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中国三峡集团:当抗疫人守“大后方”

文章来源: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3-17

不是战场,胜似战场;不是战士,胜似战士。三峡基地人,不曾像医护人员那般直面最严峻的疫情,但他们以坚定决心、精细举措,守护着三峡人和广大群众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建设国家重点工程的“大后方”。取舍之间,他们彰显着三峡人的气度;冲锋之际,他们传承着厚重的三峡精神。

最后一缕夕阳消失时,秦金平还未到达目的地。新冠肺炎疫情笼罩之下,没有一辆车从身旁经过。他穿过村庄,走上大马路,沿着弯弯曲曲、起起伏伏的路线,机械地行走了快8个小时。双腿好似灌了铅,逐渐没了知觉,但心中那个“执念”依旧强烈:“三峡电厂巡逻人员不够,一定要尽快赶回去,不能泄气!”这口气,他一直憋到了踏入值班室的那一刻。那天正是大年初一。三峡基地公司实业公司安保员秦金平,以步行约40公里、近9个小时的特殊方式,度过了新年第一天。

秦金平

心有所念,亦无畏。这样的“秦金平”,仅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三峡基地公司湖北区域内,就有2000多位。他们坚守岗位近两个月,完成着原本需要5000多人才能完成的后勤保障和辅助生产等任务。

他们不疲惫吗?——“第二天起来,左边脸都麻了”。

他们不想家吗?——“不敢再看儿子写的信,会哭”。

可只要一想到,那些为抗疫而奋战在三峡集团能源保障一线的三峡人,以及那些被疫情所困的百姓需要自己,他们的心就如磐石那般坚定。

他们,拥有同一个名字

“裴师傅,早啊!”“哎,你早!”在一片早安声中,三峡基地公司旅游公司大客车驾驶员裴开胜,启动了他的“抗疫专列”。车上都是混熟了面孔的“乘客”。物业、保洁、安保人员……每天大约有120名员工,坐上这趟“列车”,奔向不同的抗疫岗位。“正常情况下有11名驾驶员,现在只有5名。”裴开胜说,哪怕是凌晨,需要出车就得出车。“零点后睡觉很正常。”

裴开胜

可即便工作再累,他也从不因此敷衍了事。无关人员不能上车;没戴口罩不能上车;体温异常不能上车……安检通不过的人,全被他挡在了车外。

三峡基地公司园林公司三峡环卫部垃圾清运工何发礼,是裴开胜的“老顾客”。在疫情期间交通管制、没有任何同事可以返岗的情况下,56岁的何发礼用一副脊梁,挑起了三峡坝区15.28平方公里内的所有垃圾清运任务。除夕至今,无论刮风下雨,他每天都会及时去36处垃圾清运点“打卡”。

何发礼

清运副坝武警营区中的垃圾,以往需50分钟。在部分路段于疫情期间封闭管理后,他要多绕一些路,多花1个小时才能完成。争分夺秒之后,等待他的,往往是错过的饭点。“我就泡一碗方便面,能填饱肚子就行。”

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也有两名力撑大局的“何发礼”。

刘谊和刘莉敏,是疫情期间,三峡基地公司通信分公司仅有的两名坚持服务三峡集团总部和北京区域单位的职工。他们力求“在特殊时期,也要让业主100%满意”。

已是晚上八点。“咚!”准备下班的刘莉敏,突然瘫倒在地。调试视频、监视通信系统运行状态、对办公室进行消毒……当天的工作既多且杂,她忙得顾不上喝水,出现低血糖症状。“我慢慢爬起来,哆嗦着找到一包甜麦片,兑水喝了下去。”她就这样强撑着,直到接她的丈夫到来。

刘莉敏

刘谊则承受着另外一种痛苦。年前,远在湖北宜昌的亲人早就盼着他回家共度春节,但他选择留下;年后,考虑到同事无法返岗,他又选择退掉回乡车票,继续坚守岗位。

刘谊

在刘谊回不去的宜昌,也有许多同事离家咫尺而不得归。疫情期间,三峡基地公司日新秭归公司水厂和客服中心24小时待命,了解居民诉求,每天对医院等重点单位的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抢修。维修供水设施超过40处,解决居民通过拨打热线电话反映的用水疑难问题超过70个,供水总量超过50万立方米……这组数据,是他们将抗疫力量下沉到一线的最好注释。

