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中国华电云南公司姜志武:青春年华从此与扶贫紧密相连

文章来源: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5-15

丽江市鲁地拉镇东红村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也是永胜县贫困村中最难帮扶的“硬骨头”,去过的人都切身感受到“贫穷”的可怕与震撼,东红村耕地稀缺、土壤贫瘠,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从村里望出去的全是巍峨挺拔、连绵不绝的高山。村民更是过着“原始人”般的生活,全村488户1958人,其中建档立卡433户1752人,自从2015年挂包扶贫以来。这个穷困的山村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2015年,28岁的姜志武被鲁地拉公司派到鲁地拉镇东红村驻村扶贫,扶贫工作以来,他踏实干事,一心为百姓,五年的坚守,他为东红村的发展倾注了无数心血和青春年华,在他们这些年的帮扶下,到2019年底全村贫困发生率从89.48%降到了1.78%,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人均年收入从不到2000元增至人均5000元以上,带动村民实现了“精准脱贫”。

“我不信干不好”的“一根筋”

2015年,从小在县城长大的姜志武第一次来到东红村时,没有想到自己的家乡居然还有这么贫瘠的山、这么穷苦的村,面对村里满目疮痍的景象,他显得有些畏惧,“这么穷的地方,怎么才能扶起来呀!”。在刚开始扶贫调查的日子里他独自一人走在绝壁上碎石堆成的入村小路时,迷茫和孤独与之相伴,但是村民的质朴让他动容,他不忍心看到老百姓过着这么苦的日子,于是,这个高大壮硕的青年就慢慢开始了他的扶贫之路,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有打不倒的精神,我努力干就不信大家富不起来”。

为了摸清村里的情况,他一个人背着干粮在贫困村里来回做着调查,实地查看道路、水源等基础设施情况,调查每一户农户家庭组成、经济来源、致贫原因等,一身迷彩服成了他的“标配”,方便面成为他背包里的“常驻”食物。每次入户都要带几只跳蚤回来,那时的村里没有热水洗澡,没有炊事员,只能自己烧水做饭。为了方便工作,他学习骑摩托车,不知摔了多少跤,他克服了路途遥远、出行不便、生活艰苦等困难,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爬滚打,扶贫工作渐渐有所成效。

2018年,姜志武作为“农危改”项目6人小组成员,对全村488户农户房屋进行改造。由于村民住得比较分散,距离也远,为了不耽误进度,半年的时间里,天还漆黑他们就出发,要翻山越岭去到村民家爬危房、量尺寸,每次结束一天的工作都是伴着月光回到住处,半年的房屋改造,他扮演着设计、监理、管理验收等不同角色,他开玩笑说:“我都要变成建筑师了”,在扶贫队员的帮助下488户村民都住进了安全舒适的新房,老百姓也对他们负责的态度竖起了大拇指。也是因为他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在丽江市各级政府及公司的肯定和支持下担任了东红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一职。

“我希望孩子们能够走出大山”的阳光青年

每到开学前,姜志武都要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去询问家里的小孩是否送去上学了,对没上学的家庭进行耐心劝说。因为东红村村民思想闭塞,不愿意送小孩上学,十多岁就结婚生子的大有人在,所以开学前的控辍保学便成了姜志武的日常工作。这几年他劝去上学的约有五六十名小孩,他说:“我希望孩子们能够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他记忆犹新的是拓克小组李荣德家的两个“在羊圈里的小孩”,大女儿12岁了从没上过学,小女儿年纪还小但先天语言残疾,李荣德妻子也带有残疾,家里一贫如洗,两个孩子特别怕生人,见人就躲进羊圈里去了,姜志武进羊圈抱出不大点的小孩,内心十分难受,眼泪不停在这个一米八几的青年眼里打转,他决心一定要尽力帮助他家,他一次次去劝说让大女儿去上学,不需要出任何学费,有时还送去一些生活用品,在反复劝说下2018年大女儿终于去上学了,姜志武还经常到小学询问孩子的情况,有几次小孩不去上学了,姜志武急着跑到她家里去了解情况,原来是小孩不适应学校的生活,他及时和学校及孩子家长沟通,消除小孩害怕上学的心理,最终小孩重返学校。现在通过易地搬迁,李荣德一家都搬了去了县城,孩子也会在学校继续完成学业。

扶贫这几年,姜志武和其他队员通过各种方式,将各界的爱心传递到了大山深处的东红,成了爱心传递的“信使”,他们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组织了“度度关爱、华电在行动”爱心物资捐赠活动,多年来共收集到捐赠衣物、书籍、用品5300余件,优质大米5500公斤,以及东红小组贫困助学金等。先后又建立了“爱心衣橱”“爱心超市”,让贫困户在“爱心衣橱”自己领取合身的衣物,起到可持续性长期高效的作用;通过“积分制”的方式换取“爱心超市”物品,激励村民参与村道建设、做好“五整洁”等。

“为百姓做实事”的平凡扶贫者

姜志武总说:“我是千千万万个扶贫工作者里普通的一员,这些是我该做的工作,我只想为老百姓多做实事。”

为让村民增加经济收入,根据政府相关要求,扶贫队员组织村民在海拔1800m以上地区种植花椒,养殖黑山羊,在海拔1800以下土地引种红高粱,养殖生猪等,从没有接触过这些产业的扶贫队员也学着当起了“农民”,学着种花椒,与猪仔混在了一起,让这些产业开展得有声有色,还动员组织村里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易地搬迁等,村民的腰包开始鼓起来,脸上的笑容也藏不住了。

2019年12月,为完善东红村皮拉海小组的基础设施,提升村民人居环境,扶贫队员协调施工材料、设备、施工人员等,经过两个月的紧锣密鼓,克服了地理位置偏远等多方面的困难修筑完成了700m水泥村道和400平方米的村民活动小广场,方便了村民出行和娱乐活动,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后续还将修建公共厕所、洗澡房,进行村内绿化,解决皮拉海排水问题等人居环境提升工程。

经过多年的精准帮扶,这里的村民从刚开始的见人就躲,变成了见人打招呼、竖拇指;从住四面漏风的茅草房,到住进安全稳固的新房;从吃不饱,到吃穿不愁、牲畜满圈;从家徒四壁,到家电满屋。村里也焕然一新,村卫生室配置齐全,解决了村民看病问题,活动场所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危房、茅草房全面改造,村民过上了越来越红火的日子。

姜志武把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东红这片土地,也正是扶贫攻坚让他的青春熠熠生辉。姜志武的女儿是在他扶贫的前一年出生,可是五年时间里,陪伴妻女、父母的时间屈指可数,他把多数时间放在了村民的身上,放在了扶贫的路上,正是这一颗为百姓无私付出的热忱之心,造就了今天的成效,姜志武和其他扶贫人一样,远离家人,吃苦耐劳,始终把群众放在最高位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

 

点击图片 查看专题

【责任编辑:李子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