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车间又现“冬冬笑”— —记陕西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王冬冬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17-06-16

胖乎乎的王冬冬,因“巧”而出名。在参加航天科技集团九院771所招聘考试时,提前20分钟完成工件,配合合格,打孔、攻丝误差仅5道,这样的表现让王冬冬一下脱颖而出。

标准件起拔器铆接只能手工完成,存在铆接不牢和铆接后滚轮不能滚动的问题。入职后的王冬冬设计了铆接专用工装,使合格率提高了近20%,铆接效率提高了两倍多。

由于王冬冬脸上总是挂着憨憨的笑,同事们亲切地称之“冬冬笑”。

然而,工作大半年后,王冬冬干活少了些精气神,简单的工件时不时出差错。“冬冬笑”不见了。

一天晚上,他找到师傅,想离开钳工组。“我觉得我干不好钳工。”师傅沉默片刻后说:“你好动脑,手又巧。‘铣工一把刀,钳工一双眼’,这要的是功夫,是时间,是练习。我觉得你行。”两天后,同事们又见到了“冬冬笑”。这一次,他的笑里多了些热情和谦逊。

在师傅的带领下,王冬冬抓住一切机会学习、练习。白天,一有时间他就拿着工具,装卡定位,一遍遍地锉,一遍遍地锯,一遍遍地琢磨;晚上,他则刻苦钻研钳工方面书籍。一年后,他基本技能日臻精熟。此刻,工件在他眼里,都有了鲜活的生命,在他的手里,都能变成精美的作品。

能手艺精效率高,逐渐成了王冬冬的标签。有一个型号机箱含左右半壳零件,零件在折弯的两个平面上含有18处直径为4.5毫米的装配孔,精度要求为±0.1毫米。王冬冬利用孔面定位原理,自制定位工具,使零件孔距尺寸合格率从72%提高到100%,过去要干三天的活,他一天就干完了。

钻研攻关技术强,是王冬冬身上一个显著的闪光点。在高精度螺纹孔加工等技术难题面前,他挺身而出,积极支持工艺攻关。在工艺课题研究中,他积极作为,发表论文。

他是钳工领域一名出色的赛手。2012年,他第一次参加陕西省技能大赛,获钳工组第五名,被授予“陕西省青年岗位能手”、陕西省国防系统“青年岗位标兵”称号。2013年,他又获“陕西省青年技术能手”称号。

2015年,王冬冬参加陕西省青年技能大赛,成绩突出,同年被破格提升为高级工,并被集团公司授予“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6年,在陕西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技能大赛上,王冬冬获钳工十佳,被授予“陕西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诸多荣誉没成为王冬冬骄傲的资本,却成了他不断鞭策自己的动力。哪里有急难险重,那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擎起771所科研生产的大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