三峡基地公司,既是中国三峡集团综合后勤服务保障的“大后方”,也是中国三峡集团参与湖北区域共抓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力量。“严防疫情通过污水漫延”“不让一滴污水流进长江”,这是疫情期间,三峡基地公司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者的双重任务。

在宜昌,三峡基地公司水电公司精心运营着3座污水处理厂。疫情期间,值守人员按照国家生态环境部的紧急通知要求,执行特殊时期的消毒流程,全力保障污水达标排放。仅春节期间,3座污水厂就已累计处理污水13万立方米。

激浊扬清的步伐,沿着宜昌的长江岸线,走向金沙江下游。

三峡基地公司乌东德分公司职工杨山苟,负责运行管理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工程施工区内的7座污水处理站。在疫情期间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他选择放弃休假,坚守岗位。

杨山苟

“检查鼓风机声音无异常!”“中间水池运行正常!”每做完一件事,他便大声说出来,并详细记录在册。“这样可以保证工作不出差错。”

据统计,疫情发生以来,三峡基地公司乌东德分公司和白鹤滩分公司污水处理人员,已累计为乌东德、白鹤滩两大水电站工程处理污水超过15万立方米。驾驶员、垃圾清运员、通信维护员、污水处理员;张波、罗成、江林、杨国清……他们立足不同岗位,发挥着不同的专业技能;他们拥有不同名字,有着各自的亲人朋友……

但全民战“疫”,不分你我。他们是立足岗位战疫情的一线勇士,拥有同一个了不起的名字:三峡抗疫人。

他们,用一身肝胆笃守初心

一支扛着火红党旗的党员突击队,“战斗”在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的所在地——三峡坝区。

三峡基地公司实业公司三峡物业分公司党支部副书记、经理韩永良,是这支队伍的召集人。面对疫情,他迅速组织 7名党员,成立党员先锋队,连续奋战40多天,确保了三峡坝区辅助生产类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不打折扣。

党员先锋队

魏宗秀,是党员突击队成员之一。40多天来,她听得最多的话,是“谢谢你们”。20多栋楼、约1000间房屋、几万平方米的公共区域、2000多个餐盒垃圾……魏宗秀带领22名员工,每天都在与巨大的保洁工作量“战斗”。“虽然不能像三峡电厂职工那样坚守抗疫保电一线,但能为这样的业主单位服务,感觉挺有价值。”她说。

特殊考验面前,一面党旗带红一片。7名党员,带动80余名员工贡献抗疫力量。黄宋华的蓝色工装,已经被消毒液侵蚀得斑斑驳驳。每天,她得背着30多斤的喷雾器,对三峡电站厂房进行消杀,头发湿透了,工装湿透了,工作还不一定结束。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急关头,见证党员初心。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面前,三峡集团党组发出动员令:“要扛起中央企业共和国长子的责任担当,展现中央企业党员干部职工的形象风范!”三峡基地公司的广大党员,迅速领走“任务书”。

“小区内发现一例确诊病例!”消息如一枚炸弹,在宜昌某小区业主微信群里炸开。

“非常时期,党员就要豁得出去!”承担该小区物业服务工作的三峡基地公司实业公司葛洲坝物业分公司,同样迅速成立党员先锋突击队,投入“战斗”。

“我不怕。”入党仅两个月的预备党员董晓琴发出“战疫宣言”。30多层的高楼,她拾级而上,逐户敲门,统计业主信息,安抚业主情绪,了解业主生活物资需求。她的手因为敲门太多变得肿胀,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3小时。

董晓琴

小区业主将她的疲劳状态看在眼里:“看见她,就像在黑暗里看见了曙光。”普通职工将她的艰辛付出记在心上。保洁组的阿姨们受到激励,纷纷临危上阵,该消毒的区域、该运送的物资,一个不落。“我怕感染,但我更怕业主没人管。”党员群众心手相牵,筑起抗疫的“万里长城”。一直到春暖花开,该小区内都再未出现过疑似和确诊病例。

