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贾栋晴:方寸天地写青春

文章来源: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1-06

他15分钟就能完成从整机巡检到多故障点排除、再到重整盾构机掘进一系列流程,盾构机即使发生极其轻微的异响,都能被他察觉,并准确找到故障。他就是2020年中国铁建的贾栋晴。刚刚20岁出头的贾栋晴早已成为中铁十二局四公司广州地铁18号线工地上的一名盾构机“老司机”。

贾栋晴至今还清晰地记得,2018年7月,第一次进入广州地铁18号线盾构井内,首次接触直径8.8米盾构机的情景。当时的广州赤日炎炎,盾构机内更是酷热难耐,他常常要匍匐前进查看盾构机盾尾间隙、推进油缸、管片拼装机,钻研掘进参数、刀盘姿态控制和管片拼装精度。超过45摄氏度的高温、潮湿逼仄的空间、震耳欲聋的声音常常让他大汗淋漓、头昏脑涨,连续的弯腰弓背更是带来了浑身酸疼,无数次放弃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回响:这么年轻为啥要吃这苦,受这罪?

贾栋晴在查看盾构施工技术交底资料(高万刚 摄)

在无数个不眠之夜,他辗转反侧,扪心自问,别人能干成的事,自己为什么干不了?“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到最好!”循着自己的心声,贾栋晴重整精神,定下了“每日精神自查、技术纠查、故障排查”的三查任务,努力钻研盾构机掘进技术。

广州地下多基岩孤石,地质上软下硬,号称“地质博物馆”,盾构机掘进平衡和姿态控制难度极大,几毫米的偏差都会造成后续施工的整体变化。贾栋晴沉下心来,配合测量队员的基准引导,研究掘进参数,调整油缸推力,不断纠正偏差。在全长2611.785米的广州地铁18号线番南2号盾构井至南村万博站区间盾构机掘进过程中,贾栋晴和团队成员创造了区间轴线偏差不超过2毫米,地面沉降不超过5毫米的佳绩。

经历施工现场的千锤百炼,贾栋晴已成为能够精准操作盾构机的一块“百炼钢”,为打造精品工程持续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