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国资报告  >  目录  >  2020·03·总第63期 > 正文
【特别策划——地方国资(上篇)】通过八个“突出抓好”推进2020年各项工作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20-05-27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之年。根据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的要求,各级国资委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努力做到八个“突出抓好”。此后,各地方国资委纷纷制定相应措施,积极开展2020年各项工作。

突出抓好稳增长

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指出,突出抓好稳增长,推动国有企业切实发挥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稳定器”作用。

1月21日,辽宁省国资委在全省国资国企工作会议上提出,2020年要重点着力抓好七个方面工作。其中第一个就是“突出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力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稳增长”。

重庆市国资委提出,2020年全市国有企业要着力抓好八项重点工作,其中第一项便是提质增效稳增长。重庆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胡际权表示,坚持稳字当头、做到积极进取,推动国有企业发挥好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稳定器”作用。

为实现2020年发展目标,浙江省国资委提出要努力做到“四个确保”,其中第一个就是确保实现高质量的稳增长。浙江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冯波声表示,2020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着力稳增长促投资,为全省大局多作贡献。坚持改字为先,着力抓改革增活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贵州省国资委表示,坚决抓好稳增长工作。要强化目标、成本管控,加强运营管理,要结合国务院国资委开展的“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行动”部署,全面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四川省国资委表示,要着力抓好高质量发展,在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中作出表率。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推进提质增效为抓手,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稳增长。

黑龙江省围绕增强国有企业盈利能力,推动企业实现稳增长可持续。对国内外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做好应对预案;坚持“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对业绩突出的要给予考核加分和工资总额奖励;对标一流企业、找准短板差距;积极开发增量市场,努力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

广西国资委提出,坚持稳中求进稳增长,以管理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六稳”要求,切实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唯一年货物吞吐量超11亿吨大港。

突出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

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指出,突出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湖北省国资委提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通过加强债务动态监测,强化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探索市场化债转股,加强投资监管和法律风险防范,切实强化风险防控。通过加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加快十淅高速公路、汉十高铁武当山站(高铁小镇)等重点扶贫项目落地,助力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通过布局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城镇等产业,实施长江经济带“双十工程”。发挥好纾困基金、新型政银担风险分担体系的作用,积极支持民营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安徽国资委提出,要以践行社会责任和保障稳健运营为己任,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

重庆市国资委表示,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聚焦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的重点难点,发挥国企的功能作用,细化措施,精准发力,务求全胜。

四川省国资委提出,要着力抓好国企产业扶贫,在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作出表率。要以彝区藏区特别是凉山州今年要脱贫的7个县为重点,全力抓好产业扶贫、精准帮扶,推动贫困群众如期脱贫摘帽、与全国同步小康。

贵州省国资委表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决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底线。

广西国资委突出抓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加强资产负债率管控。审慎规范开展金融业务。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四川省国资委着力抓好风险防控,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中作出表率。把防范化解风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严控项目投资、法律合规、安全稳定和环保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突出抓好改革落实

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指出,突出抓好改革落实,全力实施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1月20日,吉林省国资委召开年度工作会议。会议指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面临重大机遇,这将给企业发展带来广阔空间。会议要求,2020年确定为“国企改革攻坚年”。要以更大的决心勇气和使命担当,打一场改革攻坚战,趟一趟改革深水区,切实破解难题。要结合国家即将出台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明确目标,落实任务。

贵州省国资委坚决抓好国企改革。打好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攻坚战和收官战,积极稳妥推进监管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工作,切实加快资产证券化步伐,大力推动其他综合配套改革,开展“学先进、抓落实、促改革”专项行动。

四川省国资委表示,要着力抓好改革攻坚,在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中作出表率。要围绕增强活力、提高效率,着力在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资产证券化、推进国资国企综合改革、加快“处僵治困”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实现新突破。

重庆国资委提出,对接中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聚焦重点难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专业化改革重组、推进改革示范工程上取得新突破,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

湖北省国资委开展“大行动”,全力实施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建设。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科学确定主业范围,加快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推动省出资企业2020年资金集中度提高到80%。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扫尾”,2020年年底前完成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

