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践行工匠精神 不做凑合先生——记中机六院工程师刘勇

文章来源: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7-08-14

遇到不懂的问题,刘勇就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现场去落实、向同事请教,一定要把问题搞清楚。37岁的刘勇从业14年,他主持了大量的工程设计,也将一头黑发给磨白了。

对每一个细节的执着与坚持

“工匠精神的耀眼之处不仅在于对先进工艺的专注,还在于对每一个细节的执着与坚持。”37岁的刘勇就是这样的一名工匠。

诸多工件作品都需要在工厂内、生产线上进行,那么,工厂从哪里来?它的蓝图由谁绘制?刘勇就是专门干这项设计工作的。刘勇所在的中机六院是大型国企,在工厂设计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工厂设计其实很有讲究,如汽车厂要生产10万辆汽车,需要多少厂房,多少土地,什么设备,设备之间如何联系,厂房之间如何联系,都很有学问;工艺设备选型、工艺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并带领工艺、建筑、结构、水、暖、电等十几个专业通力合作,才能绘制出蓝图,交由施工人员施工。“蓝图上的每根线条看似简单,但绝对马虎不得,都是智慧的结晶,决定了厂房投资多少、先进与否。”他说。

“火眼金睛”严守标准无偏差

刘勇先后承担过工厂设计、非标设备设计、自动控制设计、项目主师和项目经理工作。在工厂设计中经常根据需要定制非标准设备,刘勇就担当起非标设备的研发、制造、安装调试工作,为了攻克一个课题,他连续40天加班到深夜,“三分安装、七分调试”,为了能一次联调成功,废寝忘食已是常态,他连续6年年均出差超过200天,这也练就他的一身技艺。

由于机械和电控都很精通,大多时候均是一个人到现场解决问题。2008年在齐齐哈尔的工地上,寒冬腊月,业主去车间找项目经理,找了半天没找到,原来刘勇爬到离地10多米的悬空风管上调测风速,等下来时,已是满身灰尘,业主也被他精益求精的态度所感动。

为了能够提高换热效率,他大胆采用天然气直燃式加热装置,即无需通过中间炉膛,直接与燃烧火焰换热,比间接燃烧提高效率30%以上,节能意义明显。本项目获得了第五届全国优秀总承包银钥匙奖,是本行业的全国最高奖项之一。

在实际工作中,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就是绝对不允许不合格的设计产品流出去。正是对工艺质量的孜孜以求,不厌其烦地查阅资料,才使得他在循序渐进中找准问题所在,打造出了高品质的产品。

以匠人情怀打造过硬产品

由于长期的出差“煎熬”,刘勇看起来显得苍老很多,37岁的他头发已经花白,以至于多年未见的老朋友都认不出他来。但他感觉很值得,经过10多年的技术沉淀,他已经具有了复杂项目的全过程把控能力,先后荣获多项荣誉,是公司少有的创新和经营双料标兵。作为主要参与人,他获得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

如今,他已是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担任工业与物流工程院院长、公司压力容器技术负责人。他对自己和产品的要求近乎苛刻,也经常对员工高标准、严要求。他经常要求员工现场传回的问题必须优先处理,避免现场窝工。他还说能工巧匠要善于利用新工具,与时俱进,中机六院的BIM技术运用走在了全行业的前列,利用这项新技术实现了从方案优化、深化设计、模拟建造、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服务。“像傻子一般的坚持,绝不能做‘凑合’先生。”刘勇说。

在时光中积淀,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精耕细作,把产品质量当成了信仰,刘勇以一个匠人的情怀,用匠心创造岗位的价值,持之以恒地尽力达到一个设计师的最高境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