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像天山雪水一样滋润群众心田
——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资委驻于田县科克亚乡博斯坦提热克村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李保社

文章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9-11-22

“工作有激情,话语简练,办事利索,把我们当亲人。”这是村民们对新疆雪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资委驻于田县科克亚乡博斯坦提热克村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李保社的评价。

2019年11月16日,记者走进维吾尔语意为“绿洲水源”的博斯坦提热克村,干净的街道、明亮的安居富民房、整洁的庭院、嬉戏的孩子,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景象。

2017年2月1日,李保社作为村第一书记来到博斯坦提热克村,他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责任有多大。自驻村以来,他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紧盯总目标,聚力脱贫攻坚,以实际行动造福百姓,赢得了全村人一致好评。

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资委驻于田县科克亚乡博斯坦提热克村第一书记李保社(左一)在田间地头调研工作。驻村工作队供图

脱贫帮困的领路人

博斯坦提热克村人多地少,属于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情况,由于大部分是碱地,所以人均耕地面积还不足1亩地,想从土地上发家致富比难比登天。但是,村子离县城较近,4公里左右,这为转移劳动力创造了便利条件。

李保社告诉记者,刚来的时候,全村共有195个贫困户,现在通过多方努力,还有6户未脱贫。全村新增稳定就业50多人,累计已达310余人,加上季节性务工人员,基本实现了每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就业,人均月收入1800元以上。

“人多地少,就得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村民寻找工作岗位,转移劳动力,促进就业,帮助我们亲人把日子过好。”李保社时常对村干部讲。

于田县新时代商业步行街在建设期的时候,李保社就带领工作队员多次登门拜访步行街负责人,向对方介绍推销自己的村民,并积极按照步行街就业的要求,组织人员进行安全、法律、技能等培训。

步行街负责人感慨地说:“作为上市公司的一名高管,放下架子,亲自到我们这里来为贫困户寻找工作岗位,心里非常感动,凭借这份真诚,我们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村子在新时代商业步行街稳定就业的人员达到了38人,包括超市售货员、饭店服务员、保安、收银员等6种岗位,每年为村子带来120多万元的收入。

图为在于田县新时代商业广场牛肉面餐厅上班的四位女工。驻村工作队供图

为了让村民实现长期稳定就业,打消“宁愿在家里受穷,也不愿意出去致富”的思想,工作队在向村民介绍用工岗位后,还要扶上马送一程。在新时代商业广场牛肉面餐厅上班的4位妇女,因为岗位要求早出晚归,一时难以适应。李保社就安排工作队员每天接送,使村民渐渐适应务工生活,真正安心就业。

“谢谢李书记,以后就不要再接送我们了,你们每天工作也很辛苦,我们已经习惯这里的工作和作息时间了。”在新时代步行街一家牛肉面馆打工的贫困户萨依甫·阿不都外力拉着李保社的手激动地说:“我们一定会遵守规定,按时上下班,努力工作,保证年底脱贫,绝不辜负村党支部和工作队的希望。”

图为村内转移就业人员。驻村工作队供图

“我们村产业基础薄弱,村民文化程度偏低,传统种植业是全村唯一的经济收入来源。”李保社针对村里人多、地少、收入微薄的特点,工作队入驻后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增加村民收入的突破口,鼓励村民走出家门,依靠外出务工增收致富。

2018年元月初,李保社带领一名工作队员、两名村干部利用6天时间,行程3000公里,前往且末、轮台、库尔勒、焉耆、和硕等地,与当地的西红柿、辣椒、棉花种植大户协商洽谈,签订了季节性用工协议,连续两年,每年都有60名左右的村民前往以上地区管理土地,把季节性临时用工转变成相对固定就业,增强了农民收入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李保社还及时将村子里就业存在的困难向派出单位新疆雪峰控股公司党委汇报,企业党委高度重视,给予全力支持。李保社会同村干部广泛动员群众,按照贫困户优先、夫妻工优先的原则,确定20名村民去新疆雪峰控股公司就业。目前,这20名村民已经和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实现了稳定脱贫。