黑龙江省国资委围绕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重点企业和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全力研究制定和贯彻落实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不断完善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继续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抓好重点企业改革攻坚;积极推进省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快推进事业单位转企改革。

广西国资委提出,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着力提升改革综合成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动力。

河南省将继续坚定不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推广“郑煤机经验”,在改人、改薪、改制、改治、改评、改组上集结发力,力争市场化机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推开“国企改革的最后一扇门”。

例如,结合董事会换届,在省管竞争类企业集团层面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在企业集团总部和二三级公司全面实施岗位管理,推行竞聘制、岗薪制、任期制和淘汰制;建立按贡献决定报酬的分配机制,形成薪酬促进效益提升、效益带动薪酬增长的良性互动。

浙江锚定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目标方向,聚焦关键问题、突出重点难点,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用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的不确定性,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全力争取最好结果,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浙江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冯波声表示,坚持改字为先,着力抓改革增活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突出抓好科技创新

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指出,突出抓好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大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安徽省国资委2020年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中第一点提到,要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重点创新示范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推动创新发展。

贵州省国资委表示,坚决抓好科技创新,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加快成果转化,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健全科技创新考核机制,积极培育科研创新平台。

重庆国资委提出,创新驱动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开放融通创新,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努力在重庆“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建设中作表率。

广西国资委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

广东省国资委表示,以重大项目、科技创新为重点,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增加有效投资,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一批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培育“头部企业”。着力做强做优做大特种钢、石化、硫化工、稀土、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七大产业,培育一批新的增长点,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推动省属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考核对创新工作的导向作用。

突出抓好结构调整

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指出,突出抓好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整体功能。

河南省国资委提出在2020年重点做到“八个着力”。其中,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动国有资产布局优化调整。

广西国资委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对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要求,谋划推动产业布局创新优化,从根本上实现新发展、新作为、新突破。

贵州省国资委坚持规划引领,围绕十大千亿级产业,调整优化资本布局、聚焦主业调整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坚持规划引领,做强做优主业,深入开展非主业清理,确保非主业清理在2020年取得实质性突破。

四川国资委深入贯彻新一轮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安排部署,着力打好“一带一路”建设、“央地合作”、区域合作、“企地合作”和银企合作“五张牌”,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国有企业开放合作步伐,不断提升发展能级。

安徽国资委提出,将以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为抓手,不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湖北省国资委紧盯“大项目”,加快推动产业提档升级。聚焦主责主业,重点推进西十高铁、沿江高铁、荆荆城际铁路、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重点高速公路、铁水联运等重大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引导企业加大在信息技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数控机床、人工智能、区块链、5G应用、北斗产业等领域的投入。

同时,筹划“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央企湖北行”大型央地对接活动,推进中央企业加大在鄂投资。充分发挥国家产业基金、省级股权引导基金、县域产业基金等各类基金的作用,助推省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统筹编制全省国有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着眼高质量发展谋划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

南沙大桥的建成通车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入新阶段。

突出抓好职能转变

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指出,突出抓好职能转变,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贵州省国资委提出,坚决抓好职能转变。实施国资监管效能提升两年行动计划,突出以管资本为主,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规范国有资本运作,管好国有资本收益,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四川省国资委着力抓好国资监管,在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中作出表率。坚持“放活”与“管好”相结合,深化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的根本性转变,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坚决守护好、发展好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

安徽国资委提出,以推进职能转变与提高监管效能为关键,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湖北国资委优化“大监管”:通过加快国资监管职能转变,优化监管方式,提升监督效能。通过全面实行权力和责任清单管理制度,动态调整授权放权清单,依法赋予企业更多自主权。通过加大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企业授权放权力度。通过健全国资监管法规制度体系,推进信息化与监管业务的深度融合,全面建立覆盖全省各级国资委的追责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通过加强纪检监察监督、审计监督、巡视监督、企业内部监督等协调联动,强化对重点环节的监管。

