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航天科技长城公司杨睿:“铿锵玫瑰”绽放在独联体市场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17-07-26

凌晨3点的北京,万籁俱寂。而在航天科技集团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一场谈判正在激烈进行。其间,有一位年轻孕妇,时而敲击键盘做笔录,时而用娴熟流利的俄语与外方交流。她,就是长城公司欧亚部副总经理杨睿。用欧亚部总经理王苹的话说,她为中国航天在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市场的众多项目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是长城公司独联体市场上的一朵“铿锵玫瑰”。

半路入行 无限热爱

据杨睿介绍,她在俄罗斯留学时,就憧憬着有朝一日能为我国与独联体合作这片天地耕耘出果实。尽管毕业后曾在外企工作,她始终不忘初心。2008年11月,在长城公司的一次公开招聘中,她毅然投入了航天大军。

初到长城公司,杨睿感觉“像是没学过俄语一样”。文案里的大部分东西,她从没接触过,那些专业名词于她而言,太过陌生。“当时恰逢中俄联合探测火星-火卫一,我就多听、多看、多学、多问,学习技术和商务理论知识。”

“火星500”项目是俄罗斯牵头、中国与欧盟等多国参与及联合实施的项目,也是杨睿“初登长城”后接手的第一个大型国际合作项目。为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杨睿在数个子夜通宵达旦地工作、协调、谈判,锋芒初露。

据杨睿回忆,第一次单独去和外方谈判时,她特别紧张。然而,准备充分的她成功胜任了沟通桥梁这一角色。这增强了她日后的工作热情与自信。“科学家与科学家的对话,真的能让你学到很多东西。”杨睿说。生活中的她并不外向,是工作让她变得很自信。

对于从事国际合作项目的谈判者与执行者来说,语言是一把利器。王苹介绍,或许是曾经的留学经历,使杨睿练就了一口流利的俄语,让她在谈判中能准确无误地理解和表达双方的意思,并运用娴熟的沟通技巧消除分歧,令项目谈判能够顺利进行。“在她面前,我们这些专业学俄语的人都不敢开口。”欧亚部职工张海燕说,杨睿是他们的主心骨,只要谈判桌上有她在,整个团队都会感到信心满满。

任务交我 我必完成

在独联体市场,杨睿与团队主要在“引进来、走出去、联合开发”三大板块开展市场开发与国际合作。在以“以业务带业务”原则的指引下,她的努力方向非常明确,就是让中国航天不仅成为国际市场的采购方,更要成为供应方和配套方。

2009年,杨睿及其团队第一次与白俄罗斯方接触,即捕捉到他们对卫星的需求信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了将中国卫星首次打入欧洲市场,她挑灯夜战、废寝忘食地工作:开会、协调、谈判、出差、汇报……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12年8月合同签订。

“她总是把超负荷的工作留给自己。如果我们加班到七八点,那她肯定要到十一二点了。”张海燕说,一起加班到很晚的同事,她总要开车送回家,如果不方便送,她总要接到同事到家的电话后才肯休息。

从白俄罗斯卫星项目谈判关键时期到合同签约生效,杨睿来不及为新妈妈角色做准备,整日忙于国外出差、带外宾考察、深夜谈判。当双方专家出现争执时,她总是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当谈判局面尴尬时,她总是努力去打破僵局。

“我相信,不管遇到任何困难,不气馁,坚强面对,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杨睿说。在她参与的所有项目中,即便遇到巨大的困难,她也从没想过退缩。她说:“我从不孤单,因为有领导和同事们风雨同行。”

杨睿把工作当事业,把每一个项目都当成是绿茵场上的比赛,把每一个项目的成功实施都当做一次漂亮的进球。如果说团队是支足球队,那么杨睿踢的就是前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