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传承铁军精神 中国铁建再塑新时代工匠

文章来源: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发布时间:2017-07-31

从兵改工走来的中国铁建,已有33年的光辉历程。脱下军装换工装的铁道兵以坚毅的精神和不朽的功勋,在中央企业辉煌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年英姿飒爽的铁道兵战士,经过几十年走南闯北、凿路架桥的风霜洗礼,早已将沧桑写满岁月的年华。

然而,莫道桑榆晚,余霞尚满天。年过半百的他们,仍旧兢兢业业的奋斗在中国铁建的施工一线,用忠诚尽责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为企业站好最后一班岗,为年轻人做出了表率。


让人仰视的共产党员——刘新来

中铁十四局集团原副总经济师刘新来是一名1972年入伍的铁道兵,2009年10月退出领导岗位。2014年3月6日,在十四局青荣城际铁路指挥部工作期间,因患间质性肺炎,经抢救无效不幸病逝,享年60岁。

参加工作42年来,刘新来在家的时间不足4年。即使退出现职领导岗位后,他也放弃在家休养,转战在十四局的关键工程项目上。先后帮助太中银、包西、中南通道、南钦、宜万等多个国家铁路重难点项目攻关克难,解决施工难题。


生命不息,筑路不止。几十年风雨兼程的筑路生涯,刘新来的足迹几乎遍及十四局集团参加建设的每一条铁路线。

杭州笕桥机场跑道工程,刘新来带领的团队用41天的时间完成了常规工期半年的工作量,创造了被当地政府赞誉的“笕桥速度”。

2005年的京广线铁路提速改造工程,在刘新来的带领下创造了鸡公山隧道月掘进700米纪录。

在2010年的那场包西铁路保工期之战中,他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七八级的黄沙狂风,早出晚归的奔波了40天,带领大家按期完成了上道砟72700立方米、起拨道63公里、大机养80.8公里以及大量的桥梁和站台附属工程,这相当于项目一年的工程量,打赢了关乎企业信誉的生死战役。

2年后,年过半百的他又临危受命到青荣城际铁路项目帮助指导工作。随着工期的推进,T梁运架成了青荣铁路保开通的“头号难题”。面对新的挑战,刘新来带领技术人员顶着烈日,在工地上反复考察,大胆尝试采用两台汽车吊车架梁。

由于大家没有相关的施工经验,刘新来就带领技术员到120多公里远的海青铁路观摩学习。在现场他足足站了5个多小时,每道工序、每个环节、关键事项,他都铭记在心。方案确定后,采用200吨汽车吊成功架设T梁82片,有效缓解了梁场存梁压力。

多年的辛苦劳累和病痛终于击垮了这个山东老兵。2014年年初,已经被确诊为间质性肺炎、肾病综合症的他,在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在医院复查完就去工地查看复工情况、转体桥的施工注意事项并制定百日大干计划。

就这样,身体虚弱的刘新来不顾个人生命安危,每日拖着病体艰难地行走在施工全线了解施工进展。哪怕是已经明显体力不支,他仍一边打点滴,一边加班加点研究图纸,准备方案。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牵挂着6000吨重旋转23度的转体梁施工。

“刘新来这个人学历不高水平高,个子不高但让我仰视。”这是青荣城际铁路公司总经理发自内心的赞叹。

2015年,中国铁建追授这位把生命最后一刻都献给企业的老铁道兵“心系企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和十佳道德模范称号。

刘新来用生命演绎了新时代筑路者敬业奉献的风采,他的感人事迹激励着全体中国铁建人把铁道兵攻坚克难、任劳任怨、勇挑重任的好品质传承下去。


献身铁建铸军魂——杜爱春

中铁十一局二公司格巧公路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杜爱春,1981年12月入伍,兵改工后,历任项目计划部长、副经理、经理。

无论在哪个岗位,负责哪个项目,他都始终遵循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原则,以叶剑英元帅“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的诗篇来激励自己和职工的斗志,以对企业负责的精神,敢于担当,勇于攻坚,勤于奉献,赢得了职工群众的信任和赞扬。

2009年7月,杜爱春任宿淮铁路三分部经理期间,在征地拆迁未到位、施工受阻的情况下,他主动协调各方关系,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开辟工点,创造了全线第一个碎石搅拌桩开工、第一个路基开始清表、第一个软基处理、第一座便桥架设完成、第一个取土坑选定的佳绩。

