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周涛:车间里最忙碌的“跨界”工匠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12-02

他是一名航天工匠,用精湛的数控加工技术铸高质量国防重器;他是一名带头人,用完善的班组管理将团队打造成任务攻坚的“主力先锋”;他是一名讲师,秉承一颗匠心传承技艺。他是周涛,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1所三发公司数控加工中心操作手,全国技术能手。航天事业广阔的成长平台和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练就了他技术和管理的“多面手”,更是车间里最忙碌的“跨界”工匠。

“第二届全国刀具应用技术大赛第一名”“中国技能竞赛——中国航天科工第七届职业技能竞赛数控车工组第三名”“北京市丰台区首席员工”“三院技术能手”、中国国防邮电职工技术协会数控车工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33岁的他,用16个年头、近6000个日日夜夜,从“车床新手”到“航天工匠”,精心传承工匠精神,打造了一支能打善战的航天数控专业高技能团队。

如果成功有捷径 只能是勤奋

2004年11月,周涛带着毕业实操第一名的成绩,走进航天三院31所,成为一名航天人。

初到车间,周涛被分到普通车床组。当师傅带他到现场了解加工产品时,从学校带来的那些自豪感全都消失了,也激发起他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作为“新兵蛋子”,周涛经常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遇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都一一记录在小本子上。随着小本子凝练的智慧越来越多,凭借过硬的技术功底,2007年周涛被调至数控班组,开启了他的数控探索之路。

从数控编程、电脑绘图开始学起

时至今日,周涛依然记得奋战完成一件试制新产品的编程及加工后洋洋得意展示讲解的高兴和满足。

小岗位也有大创新

“科技强国,航天报国”,是每一位航天人的神圣使命。立足岗位,精益求精,淬炼绝活,用高精度的关键产品,实现报国梦想。

在周涛看来,“创新”就是将自己的各种想法、技巧汇入工作的点滴中,以此保证产品质量,提升工作效率。从此开始了他的数控之路,十多年来,创新技术难关,多个型号的关键产品通过他的双手完美展示。

周涛在寻找金点子

自制刀具、优化工装、设计夹具量具、改进封头壳体加工方法......这些金点子,都是他“实践经验+灵感”琢磨出来的。

周涛的金点子

从同事用壁纸刀切西瓜得到灵感解决技术难题,将产品交检合格率由30%提高到100%,加工检测方案被广泛应用到多种航天产品研制生产中。

“这个重担我来挑”

“时间紧、责任大,我必须把重担挑起来!” 2017年,为了适应任务发展需要,公司筹建关重产品生产线,他毅然担起了这份重任。

“一条高质量生产线建立靠的是集体力量。”周涛深知这个道理,任务重,生产周期紧,全新的设备,年轻的团队,没有退路,只能迎难而上,在管理上下功夫。通过“任务细化、过程协调、瓶颈改善、跟踪确认、每天总结”的方式制定作业指导书。大家一起摸爬滚打,从零起步,仅用不到一年时间成功打造了一条高质量数控生产线和一支能打善战的数控专业主力先锋团队。

带领同事一起组建全新生产线,全程参与设备安装、调试、试运行

周涛和他的数控兄弟姐妹

师带徒传承“工匠精神”

在周涛看来,技术出众只能称之为“工”,做好技术传承才能称之为“匠”。

“现在的新人大多熟练电脑、善用软件,他们更需要加强的是坚持和恒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练就一番真功夫。

在工作中,周涛倾注了大量心血培养90后、00后,使他们成为技术骨干。在对班组人员进行理论培训的同时进行实操教学,他要通过这个看似最容易的方法让大家快速成长起来。

周涛给新入职同事讲解刀具测量方法

几年下来,周涛已经培养出10多名优秀技能人才,成为了航天装备制造领域数控生产线上的主力军,他带领团队在航天事业的征途上绘就“最美青春”。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