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与“华龙”共成长——记中核集团金牌工匠王瑞涛

文章来源: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5-21

一张憨厚的笑脸,一身蓝色的工装,福清核电从一号岛到六号岛,都有他的身影。王瑞涛,十年如一日,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一名核级焊工,先后获得中核集团青年岗位能手、福建省“金牌工人”、中核二四劳动模范等荣誉。面对荣誉,他说:“我热爱,所以我愿意”。

力求做到完美

“别人干一个小时,我就干两个小时。” 2010年,王瑞涛来到福清核电项目部,对焊接技术一问三不知的他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疑惑,但是王瑞涛暗自下定决心: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把它干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王瑞涛付出了很多努力。白天,一边工作,一边琢磨焊接技术;晚上,他查阅各种资料,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

慢慢地,王瑞涛开始为厂里焊一些工具箱、椅子等,虽然是简单的焊接,但他要求自己要把每一条焊口都处理得很“完美”,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反复练习,他说:“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焊接任务,这对我来说更是一个练习和提高的过程”。王瑞涛的焊接水平一天天提高,但他深知,只有抱着学无止境的学习态度,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技术。无论哪个师傅叫他干活,他总是跑得很快,分外珍惜向每一个焊接师傅学习的机会。

特殊的“迷彩服”

焊工是一项非常累、非常辛苦的工作。福清的夏天异常炎热,筒体板经太阳考晒后温度近五十度。为了能保住节点,保证工程进度,王瑞涛双手捧着180型大角磨机在太阳下打磨,打磨出的铁屑掉到被汗水浸湿的工作服上立马就生出了锈花,把白色的工作服染成了黄一块白一块的,变成了特殊的“迷彩服”。

2015年,华龙一号落地福清,钢衬里模块需要整体吊装、就位、焊接,吊装就位完成后焊缝周边布满钢筋,其操作空间小,技术难度高,正值酷暑,焊接人员待在里面都会头晕,更不要说是进行焊接作业,焊接难度的加大导致无损检测通过率较低,面对新堆型、新挑战、新困难,王瑞涛主动申请,去负责模块的焊接,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凭借着自己刻苦钻研、勇于攀登的求知欲望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做事态度,他出色地完成模块焊缝焊接,合格率达100%。

创造现场最好记录

2017年不锈钢水池进入繁忙施工阶段,只靠人力是不够的,自动化焊接设备投入到现场中去,王瑞涛自上机后,每天都提前到达工作岗位,擦洗设备上的灰尘,紧固各个部件,维护着设备正常运转。

该套设备引进前,他就已经查找相关资料,逐步摸索设备的掌握方法,引进后更是不断与同事探讨、实践,通过焊接各种模拟件,找到最合适的焊接参数,对焊接中出现的问题,都一一摸清并找到解决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设备投入使用后,他所焊接的焊缝质量合格率达到97%以上,焊缝外观成型美观,效率是纯人工的两到三倍。

不仅如此,正是因为王瑞涛的经验总结,加快了自动焊技术在华龙一号现场的推广应用,使得焊接工作效率、成品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现在王瑞涛已经掌握四种焊接方法,手工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手工氩弧焊、氩弧自动焊,现场什么样的活儿都能手到擒来,尤其是2019年的自动焊焊接质量返修率几乎为零,创造了现场的最好记录。

“服从安排,立即执行”是领导对他的评价,“高标准,严要求”是同事对他的称赞,在多年的电焊工岗位上,他不畏艰苦,在岗位上摸爬滚打,战严寒、斗酷暑,默默地奉献着。王瑞涛常怀感恩之心,同事谁有困难,他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为贫困员工捐赠钱物;在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他先后多次捐款捐物,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不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他演绎着自己精彩的人生。

【责任编辑:龙静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