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脱贫攻坚 扶贫人物】索玛花儿别样红
——记国家能源集团四川能源公司挂职干部罗洪

文章来源: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20-08-12

“组织把我派到这个地方来,我必须肩负起初心,践行好使命,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做实做细每件事,真正做到精准扶贫,点燃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希望,照亮贫困地区的未来。”

——国家能源集团四川能源公司挂职干部罗洪

博作村位于布拖县觉撒乡西北部,距乡政府驻地约8千米,距布拖县城约38千米,幅员面积33.37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660米,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山区半农半牧山村。全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39户1091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共478人。2018年底,博作村退出贫困村行列,计划于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在国家能源集团和布拖县纪委定点帮扶下,全村共修建77套彝家新寨安全住房;新增村集体产业——博源休闲彝家乐已对外试营业;村产业发展金注资20万元建设生态土鸡养殖场;集体经济累计实现收入5.7万元。

一日之计在于晨,今日的彝家清晨与往日一样祥和,所不同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男女主人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操持一家的生计,在田地里,在果园里,在养殖场里,在草木丰茂的山坡上,或锄地,或浇灌修剪果树,或喂养家禽,或放养牛羊。

图为罗洪(左一)为村民诊治病牛

而这也是国家能源集团四川能源公司挂职干部罗洪每天思索的头等大事,如何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高质量脱贫,早日迈进小康生活。

2018年12月25日,江油发电厂员工罗洪主动请缨,奔赴凉山州布拖县觉撒乡博作村接任第一书记,开展当地扶贫攻坚奔小康工作。

布拖县,典型的“三区三州”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是四川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最硬的骨头”。博作村就位于布拖县海拔2600至3000米的山梁沟壑中,被横亘延绵的大山层层包围着,地貌复杂,自然环境严酷,“三个坝子四片坡,立体气候灾害多”是对这座村庄生动的诠释。

脱贫攻坚奔小康,关键在于精准,只有跑遍每家每户,才能开对药方子。初来乍到,罗洪一头扎进村里,起早贪黑,用脚步丈量这片大地,下田间、走地头、访农户、拉家常。

在极短的时间里,罗洪走遍全村6个村民小组,走防全村239户人家,收集民意,了解村情,建立健全全村共计1091人的基础档案,第一时间摸清了家底,并掌握制定博作村脱贫攻坚实施细则的第一手资料。

图为罗洪(左一)入户走访,与村民交谈

如何消除博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43%的现状,如何实现村民“两不愁三保障”等现实问题,摆在他面前。

扶贫“扶智”阻断贫困代际相传

扶贫攻坚奔小康从来不是易事,尤其对大凉山“一步跨千年”的彝族兄弟们更是难上加难,作为博作村第一书记,也是博作村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既要解决零零碎碎的小事,更要着眼全局,找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  

针对博作村失学辍学的现象严重,罗洪专门邀请本村首位一本大学生苏呷莫子牛向家长们和孩子们作巡回演讲,展现大山外的趣味故事、大城市的高楼大厦和大学校园内的丰富生活,营造身临其境、活灵活现的氛围,增进家长们及孩子们对求知求学的渴望,以及对读书人的敬仰,加深对知识重要性的了解。

乃古色呷是博作村有名的逃学学生之一,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乃古色吉的二儿子,个子较小,好动,喜欢打篮球,学习底子薄成绩差,经常逃学在外疯玩。为对付乡镇干部劝学,钻山沟、躲菜园……

针对乃古色呷爱打篮球的特点,罗洪利用空闲时间与乃古色呷和其他逃学的孩子一起打篮球,通过打球来接触交流,并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篮球规则和正确的投篮、防守、突破技术,并在球场上约定,输了就要回到学校,好好学习。一步步引导,并与学校教师沟通组建篮球兴趣班,吸引孩子们回到学校受教育。经过引导和不断激励,乃古色呷变成了勤奋好学的学生,与同学们融洽相处。

罗洪还将在北京读书的儿子所在的微信群推荐给村里的孩子们,架起彼此间学习生活和沟通交流的桥梁,拓展孩子们的视野,转变观念,点燃他们渴求知晓更多精彩外部世界的梦想。

在罗洪和同事以及村委会成员的努力下,博作村首次实现全村适龄孩子入学率达100%。

“娃娃们的教育太重要了,他们在学校学会普通话,培养勤洗手、洗脸的好习惯,听到很多外面世界的事情,这些都会影响到家里的大人、老人。尤其普通话是阻碍当地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一大难题。”罗洪说,“我们还组织成人到夜校学习各种知识和种养殖业技术,教育渗透到村民生活的角角落落。”

移风易俗摘掉“面子”陋习

凉山彝区盛行薄养厚葬、高价礼金、铺张浪费的陈规陋习盛行于博作村,遇到婚丧嫁娶,一般家庭都是倾其所有,甚至负债累累。

如果不刹住这股风气,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就难以实现。但根深蒂固的风俗习惯,一朝一夕想要改变谈何容易。风俗不仅在老百姓心里扎下了根,也和脸面紧紧黏合在一起,谁家有人去世,杀的牛少了、花的钱少了,大家都会觉得没面子,这种害人的陋习让博作村的群众难以脱贫。

