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国资报告  >  目录  >  2019·10·总第58期 > 正文
【署名文章】海运即国运 初心照航程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19-12-13

中远海运集团是新中国航运事业的开创者,参与了中国航运70年从近海到远洋、从追随到领跑的历史进程,亲历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深刻阐明了海运与经济、海运与国家战略的关系,为我国未来海运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殷切嘱托,既为中远海运履行责任、担当作为指明了方向,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海运是“强国”难以复制的动力要素

强国的路径有多条,但通过一个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国家地位的提升,这在世界产业经济中是少见的,海运业就具有这样的特点。一些国家通过海运业的繁荣,进而直接带动国家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比如15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欧洲强国都体现了这个规律。这表明海运业是一个独特的行业,其他产业都难以复制这一功能。

到了当代,除了美国通过最强大的海运控制海权外,日、韩、新等国的快速崛起,都离不开海运的发展。

中国的海运业起源于唐,兴盛于明。在经历了古代海运的发展和繁荣之后,于晚清时期开始衰败。

近代的仁人志士都把振兴民族航运作为梦想追求。孙中山认为“自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并在《建国方略》中对发展航运和海港作了专门论述。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解放战争胜利的步伐,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自关怀下,中国航运事业在一穷二白中开始新的拓荒。

中远、中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伴随新中国的成长而长大,从孤舟远征,到百舸争流。在与国际强者的同台竞争中,我们熟悉了国际规则、深化了全球思维、学到了先进管理。

目前,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航运大国:年造船产能达到6000万载重吨,全球第一;海运量世界占比达到26%,全球第一;注册运力1.8亿载重吨,全球第二;全球前20大货物吞吐量的港口,中国占14个;全球前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国占7个;全球最大的航运公司在中国,运力超过1亿载重吨,占国内总运力的56%,就是中远海运集团。

海运是“强国”不可或缺的经济要素

“强国”的基础是经济,经济的增长离不开贸易,而贸易的最重要载体就是海运。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海运作为全球贸易最主要的载体,它的地位和角色始终没有变,至今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促进会统计,按重量计算,海运贸易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90%;按商品价值计,则占贸易额的70%以上。

再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为例,海运在进口中占比61%,在出口中占比74%,充分体现了航运在区域贸易中的不可替代。

因此,海运业始终处于国际市场的前沿,是国际经济走向的晴雨表。从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BDI指数从顶峰跌到低谷,体现出明显的繁荣和萧条周期,而这与全球经济的周期有着惊人的一致。

海运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完全开放、充分竞争的市场。海运业天生具有“全球化”属性,海运业依海发展,因海而兴,航线连接五大洲四大洋,是国内经济融入国际市场的先导。

总体看,海运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产业,有人非常形象地用八个“大”概括了海运业的特点:大起大落、大风大浪、大进大出、大喜大悲。同时,它和经济的关系也十分特殊,不仅自身发挥拉动经济的巨大作用,而且与多个经济要素关联度高、组合作用大,所以说它是不可或缺的经济要素。

深化改革重组是做强海运的最佳路径

海运对强国有着重大意义,但中国目前还只是海运大国,要想成为海运强国,就要首先做强中国的海运企业,我认为最佳的路径就是深化改革。

2016年2月18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原中远集团与原中海集团重组,在上海成立中国远洋海运集团。集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持续深化改革重组,大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规模与效益、改革与发展同步增长,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综合航运企业。

重组和深化改革,增强了中远海运的综合实力。三年来,集团先后完成了19个核心业务板块的重组整合,资产交易规模最大、涉及上市公司最多、复杂程度最高。其中仅集装箱板块的协同效益每年就可实现55亿元。集团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航运企业和全球最大的码头运营商,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

在主要业务指标方面,实现了六个世界第一:综合运力世界第一;干散货运力世界第一;油气运力世界第一;集装箱码头吞吐量世界第一;特种船队运力世界第一;全球船舶燃料销量世界第一。

2018年7月24日,中远海运完成对东方海外的收购工作,使我们的集装箱船队规模达到近300万标准箱,迅速进入全球班轮行业第一梯队。

重组和深化改革,改善了中远海运的各项经济指标:集团成立以来收入年均增长8.3%,2018年收入2800亿元。集团总资产从2016年的5900亿元增加到今年5月的8583亿元,增长了45.5%。集团平均利润率达到7.8%,高于国际同行水平。

当前,集团非周期性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达到52%;非周期性资产实现利润占比达到63.7%,确保了集团国际化经营稳定可持续发展。集团境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达到57.6%;境外收入占比年均达到56.2%,境外利润占比年均达到53.7%,已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综合性航运企业。

重组和深化改革,提升了中远海运在行业中的话语权。比如BDI指数的修改,2017年4月采用了新的计算方法,修改后的运价指数当期上升了75%左右,这些都是中远海运集团发起并提出的,波罗的海交易所为了倾听亚洲船东的声音,专门成立了“亚洲干散货委员会”,我们是唯一的船东代表。

践行“一带一路”是做强海运的最大机遇

作为推动“一带一路”落地最成熟的产业力量,海运应当充分发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同时,一带一路也是海运业自身发展的难得机遇、最大机遇。