在京杭运河特大桥连续梁施工中,该桥为国内单线铁路同类型最大跨度桥梁,跨径132米,堪称神州第一跨,属于中国铁路总公司科研开发项目。杜爱春带领员工不畏困难,苦心钻研,解决了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拱组合桥施工技术难题,并通过湖北省科技成果鉴定,保证了连续梁在节点工期内提前胜利合龙。创造了该类桥连续梁合龙速度和质量在国内无先例的奇迹。

担任福建三明湄渝高速公路项目经理后,杜爱春一如既往地勤政务实,真抓实干,带领员工克服雨水多、风灾多、道路弯多坡陡、施工环境差、业主资金不到位、征地拆迁受阻等困难,精心组织施工,率先完成背角大桥2号墩4号桩的混凝土浇筑,成为湄渝线上“第一桩”,开创了湄渝高速公路全线桩基施工的先河。还在全线率先提前半年完成了施工任务。

格巧公路项目部是十一局二公司的首个投资项目,也是进入云南公路市场的首个项目,是隧道比重占标段长75%的大项目,且施工范围内沟壑纵横,无道路,无场地,机械设备、材料难进场。

2016年10月,杜爱春被委以重任担任该项目的常务副经理。面对严峻的施工形势,他与项目领导班子成员迎难而上,在悬崖陡峭半山腰拓展隧道作业场地,优化施组方案,采用增加隧道斜井等方法,解决了隧道上洞口、进洞难题,迅速拉开了施工生产序幕,隧道、桥梁施工也有序稳步推进。

为政清廉是杜爱春的做人准则,他牢记“公生明、廉生威”的古训,坚持工作原则,不讲人情关系。春节前项目减少租用车辆时,他带头清退老乡朋友的两辆车。同时严格按招标程序办事,注重物资质量价格和物资供应保障,为项目保证工程质量,降耗增效打好基础。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石昭监

石昭监是中铁十九局集团电务施工领域进入地铁机电安装的第一人,也是该公司第一位获鲁班奖的项目经理。他曾经奋战在青藏铁路,如今又来到了大美新疆,发挥着一名老铁道兵的光和热。

早在2004年,石昭监就担任十九局华福隧道机电工程项目经理。该工程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进度非常缓慢,成为业主的一块“心病”,准备延期开通。但是,他却选择啃下这块“硬骨头”,组织人员开展四个月保证隧道机电安装完工的专项研究,这当时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带领员工从设计方案、对外协调、工序安排、人员组织、安质保证、物质保障等各个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仅用三个半月就顺利完成了隧道的机电安装,获得业主、监理、设计等单位的高度赞扬,此项工程也被评为2006年度火车头优质工程一等奖。

北京地铁五号线工程是十七大献礼工程、奥运承诺项目,也是中铁十九局电务公司的首个地铁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完全靠自己摸索。作为项目经理的石昭监深知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丝毫不敢懈怠。他先定思路再定措施,从项目设点、上场、开工、施工等各方面都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在施工干扰大、土建工期制约、劳力难于组织的情况下,提前开工及迅速掀起施工高潮。在北京市建委质量监督站的多次检查中均获好评。

沈阳地铁一号线是东北地区第一条开通运营的地铁线路。施工时,石昭监提出的“电缆井电缆敷设方法”得到了质检站的认可,并在全线推广使用。最终,凭借优质的工程质量,该工程的铁西广场站荣获2009年度“长哈沈”三市优质工程金杯奖;重工街站2011年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如今,他同时担任大连地铁机电安装工程和乌鲁木齐地铁机电安装工程的项目部经理。虽然工作任务重了,但工作标准也更高了。无论是施工进度、质量控制还是人员管理,石昭监总是以一个老党员的形象和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和自己的团队,以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用他的话说就是“在岗一分钟,发热一分钟,争优一分钟,示范一分钟”。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磨不掉的铁兵风,散不去的铁军魂。从军营走出来的他们,从成为一名铁道兵战士开始,就与筑路结缘,他们的足迹像图章一样印遍祖国的万水千山,数十年如一日地发扬“艰苦奋斗、志在四方”敢闯敢拼的精神,用丰富的经验及铁道兵时期延续下来的严谨和用心,续写着新时期的“工匠精神”,激励着年轻一代为中国铁建的发展做出贡献,为祖国的建筑事业添砖加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