今年5月,吉火莫打扫去世,罗洪带领村帮扶队员第一时间前往安慰亲属节哀保重,并组织村民帮忙料理丧事。

吉火莫打扫的大儿子阿力子主坚决要按照彝族传统办理丧事,预计杀15头以上的牛,做坨坨肉餐。阿力子主的坚持,和大多数彝族群众的心态一样,一方面是传统,一方面是好面子。

罗洪和其他帮扶干部,还有村组干部轮番上阵,极力劝说,希望阿力子主保留传统菜品(坨坨肉)同时配上汉式菜品,吃桌餐,不坐地用餐。

“移风易俗,现在到处都在改变大操大办的陋习,得往长远考虑,我们简办不是简单的操办,而是文明的操办,没人会笑话你,也没有人会看不起你,这是现在社会的新风尚。” 一顿苦口婆心地劝说和开导,阿力子主勉强答应母亲的丧事新办、简办。

村会计阿力俄黑悄悄地算了一笔账,阿力子主比原计划少杀了8头牛,光这一项就省下了4万至5万元费用。 

远近乡邻都非常认可这样新式的操办方式,得体有气派,卫生又文明。

从任第一书记以来,罗洪秉持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原则,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主要工作来抓,从思想上引导、从行动上指导、从行为上劝导,解决“一步跨千年”的思想禁锢,树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

立足产业点准“一户一策”穴位

博作村是一个半农半牧高寒山区彝族山村,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种植以马铃薯、荞麦、玉米为主,养殖以牛、羊为主。传统种养植殖业只能维持村民基本生存所需,无法实现脱贫奔小康,“种养并进、农旅结合”的产业发展是关键,这一点罗洪看得深、看得透,看得远。

2017年,四川能源公司挂职觉撒乡党委副书记杨永林接洽栽种李子树的项目,从汶川引进130株茵红李树苗进行试栽种。

试种树苗成活非常高,并于2019年成功大量挂果,罗洪和其他挂职干部决定在博作村进行规模化种植李树。

2019年底,布拖县批准博作村种植200亩茵红李树,由县林草局配套30万元涉农资金开展项目实施。

2020年3月8日,12000株李树苗运抵博作村开始栽种,三天内完成了全部树苗栽种。

罗洪说:“栽种的200亩李树苗为2年挂果,2年后将会达到盛果期,从试种的效果来看,预计单株产量可达到10公斤至15公斤,保守估计,每年可增收60万元。”

根据“一户一策”产业帮扶政策,罗洪想方设法,扑下身子抓落实,竭力决胜全村脱贫奔小康。

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推动畜禽养殖与家庭牧场建设,全面实现本村牛、猪、羊、鸡、鱼养殖业都有带头人。

老党员苏呷次拉的牛、猪、鱼养殖,年创收达到2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有钱人。村民们纷纷向苏呷投去羡慕眼神,自觉取经。

“原来说不动、劝不听的村民,现在主动找驻村干部帮忙想办法、出主意。”罗洪说,“产业扶贫,还是要扶‘智’扶‘志’结合起来,通过先进带后进,老百姓真正见到了实惠,腰包实实在在鼓起来了,主动性也就调动起来了。”

根据村民的意愿,村委会持续巩固和帮助村民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和生产,多途径传播种植技术和浇水施肥方法,让荞麦、燕麦、马铃薯、茵红李、大红袍花椒的亩产量更高、质量更好,力争打响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树立品牌效应。

目前,全村小规模养殖种植产业的农户已有50多户,人均纯收入再翻一番多,接近8000元,2019年取得全县190个村级年度考核第一名的成绩。

罗洪说:“我们还以觉撒河水美新村为依托,着手建设乌科万亩索玛花海旅游环线,引导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产业升级,逐步迈向‘村美、民富、产业兴’的道路,助力村民创收增收。”

围绕提升“幸福美丽博作新村”的整体形象和面貌,罗洪制定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方案,组织带领帮扶干部和村民在村委会周边种植索玛花,在博作新村产业区种植10来亩格桑花,初现赏心悦目的“花海”雏形,配合农家乐,以招揽游客。

在罗洪的建议下,村委会还加强制度化的、定期化的环境卫生治理。闲暇之余,罗洪都会与村民一道参加业余劳动,打扫房前屋后,清理村道村舍和农家小院,铲除死角盲区,改变村容村貌,美化幸福家园,吸引远方游客,希望增添旅游收入来源。

接任第一书记以来,罗洪太忙了,忙到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走村串户、嘘寒问暖、讲授指导、劝说劝导、化解纠纷、实地施策等已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

他曾第一时间将生病躺地的老人吉火日米送到医院治愈;及时找来工作队员治好农户木加子三的病牛;果断掏出自己身上仅有的700元钱,帮助村民特黑菲鬼的7个小孩上学;只要知道谁家小孩过生,他都会给孩子们送去生日祝福。

罗洪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深深地感化着每位村民,触及他们的心灵,村民经常主动与罗洪拉家常、谈想法、讲工作。罗洪也抓住机会,因人施教地讲解党中央、国务院的扶贫好政策,促进村民的思想更解放一点、动作更快一点、干劲更足一点。通过不断地详细灌输,村民们意识到只有自力更生、鼓起干劲、捋起袖子,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加油干,才能尽快摆脱贫困,实现致富奔小康。

 

点击图片 查看专题

【责任编辑:龙静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