黑龙江省围绕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推动国资监管体制不断完善:继续转变国资监管职能;做好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途径;科学制定可量化、可考核指标;严密防控各类经营风险,严格考核出资企业负债率。

安徽省国资委提出,要以推进职能转变与提高监管效能为关键,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河南省国资委提出,以放活管好为导向,着力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体制。

重庆国资委提出,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按照以管资本为主的要求,推进国资监管职能转变,管好资本布局,发挥国有资本功能作用;规范资本运作,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提高资本回报,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维护资本安全,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安徽省国资委表示,切实加大授权放权力度,定期评估授权放权效果,采取扩大、调整或收回等措施,动态调整授权放权事项和范围。同时,有效发挥两类公司功能作用,着力推进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主要采取资产划拨、资本注入等方式,做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实力,更好发挥两类公司功能作用。

近年来,地方国企中涌现出了一批在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的企业,图为济南二机床。

突出抓好工作协同

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指出,突出抓好工作协同,携手共建国资监管大格局。

1月13日,贵州省国资委召开党委(扩大)会,第一时间传达学习2020年全国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精神,并就贯彻落实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贵州省国资委要围绕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一盘棋”目标,在“学”“改”“管”“升”上下功夫、做文章。

安徽省国资委表示,加快建设在线监管系统。通过全面建设覆盖省、市国资委和所监管企业的全省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以信息化和智能化助力形成国资监管大格局和“一盘棋”。

黑龙江围绕抓好工作协同,推动形成国资监管大格局完善全省国资监管协调机制;进一步推进各市(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加强各级国资监管机构自身建设。

浙江省国资委坚持统字为纲,着力强统筹转职能,构建全省国资监管大格局。

重庆国资委提出,构建全市国资监管大格局。加强对区县国资监管机构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服务。

湖北省国资委提出,构建“大格局”,不断增强国资系统合力。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实施年度指导监督计划,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强化监测分析、信息互通、成果共享。加快全省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建设,加强数据对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上下联动的信息化监管格局。做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与所属企业脱钩改制,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加强国资监管队伍自身建设,提升素质能力。

山西省国资委提出,全省国资监管机构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全省国资监管机构要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工作要求,整合全省国资国企力量,推动全省国有经济发展壮大。一是完善国资管理体制。二是统筹优化国有资本整体布局。三是统筹建设在线监管系统,积极开展对接,为下一步全面对接全国性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奠定基础。四是协同推进国资国企重点领域改革。

突出抓好党建引领

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指出,突出抓好党建引领,为国资国企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1月16日,浙江省国资委召开党委会,传达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两个条例),并结合国资国企实际对贯彻落实两个条例作出布置。

浙江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冯波声表示,要把学习贯彻两个条例融入浙江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进程中,着力建设模范机关,引领国资监管职能转变,完善国企党建“十大样本”,推动国企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智奎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要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担当作为,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安徽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中表示,要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功能作用有效发挥;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对于开展2020年党建工作,江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陈德勤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强化理论武装,继续在加强政治建设上下功夫。二是强化基层基础,继续在打造国企党建“升级版”上下功夫。三是强化治理能力,继续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上下功夫。四是强化统筹意识,继续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上下功夫,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四川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徐进表示,做好今年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首要的是要加强党对国企的全面领导,要在巩固深化党的政治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宣传思想和统战群团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上下功夫,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广东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成表示,2020年是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冲刺之年。各省属企业党委书记要担负起管党治党这个重大政治责任,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围绕贯彻落实《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各项要求,力争在打造国企党建品牌、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大局上取得更大突破。

陕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邹展业要求,做好省属企业基层党建工作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持之以恒抓好创新理论思想武装,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仍然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同时困难和挑战也明显增多。既要正视困难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更要善于视危为机、化危为机,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作出新贡献。

在专家看来,这八个“突出抓好”,是国务院国资委在认真总结去年工作情况和深刻剖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形势基础上作出的,是开展2020年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党建各项工作的助推器,有助于进一步“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有助于全年目标的实现。(《国资报告》记者 任腾飞)

【责任编辑:赵艺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