物业人员确保病毒进不来,供水人员则必须确保生产生活用水输得出。

1月28日清晨,三峡基地公司水务公司值班人员接到紧急电话:某供水管道出现破损,导致大量漏水。一支以党员为主的抢修小分队,迅速从水务公司出发,赶赴漏水点。在采取两座水厂联合供水方式,确保葛洲坝电厂机组发电冷却用水水压不受影响、不耽误发电后,他们又通过管网调度操作,隔离漏水点,于上午8点半快速恢复了居民供水,基本未对居民用水产生影响,得到群众好评。

他们,为大国重器筑牢第二道“长城”

热烈的掌声,在世界第七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左岸地下电站里响起。

“成功了,转子吊装成功了!”建设者们兴奋呐喊。

“成功了,供电成功了!”三峡基地公司乌东德分公司供电副调度杨进东,如释重负。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在他和同事们的平稳供电之下,顺利吊装的第一台转子。

三个小时之前,他的心还悬在半空。要顺利为吊装转子所需的桥机供电,不容易。电压高了,桥机无法启动;电压低了,桥机“吃不饱饭”,也没力气工作。吊装时间定在上午九点,可杨进东却没那份“耐心”。早上六点,他就到右岸缆机供电区域走了一趟。“得把这里的负荷转移到其他线路上,为电厂专线的电压质量让路。”而在整个吊装过程中,杨进东也一直死死地盯着电流数据,准备随时处理突发情况。所幸,两小时后,施工方打来了报喜电话。两天后,在另一台转子的吊装中,他和同事们再次为桥机顺利供电。

杨进东

杨进东是一个点。放大他所在的地标,便是著名的金沙江下游水电建设运行基地——这里坐落着白鹤滩、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四座世界超级水电站。疫情残酷,但阻断不了大国重器的成长之路。大国重器背后,站着成千上万的建设者;建设者背后,站着为他们提供优质后勤服务保障的三峡基地人。

十级大风将电线吹断后,位于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工程附近的荒田永久大桥,陷入一片漆黑。大桥左岸的疫情防疫检查站内,工作人员在焦急之中坚定守候。三峡基地公司白鹤滩分公司供电检修部员工刘双奎和赵树明,此刻正冒着风雨紧急抢修电路。雨水打湿了刘双奎的眼镜。他取下来,甩出雨水,再戴上。风“呼呼”地叫嚣着,有几个瞬间他很想“发火”,这该死的大风,吹得两人连近距离对话都听不清。

啪嗒,啪嗒——灯泡陆续点亮。在两人被彻底淋成落汤鸡后,短路故障也被排除。灯火通明的防疫检查站内,防疫工作再次启动。

刘双奎

顺着金沙江溯游而下,还会遇见更多“幕后英雄”。白鹤滩的供水人史良波,在人手不足之际“一个顶俩”,与三名同事一起,超负荷完成需要近十人才能完成的澄清池清洗工作。那时的他不会知道,双臂会因长时间紧握高压水枪,变得无法动弹。

史良波

乌东德的消防员李克飞,凌晨三点帮助村民扑灭大火,并在无法预知的危险下,将易燃易爆物品从大火中抢了出来。那时的他不会知道,好几个乙炔瓶的阀门都被烧坏了,随时可能爆炸。

李克飞

溪洛渡变电站站长唐玉路,除夕当天驱车2小时,把饺子和口罩及时送给了工区两岸的变电站值班员。那时的他不会知道,自己桌上的年夜饭早已凉透。

唐玉路

向家坝的供水调度值长张武,夜班期间遇上牙疼,半边脸都肿了,却还以“一线生产运行班组24小时不能离人”为由,死活不上医院。那时的他不会知道,那肿胀的半边脸,第二天会麻木到没有知觉。

