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李松的“逆袭”人生

文章来源: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2-05

李松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重集团维修电工,虽然工作很普通,但他通过不断学习,一路成长,实现了人生的完美“逆袭”,成为北重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包头市数控装调维修工作室负责人。从事维修工作数十年里,他先后获“全国技术能手”、“北疆工匠”、“内蒙古突出贡献青年专家”、“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

李松先后完成技术攻关70 余项。他带领所在大师工作室成员完成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百余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创造经济效益3500多万元。他在某装备关重工艺设备的自行设计调试中提出多项先进方法和工艺改进绝技,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和提高了装备质量的可靠性,成为兵器行业精密数控设备领域杰出人才。

立足本岗,大胆创新,练就绝技绝活

由于勤学肯干,刚参加工作不久,李松就被安排在北重集团关键岗位学习设备维护。他牢牢把握机会,刻苦钻研,磨炼技艺,短时间内就成长为部门技能骨干,并代表北重集团参加各种技能竞赛,斩获多项荣誉。

他独创的“数控设备快速故障定位操作法”,有力地保证设备加工精度和设备的完好率,将设备的完好合格率提高到99.7%,在集团内独树一帜。凭借“故障快速定位法”这一绝活,李松多年来先后攻克了2000 多次设备维保的技术难题,为北重集团节省备件维修费用1千多万元。特别是在某阅兵重点装备生产线保障过程中,李松将精密设备维护保障当作一场不能失败的硬仗来筹划,完成多个瓶颈问题的攻关保障任务,在工作室成员的配合下组成了“24X7”保障小组,圆满地完成了保障任务。

一天深夜,天空电闪雷鸣,进口设备德玛吉出现故障。当时正值生产繁重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及时恢复设备的生产,将严重影响整个生产流程。由于现场灯光照明不够,电气线路的标识走向已很难辨认,且现场控制线路交错纵横,处理难度很大。李松向接到任务后,打着手电筒,对照图纸一点一点的捋起来。经过认真排查,找到了故障点,拿出工具,更换操作线及端子,接好后试车,设备就“隆隆隆”地转起来。因为这次“雨夜抢修”的经历,他被同事亲切地称作 “设备119”。

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弘扬“工匠精神”

李松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寻求挑战,在平日工作中,他主动承担要求高、时间紧、难度大的工作。某次,单位接到任务,要在极短时间设计制造一台专用数控设备专门用于某型国家级试验项目,这批产品对精度要求极高且尺寸巨大,现有设备无法加工,这类设备属于国外对我国的禁运禁售设备无法购买,且国内没有厂家制造的先例,由于任务急,难度大,李松组织工作室成员以及联合工作室其他大师们,反复揣摩,一次次讨论可行性方案,一遍遍研究产品参数、琢磨加工工艺,连续奋战,最终成功设计制造了国内首台2万安数控电解螺旋线专用机床,顺利完成工艺实验。为保障国家某重点型号项目试制的关键节点,李松及工作室成员们放弃节假日,连续奋战13个多月,连破十多项技术难题,确保该型装备顺利投入生产。

言传身教,传道授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对同事工作方面提出的问题,李松从不藏私:不但长期坚持向其他同事传授工作心得、技术,还把多年的读书笔记、操作经验编写成培训教材,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技工。同时,他依托自己的工作室,对青年技工进行培训,带出的徒弟们先后完成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QC成果等30多项,每年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达百万元。他的徒弟个个身手不凡,在自治区、兵器工业集团举办的各类大赛中屡创佳绩。

除了在岗位上带徒授课,李松也积极参加行业互动,他总结编写的《840DSL常见故障排除》《828D数控系统升级改造实例》作为培训教材供集团公司职工学习,,累计上讲台授课达800多课时,他被包头市职业技术学院聘为技能导师,多次担任职业技能大赛裁判,为地方技能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2020年疫情突发,李松第一时间加入临时党支部,为进出社区行人测体温进行出入登记,义务宣传防范疫情知识和措施,并购买消毒液捐献给社区。他说:“病毒无情人有情,能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微薄之力,我感到很欣慰!”

在众多成绩和荣誉面前,李松不骄不躁,他说“我只是一名平凡的一线技能工人,没有兵器工业集团提供的平台,没有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也就没有今天的我。”随着企业发展,他仍将继续发挥技术优势,立足本职,保持本色,一步一个脚印,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言传身教的实际行动,继续耕耘、继续跋涉、继续奋斗,用智慧和汗水为国防事业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