2016年,中远海运牵头成立全球最大班轮联盟—“海洋联盟”,为“一带一路”提供优质服务。目前,中远海运集运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集装箱班轮航线189条,投入运力184万标准箱,占集团总运力的62%。

另外,中远海运是全球唯一一家运营南北极航线的航运企业,成为“冰上丝绸之路”的先行者。特别是北极东北航道,已经实现常态化、规模化运营,比经苏伊士运河传统航线节约大概7-10天航程。

中远海运旗下的意大利瓦多码头

目前,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经营港口与码头18个,遍及亚洲、东南亚、欧洲、南美和非洲。

其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已成为“中希两国合作典范”,吞吐量由接管之初的68.5万标准箱增长到500万标准箱,经营由亏损转为年盈利7000万欧元,为当地直接创造工作岗位2600个,间接创造岗位8000多个;直接经济贡献7亿欧元,包括特许经营权费3.15亿欧元,雇员工资3.31亿欧元,缴纳税金5700万欧元。据希腊知名智库“经济与工业研究所”报告分析,到2025年,比港项目将为希腊财政增收4.747亿欧元,创造3.1万个就业岗位,提高希腊GDP0.8个百分点,希腊物流的产值有望从2015年的4亿欧元增加到2025年的25亿欧元。希腊执政党左翼联盟和最大的在野党新民主党对该项目均表示高度认同,最近新民主党主席米措塔斯基竞选期间访问比港,表示执政后将加大支持力度。

我们还主动整合航运物流上下游产业链,收购新加坡最大物流公司—高昇控股,投资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阿联酋阿布扎比码头集装箱拆装箱场站等重大物流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

拓展一带一路市场,风险与机遇并存。我们的体会是要坚持义利并举,实现共享共赢。概括一下,体现为三个字:

一是“义”字。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一带一路”建设,提出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以“义”字主导价值观,见利要思义,不义则不为。尽管财务上的回报依然是我们最主要的一个依据,但是一个企业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越来越成为我们投资的愿望。

二是“惠”字。“惠”字,强调的是仁爱,强调的是给他人带来好处。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要讲求长期稳定发展,不能搞短期行为,要真正参与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中,增强东道国的“造血”功能,实现企业与东道国可持续的共赢目标,惠及当地、惠及社会、惠及人类。

三是“多”字。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当然不是单赢,不是我赢你输,不是零和游戏,所以必须突出一个“多”字,实现多赢。这个“多”字还有一个空间概念,就是说,“多赢”不是一个“点”赢,而是一条“链”赢,是一个“面”赢。在“多赢”理念推动下,我们对于“一带一路”沿线资源,就要讲求协同效应,避免分散、孤立的业务布局,力求连点成线,排线成面。

砥砺初心使命,共筑航运强国梦

中远海运集团是新中国航运事业的开创者,参与了新中国航运70年从近海到远洋、从追随到领跑的历史进程。回望70年的航程,回顾一代代远洋海运人的创业历程,贯穿始终的是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中远海运7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斗史。

航海人的初心使命体现在振兴海运的雄心壮志。1961年4月28日,第一艘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航行国外的“光华”轮启航。“光华”轮源于周总理的关怀,当时周总理一直十分关心远洋海运事业,提出建立中国自己的远洋运输船队,并从国库中特批26.5万英镑从国外购买了这艘船,改名“光华”轮。“光华”意为“光我中华”,她的开航标志着新中国远洋运输事业的开端。

航海人的初心使命体现在敢为人先的开拓进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远洋海运人勇立时代潮头,创造了多个时代第一。1978年,“平乡城”轮装载162个集装箱从上海港起航赴澳大利亚,开辟了中国第一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1979年,“柳林海”轮横跨太平洋,正式开通中美海上航线;1993年,中远投资(新加坡)成为进入海外资本市场的第一家中国国企。

航海人的初心使命体现在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中远海运始终以人民国家利益为重,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作中,勇于担当,完成了一系列重要任务。为了冲破封锁禁运,1968年4月25日,“黎明”轮由湛江港启航,航行12昼夜,完成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南北航行。1968年至1979年,广州海运和广州远洋运输公司恢复了中断十多年的南北海上交通线。

航海人的初心使命体现在浮动国土的职业坚守。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远洋船长贝汉廷先后驾驶15艘远洋轮船,到过40 多个国家、80多个港口,为发展祖国的远洋运输事业,倾注了一生心血。他说“为了发展祖国的航海事业,我一辈子不离开船,不离开海洋!”他在59岁生日时,在船上劳累过度,不幸去世,在挚爱的远洋船上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一直以来,我们坚决执行“服从外交,服务外贸”的企业责任,在“浮动国土”上完成了一系列国家外交任务。中远海运集团在历次海外撤侨接侨工作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60年代,“光华”轮、“新华”轮等一直活跃在新中国撤侨战线上。2011年2月,在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利比亚撤侨行动中,“天福河”轮成功撤离559名同胞。

下一步,我们要结合实际,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运强国”重要论述,心怀建设“海运强国”伟大梦想,发扬老一辈航海人的精神基因和信念追求,砥砺前行、走向卓越。

海运是连通全球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承载着全球贸易,创造着全球价值,传递着全球文明,海运即国运。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新中国海运事业发展70周年。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让初心照亮航程,让使命激励未来,团结拼搏、砥砺奋进,建设卓越企业,打造海运强国。(中远海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 许立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