田进行试验,发现该井日产量由原来的30多吨增为60多吨,含水量却下降了。这口井的经验立即得到推广,大庆油田涌现出一批日产百吨以上的高产井。

这就是王启民的“高效注水开采方法”,一举打破了当时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温和注水”开采方式,开创出中低含水阶段油田稳产的新路子。王启民称这为“不破不立”。一条中国式注水开发的新路被王启民立起来了。

70年代:他创造了“分层开采 接替稳产”新模式

 

瘦弱的身子,走路总是哈着腰,常常疼得满头汗,看着现在的王启民很难想像他曾是国家三级运动员。长期野外作业,让他患上了类风湿强直性脊椎炎。

70年代初,为摸清油田高产稳产规律,王启民和科技人员一起再次住进了中区西部试验区。为搞清地下油水的每个微小变化,在9平方公里的试验区,在满是地层的夹缝中,在油和水之间,他们整整摸索了10年。

随着开采程度的加深,1975年,试验区主力油层产量下降幅度增大,油井平均含水量上升到54%,油田命运面临新考验。

王启民与他的团队采集、分析了1000多万个数据,创造出“分层开采,接替稳产”的新模式,使水驱采收率提高了10%至15%。他们不仅保持了试验区中含水期的高产稳产,而且绘制出了大庆油田第一套试验区高含水期地下油水饱和度图,这是大庆油田第一个5000万吨稳产目标确立并实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976年,大庆油田年产原油5030万吨,跨入了世界特大型油田的行列,开创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新纪元。

80年代:他激发了稳产10年再10年的底气

1985年,大庆第一个稳产10年的目标胜利实现后,提出第二个稳产10年的奋斗目标。当时,大庆油田面临着已经进入高含水期的矛盾。要采储平衡,继续高产稳产,必须挖潜力。

王启民和同事们一起,刻苦钻研,得出结论是油田表外储层中潜力很大。表外储层,指的是厚度在0.5米以下的薄差油层。大庆的每口井、每个油层都有表外储层,一旦成功开采,就可变废为宝,增加几亿吨储量。

国内外都没有开发表外储层的先例。王启民决心依靠科技,继续探索新路。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历经7年艰辛,测算结果是大庆表外储层的地质储量达7亿多吨,后共布井1万多口,使低透薄油层成为油田稳产的接替力量,多种努力下,使油田增加地质储量20多亿吨,相当于为国家找到了一个新的大庆油田。

90年代:他助力大庆实现世界油田开发史奇迹  

1991年年初,在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上,大庆油田科技工作者各抒己见、献计献策。王启民及时提出了“三分一优”结构调整原则和“挖液稳油”的新模式,经集体论证后,在全油田实施推广“稳油挖水”战略使大庆油田3年含水上升率不超1%。与国家审定的开发指标相比,5年累计多产原油610多万吨。

2002年,大庆油田创造了连续27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的纪录,远远高于世界同类油田12年的水平。

50年来,王启民先后主持了油田8项重大开发试验任务,参加了40多项科研攻关课题和油田“七五”“八五”“九五”开发规划编制研究等工作。现在,王启民又有了一个新的头衔——新型驱油剂驱油技术项目课题经理。他满脸幸福地说:“这要是成功了,咱们的驱油技术可就又跑到世界的前面了。”

 

【责任编辑:张晓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