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十年磨一剑——记中国航天科工六院46所608室主任研究师武国军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8-31

翻开中国航天科工六院46所608室主任研究师武国军的档案,里面装满了他各种各样的荣誉记录:从“十佳杰出青年”到“先进工作者”;从“劳动模范”到“优秀共产党员”;从“‘责任但当·服务圆梦’先进个人”到“航天基金奖”……

如果按年份将这些荣誉排列起来,宛若一部向上攀登的云梯,每一级台阶都是一个里程碑、一个加油站、一个闪光点,记录着武国军为航天事业奋斗的光荣与梦想,也承载着他为航天事业奋斗的执著和坚韧。

“我想干航天!”

2008年,武国军手捧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曾经有人劝他,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但想出成果一定要去北上广,武国军却说:“我想干航天!”

身边的不少同学认为军工行业工作艰苦而纷纷退缩,他却满怀对航天事业的向往,来到了塞外呼和浩特市郊区,开始了追逐航天梦想的旅程。

把产品的“身子骨”搞“硬朗”

科研工作单有满腔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忍受孤独、寂寞的坚定信念和敢于面对质疑的勇气。

参加工作以来,武国军一直从事新型功能材料研究与开发工作。项目初期,试验难免会有失败,失败了就会惹来诸多质疑。面对质疑他也曾苦恼过,技术方案错了吗?试验方法错了吗?能按时完成任务吗?武国军一遍遍问自己,一遍遍找答案,通宵达旦成了他的常态。

武国军说:“问题发生了,我们就是要拨云见日,排除问题,把我们产品的‘身子骨’搞‘硬朗’!”他反复进行试验、验证,每次试验都能看到已经攻破的技术难点,材料性能在逐步完善,最终取得了成功,奠定了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打破常规 一切从“零”开始

武国军对工作“锱铢必较”甚至“死磕”,而这恰恰是其创新的动力之源。他率先提出“打破常规,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思路,改变材料结构设计的想法油然而生,蒙皮材料的研制又一次从“零”开始。研制团队其他成员也开始大胆设想,建言献策,开展不同领域柔性复合材料的研制。

功夫不负有心人,团队先后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创新性地以国产原材料替代进口原材料,获得了综合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性能的囊体材料,并实现了囊体材料的批量化制备,为实现浮空器用高端囊体材料的国产化奠定基础。

一次次飞行试验的成功,验证了囊体材料在平流层飞艇应用的可行性,为国内平流层飞艇技术发展研究提供关键材料支持和宝贵的工程试验数据。

从30多岁的青涩走到40多岁的成熟,从昨日的风华正茂走到如今的华发渐生,武国军跨越了一道道技术难关,经历了一次次成败考验。武国军带领着他的团队昂首阔步,向着新时代、新要求、新目标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龙静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