图为驻村工作队带领村民在大棚内学习种植蔬菜。驻村工作队供图

对于实在走不出去留在村里的群众,李保社和队员们提出有效利用全村土地资源、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的思路。“全村共有62个大棚,现在棚棚有菜。”驻村工作队员艾克然木·艾孜孜说,“我们村里的惠民蔬菜大棚项目建成后,由于他们不懂技术,加上蔬菜的前期投入要远高于小麦、玉米,所以老百姓都不敢种。”这时,驻村工作队邀请新疆农业大学技术人员来到村里,为贫困户的大棚把脉,向村民传授种植大棚的技术。

图为惠民蔬菜大棚内村民种植的西红柿。许珠珠 摄

李保社和工作队成员一起学习种菜技术,与村民们共同起早贪黑钻大棚,施肥、除草、栽苗,并定期联系学校、企业,帮助村民销售蔬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全村62个大棚全部种植完成,品种由当初简单的叶子菜转变西红柿、辣椒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

贫困户阿不都拉·尼亚孜看着大棚里绿油油的蔬菜激动地说:“多亏了工作队这么多人来帮助我们,又和我们一起进棚种植,现在我每年至少都能收入2.5万元左右,已经实现了脱贫的任务。”

为民用情的好书记

图为驻村工作队开会听取村民困难诉求。驻村工作队供图

“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就是最大的群众工作。”李保社始终把村民的困难当成大事来抓,“只有把村里的老人当成我们的父母,把农民的孩子当成我们的孩子,把农村当成我们自己的家园,我们才能知道,驻村工作应当怎样做。”

以群众需要为工作出发点,李保社确定每周一为第一书记接待日,集中受理村民各种诉求。针对村民提出困难诉求,由李保社按照队员、村干部的分工,具体责任到人,明确解决时限,明确解决标准。两年多来,共收到群众诉求2000多条,办结率达到95%以上。

图为驻村工作队到村民家中慰问。于田县驻村工作队供图

“为老百姓办事,就是要不留余力,把事情办到最好,把好事办到村民的心坎上。”李保社和工作队员在村子里设立了群众工作站,对脱贫攻坚、户口迁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残疾证、“四项活动”申报、临时救助、各类合理性证明材料等事项进行全程代办,最大限度方便群众。

李保社时时要求自己做个有心人。2017年年初,村民拿文件找李书记签字,签完后,李保社看到村民盯着纸上的字左右端详。原来,村民不认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明白写的是什么。于是,李保社回到办公室连夜学会了“同意”的维吾尔语“霍西利曼”。第二天,再有村民找他签字时,看到“同意”边上流利的维吾尔语注释,敬佩地竖起大拇指:“李书记,亚克西!”

图为驻村工作队支助村里贫困大学生。驻村工作队供图

能抓善领的好管家

一次乡里紧急统计一项扶贫信息,而承担任务的村干部一个人不可能及时完成。李保社了解情况后,立即带着一名驻村工作队队员投入到统计工作中,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四点,按时按标完成了任务。看着李书记熬红的双眼,村党支部书记布玛丽娅姆·塞迪感动地对在场的村干部说:“我们跟着这样的第一书记干,再苦再累都乐意。”

驻村工作队员依尔凡·艾尼瓦尔说:“在李书记的带领下,我发现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精神状态也不一样了,老百姓每天干活都有劲头,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

“让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年轻人当中占到大多数。”李保社表示,今后要继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思想方面对老百姓加大宣传,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政策和实惠,把每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力争在2020年,让全村的党员达到50人左右。

“驻村工作是人生的序曲,不是插曲,如果把它看成是临时性的话,那工作成效将会大打折扣。”李保社说:“脱贫仅仅是解决了村民吃饱饭的问题,离吃得有营养还差很远,我们工作队所有人还需努力,以长远的眼光为老百姓谋幸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李保社和他的驻村工作队员们带着对农村的热爱和对乡亲的感情,用一件件暖心事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始终奋斗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就像冰山雪水一般滋润着村民的心田。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用忠诚与热爱书写驻村工作队的使命与担当。(记者 许珠珠 马亮)

【责任编辑:李子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