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中国石油的“定海神针”李洪成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17-07-28

提起吐哈勘探开发研究院克孜沃尔达项目部副经理李洪成,身边的同事总会竖起大拇指,亲切地称他为项目部的“定海神针”。7月13日,刚回来几天的李洪成,又登上了去哈萨克斯坦的飞机,甲方要求的油井动态分析方案,催得非常急,李洪成不得不告别家人,再次远赴他乡。

要成为“定海神针”,必须得有真本事。2016年,吐哈勘探开发研究院将哈萨克斯坦克孜沃尔达地区的开发项目合并成立克孜沃尔达项目部,这个小小的项目部,服务对象包括3个公司7个油田,涉及1358口井。工作繁杂、任务重,油藏地质研究、开发形势分析、开发动态管理、注水效果评价、调整方案编制等一一落在了李洪成的肩上。

当时,合作方提出了新任务、新工作标准和要求,李洪成坚定回答:“保证拿下!”随后,他将吐哈油田优势技术与海外具体生产实践相结合,提出边底水油藏高效开发、特高含水油田稳油控水、非均质油藏分层注水等方案,为超额完成生产指标奠定了基础。

吐哈KMK项目部接手的都是一些“鸡肋”油田,开发动用效果较差。李洪成通过开展油田基础研究,根据油藏特征给各油田开出个性化“药方”。通过近两年的实施,KMK公司原油产量由2011年接管前的7.8万吨增长至2014年原油产量超过41万吨,增产效果显著。

2013年8月,由于签证原因,李洪成一个人在现场,既要负责科研项目研究,又要负责现场钻井跟踪研究和生产动态分析研究,经常没日没夜加班加点。一个月内向里海研究院提交了科克日杰油田开发调整方案、库姆萨伊油田蒸汽吞吐试采方案2份研究成果报告,并向里海研究院进行了技术交流汇报2次,向甲方汇报科研项目研究成果3次,汇报库姆萨伊油田蒸汽吞吐效果分析3次。

一天下班后,临时通知让李洪成准备材料,晚上12时前提交甲方。李洪成顾不上吃晚饭,当晚11时完成了初稿,通过多次修改完善,最终在凌晨3时提交给甲方。刚准备休息,甲方负责人在现场发回消息,水平井489井已经钻到目的层,需要根据实钻情况进行钻井调整,第二天一早给出调整建议,并提交现场实施。凌晨4时多,李洪成的QQ还处于在线状态。等他把工作干完,天色已经大亮,匆匆吃了几口馒头,又赶往施工现场。

N-Konys油田气油比上升较快,产量下降较快,甲方要求三家技术单位考虑油气水三相流动的方法确定N-Konys油田合理注采比。李洪成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采用多种方法,对N-Konys油田的合理注采比界限进行论证,并向甲方进行了汇报。甲方认为吐哈的计算结果与油田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其他两家单位计算方法单一,与油田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最终认可了吐哈的计算结果。目前,该方法已推广到其他两个油田,其计算结果已作为油田合理配产配注的主要依据。

在海外艰苦的环境下、平凡的岗位上,李洪成坚守了6年。6年中,他这个“定海神针”助吐哈勘探开发研究院克孜沃尔达项目部技术服务在海外获得高度认可,使项目部在海外投资削减的情况下,保持了市场的稳定。李洪成也多次获得单位优秀员工、科技先锋、学科学术带头人称号。(记者 师啸 通讯员 蒋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