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吴巍:从运动健将到科研领军人

    发布时间:2017-05-03

1976年,他所在的知青点撤销,他返城在河北某轻工材料厂当了一名工人。“我们业余时间都在打扑克,只有他自己在看书。”他的工友说。“夏天,为了看书,他把双腿浸在凉水里,既防蚊子咬又解热。”他的妈妈说。

1978年,他以超过分数线10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河北大学。“大学四年,学校短跑的记录一直是他保持的。他上的是电子系,同学们都叫他‘电子腿’。他还是校足球队的干将,有国家二级运动健将证书,身体素质极好。”青梅竹马的妻子说。

1982年,他成为中国电科54所孙玉院士的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不管做什么事情,他都特别认真。1997年,他承担了一个国防重大预研课题。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扑在了工作上。当时他刚过40岁,正当壮年,他在三楼工作,竟累得要歇好几次才能爬上去。”跟他一起工作的同事唏嘘不已。

2015年4月28日,人民大会堂喜气洋洋,欢声笑语,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家一起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他,作为“老劳模”的代表应邀参加会议。

他是个围棋高手,是个运动健将,但是,他放弃了自己的爱好,一心扑在科研上,30多年如一日,在艰辛而寂寞的科研道路上,坚持不辍,翻过了一座座高山,成为专业领域名副其实的“领军人”。

他就是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五十四所副总工程师吴巍。

  拒绝高薪企业递上的“橄榄枝”

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可以立远功。 ——方孝孺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遭遇了“出国热”、“下海潮”。追逐高薪和“发财梦”,成为很多人的人生目标。“我们同届留所的同学有6个,当时走了4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没有对错。”提起这件事,吴巍这样说。彼时,吴巍已经成长为五十四所的技术骨干,可是,他的工资,只有每月几百块钱。当时,一家知名企业前来挖人,给他一个月三千块钱的高薪,以及一套价值几十万的房子。

通往人生殿堂的路有无数条,科研道路无疑是其中最难走的一条。军工人的科研之路,因为保密的缘故,更加寂寞,因为关系到国防安全的缘故,更加艰辛。“国家要强大,军事装备要精良,就要有人去研究。总得有人去做这些事,否则,早晚有一天,国家还要面临危难。”就这样,吴巍轻描淡写地掀过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将会无比纠结的一页。

  一盏灯照亮无数个寂寞的科研之夜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吴巍房前一盏灯,春夏秋冬亮晶晶”,说到吴巍,就不得不提到这句顺口溜。

“只要不出差,你就看吧,到了晚上,他的办公室准亮着灯。”了解他的人都这么说。

寒来暑往,三十余年弹指一挥间。放弃了几乎所有的节假日,一盏明灯照明了无数个夜晚,照亮了吴巍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成长为专业领域大家的人生道路。

作为技术专家和领头人,吴巍被评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连续四届被国家科委、国家科技部聘任为国家863计划通信技术主题网络与交换专业组专家,多次被解放军总装备部聘为专业组副组长、组长。这些头衔看起来让人羡慕,其背后,却是无法计数的工作量,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努力。

常年坐在电脑前搞研究,写材料,他患上了严重的颈部骨质增生,严重时甚至出现了压迫神经的征兆——手指又酸又麻又痛。妻子陪他去医院拍片,医生看了片子,说:“把病人抬进来吧。”然而,让医生惊讶的是,吴巍不仅是走着进去的,而且以这样的状态还在加班加点的工作。医生说:“你这个情况,必须要立即接受手术。”

“我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他趁着我出差的时候,在一个同事和我弟弟的陪同下,去沧州一个据说很有名的中医那里,接受了‘土法手术’。上午做完手术,晚上他就去了实验室。他说去医院做手术要耽误一个月时间,他手上的工作等不起。”吴巍的妻子说起这件事,至今仍然后怕不已。“那个手术,也要打麻药。要不是看到他后背上贴着的厚厚一层纱布,他都不肯跟我说实话。我问过骨科专家,专家说他这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要知道,这种治疗,万一失败,轻则高位截瘫,重则丢掉性命!”

这样的手术,吴巍背着妻子做了两次。“我是真的心疼他。可是,我也知道,他干的事都是大事,是国家的事。我能为他做的,就是把家照顾好,让他放心。”吴巍的妻子许玲,是54所的退休员工,她深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分量,不仅是54所的核心价值观,更“是融入到54所一代代科研工作者骨子里的魂”。

  脚踩大地不忘时时仰望星空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吴巍做事很踏实,能耐得住寂寞,项目交给他,我放心。”他的老师这样评价他。三十年来,他参与和主持的项目不计其数,其中包括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他带领课题组成员构建了我国第一个军用ISDN试验系统,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构建了我国第一个单节点ATM试验模型,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某项目中,他带领多家承研单位的数百名研究人员,攻克多项关键技术,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中国电科科技进步特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此,他曾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工作要脚踏实地,但是,还要经常抬起头来看看,看看外面的技术发展到了什么程度,看看我们的差距在哪里,看看我们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在参加国家和总装备部专家组的工作中,吴巍站在国防建设的高度,结合我国通信装备的需求,认真研究国际通信高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为国家和军队在通信技术领域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发展太快了,只有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才能跟上时代的步子。”吴巍说。工作之余,他时刻关注和跟踪世界先进技术,涉猎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因为他深知,不能逐渐缩短或者追上国际一流水平,我们就只能停留在自己的小圈子,“井底之蛙”一旦遭遇强手,就会给国家和军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仰望星空,是为了更好地看清方向,调整步伐;仰望星空,才能不断超越。这是他毕生的追求。

  高山景行,大师有个“好脾气”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很多人都以为,科学家,尤其是大师级的科学家,都是“怪人”,性情怪癖,不易接近。然而吴巍却有着大家公认的好脾气。“虽然他很忙,但是得空回家的时候,如果我还没做饭,他肯定二话不说,立马就洗手做饭。”他的妻子说。如果不出差,吃过晚饭,吴巍会陪着妻子绕着54所转一圈,然后一个去办公室,一个回家。

凡跟吴巍共过事的人,都觉得他是个很好相与的人。“吴巍是他这个领域的大家,称得上大师了,可是跟他打交道,没有压迫感,很舒服,因为他脾气好,有亲和力。”科研工作者有自己的一套“算法”,他们说,吴巍的“合作系数”很高。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吴巍对自己要求很严,但是对待同事,对待合作伙伴,对待用户,却非常宽容。“科研事业是个集体事业,成绩是大伙儿一块干出来的,就像木桶效应那样,短哪一块板也不行,干我们这个行业,总觉得个人作用有限。我就是带个头儿,与大家协同作战,把事儿干好。”

人生有涯,而求知无涯。谁说科研是枯燥的?当一个人把自己的灵魂照进科研之路,那么,谁又能说,这艰辛的科研道路,成就不了写意的人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