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航天科工王征:中国航天不能受制于人!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17-08-03

王征是典型的航二代,他在航天破土、成长、追梦,骨子里流淌着航天人的热血,他担任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两型γ高度表的项目技术负责人,带领项目组克服种种困难,攻克了γ射线精确测高控制关键技术难题,为神舟飞船返回舱安全软着陆和嫦娥“落月”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切的初衷只为一句豪言壮语:“别人能做,我们也能,中国航天不能受制于人!”

矢志不渝,潜心探索

γ高度表在神舟飞船飞行任务的最后环节起着关键性作用,承载着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的神圣使命。然而,长期以来我国γ高度表在技术上一直受制于国外,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一直引进使用国外产品,成为飞船上唯一没有实现国产化的单机设备。“别人能做,我们也能,中国航天不能受制于人!”王征立志航天报国的坚定信念与不懈追求,他早已把这些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投入到工作中。

在γ高度表研制的18年的艰苦历程中,由于多方原因,课题曾经前景黯淡,人员大量流失。留下来的都是热爱这项事业,并乐于奉献的人。王征2000年一参加工作就坚守在该项目组,矢志不渝,潜心求索,遇到多少困难也咬牙坚持。经过不懈努力,他带领项目组成员一同攻克了光子测距机理、动态精确测距控制、可靠性设计等关键技术。

为了确保产品高质量、高可靠性交付,他不论酷暑与严冬,在恶劣的条件下带领项目组成员进行测试数据复核、状态确认,保证了飞船γ高度表无质量问题,试验一次性通过,受到了飞船总体的一致认可。他和他的团队研制的产品零故障应用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和十一号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确保了航天员的安全健康返回;填补了我国飞船回收软着陆高度控制技术的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取得多项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王征及团队负责的“神舟飞船γ高度控制装置”荣获全军武器装备科技奖载人航天空间交会对接工程专项奖二等奖。

“拼命三郎”,不辱使命

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欧阳自远院士曾有这样一个判断:探月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月球软着陆。所谓软着陆,意味着嫦娥三号在缓速降落月球表面一定距离时,将有一个悬停制动后的自由落体动作,实现不损伤所携带装置的“温和”着陆。

在神舟飞船产品研制的同时,王征担任了探月工程嫦娥三号γ关机敏感器的研制工作。他深知此项任务的重要性,γ关机敏感器的任务使命是要确保抵月近距精确测高和“落月”高度的可靠关机制动。面对探月工程进度的紧迫性,需要两年的时间内完成产品初样设计和正样交付;面对急需解决的多个未知的技术难点;更要面对神舟十号与嫦娥三号任务两线作战的局面,他坚定信心,不退缩,更是身先士卒。在项目初期,为了追赶进度,他是不分白天和黑夜,凌晨4点就去单位上班,一直工作到晚上11点下班回家。他放弃自己的休息日,连续加班战斗,困了就睡在办公室,以所为家。正是在他的带动下,团队开展了多项仿真和真实试验,攻克了月球复杂环境因素下的测距参数设计问题,获取了大量宝贵的工程应用数据,实现了产品小型化、重量轻、高可靠、适应月面工作环境、测距精度优的技术特点。嫦娥三号γ关机敏感器依靠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成功保驾护航嫦娥“落月”任务,为嫦娥三号工程任务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王征及团队负责的“月球环境γ射线精确测高技术”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授人以渔,传承精神

王征不忘当初入所时老师傅的细心呵护,传授的航天精神和技术本领,带他快速成长。老师傅退休了,王征也当了师傅。他共培养了4名徒弟,现都已成为工作中的骨干力量。在工作中,他知无不言,授人以渔,手把手教新职工如何开展工作,热于关心和团结团队。他的点滴言行是团队其他同志最好的榜样。在科研生产任务再忙的情况下,他也做好自己党支部支委的工作。他努力提升自己管理团队的水平与能力,意识到设计生产高质量、高可靠的产品要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需要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他特别注重学习老一辈航天人的先进事迹,深知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绩来之不易,需得珍惜,更需要继承和传承。他严细慎实的工作作风和质量为先的管理理念,得到了团队成员的一致认可,也带出了一支凝聚力高、战斗力强的优秀团队。

2017年7月28日,王征代表所有奋斗中的航天青年领取“中央企业青年先锋”的殊荣,彰显飞航青年奋斗本色。航天载人精神一直都在,王征用行动诠释、用青春践行、用热爱坚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