张武

其实,他们不是不知道。万般付出,只为守土尽责罢了。

他们,是抗疫战线上的“特殊”力量

“杨工”喘着气,敲开了最后一户居民的门。花菜、萝卜、卷心菜……这是当天他送上门的第20袋政府爱心蔬菜。疫情期间,居住在宜昌某小区内的居民,不断接到“杨工”送上门的生活物资,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名。

“杨工”名叫“杨飞”,是三峡基地公司水电公司葛洲坝分公司职工。他是一名志愿者,负责为困在家中的居民购买和运送物资,同时配合社区人员完成相关信息统计等工作。

杨飞

“谢谢你,真是太热心了!”居民们表示由衷感谢。但杨飞却说:“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事。”

交通管制,同样让宜昌某乡村里的1000多名村民无法出行。“我是党员,也是退伍军人,能吃苦!”三峡基地公司旅游公司职工梁德兴,主动请求担任物资采购员。

梁德兴

“缺啥就说,我来买,大家不要自己出门!”梁德兴向村民积极宣传疫情防控政策,村里很少发生串门、聚会等情况。

在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没有哪一种力量不被需要,可以是新时代下的新“雷锋”,也可以是撑起三峡人抗疫“半边天”的“穆桂英”。

朝阳还未跃过地平线,三峡基地公司水务公司葛洲坝枢纽水厂职工赵利华就已出门。

赵利华

疫情期间,她主动申请担任代值长一职,带领班员维护水厂的生产运行工作,让宜昌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和当地居民,用上安全可靠的放心水。因交通管制,前期值班阶段,她只能选择步行7公里上班。“等到了单位,衣服早汗湿了,还得在背上放条毛巾隔汗。”

时间只剩不到四个小时,杜新莉急得满头大汗。“宜昌市疾控中心要临时增加五间房!”从接到通知开始,作为留守在三峡基地公司三峡东山酒店内的唯一一名一线服务员,她需要在短时间内,以一己之力完成客房打扫、用品配备、公共区域消毒等工作。

即将入住的客人,是来自省内外的防疫专家。他们与疫情面对面“搏斗”,被感染的可能性比普通群众大。杜新莉知道,与专家接触,自己也会承担较大的感染风险。但面对这样一群抗疫英雄,此时此刻,她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

杜新莉

干保洁工作的杜新莉,并不是专业的酒店客房服务员,但她选择用专业标准来要求自己。她给原客房服务员打去求助电话,隔着电波,将每一步骤、每个细节都记下来,终于赶在客人入住前完成了工作。

食堂里传来摔打面团、清洗碗筷的声音。凌晨五点,三峡基地公司水电公司三峡分公司食堂辅厨蔡欢欢,准时上岗。

蔡欢欢

配菜、洗碗、送餐……除夕至今,蔡欢欢在食堂人员减半的情况下,一人干着几个人的活儿。每一天,她要为抗疫一线员工打包200多份盒饭,直到双手酸软得拿不稳碗筷。

在三峡基地公司抗疫“巾帼英雄谱”上,三峡基地公司实业公司北京物业管理分公司女职工榜上有名。

三峡基地公司实业公司北京物业管理分公司会务员

20岁上下的年纪,穿上制服,她们是疫情期间坚守服务三峡集团总部的会务员,每一间会议室,都喷洒过她们细致操作的消毒液;脱下制服,她们变回孩子,思念远方的父母亲,嘴馋家乡的萝卜饺子。

三峡基地公司实业公司北京物业管理分公司食堂员工

美味的家常小菜陆续出锅,几副碗筷摆上了桌,唯独没有自己的那一份。在回不去的那个家里,亲人们正在共享美食,身为食堂员工的她们,此刻正拎着打包好的盒饭,给三峡集团总部值班人员送去。

不是战场,胜似战场;不是战士,胜似战士。

三峡基地人,不曾像医护人员那般直面最严峻的疫情,但他们以坚定决心、精细举措,守护着三峡人和广大群众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建设国家重点工程的“大后方”。取舍之间,他们彰显着三峡人的气度;冲锋之际,他们传承着厚重的三峡精神。

【责任编辑:李子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