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国资报告  >  重磅信息  >  2021·02·总第74期 > 正文
【特别策划——积厚成势,深改升阶(上篇)】回顾2020:锚定目标 精准发力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21-03-18

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进程中,2020年极具关键性意义:这一年,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取得决定性成果;这一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启动实施,吹响深化改革冲锋号。

锚定攻坚目标,改革精准发力。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严峻挑战,多地国资委“点对点”破解复工难题,多路并进拓市增收,江苏等9省份全年利润正增长;天津等地全面推行三项制度改革,湖南、广西等地“三因三宜三不”推混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多点攻坚,跑出改革加速度;海南、西藏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加强政治建设,河南开展“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夯实党建基础等,国企党建严起来、实起来、强起来……回顾2020年,地方国资国企牢牢牵住改革“牛鼻子”拔寨攻坚,为“十三五”圆满收官打下坚实基础。

攻坚克难全力以赴稳增长

亮点:

观察:疫情暴发,国民经济遭受重创。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地方国资委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企业分类分批、科学有序复工复产,抢抓区域经济发展机遇拓市场,压降两金防风险等,全力以赴发挥好国民经济“压舱石”“稳定器”作用。

据统计,2020年地方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2万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降幅从一季度78.9%的最低谷逐月收窄至8.5%,江苏等9地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多路并进夯实增长根基

复工复产关乎国民生计。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节后复工多延迟一天,全国减少的国内生产总值就约达1500亿元。

抢抓时间,全力复产,辽宁省国资委相继出台有针对性的举措,建立疫情防控期间日调度机制,全力推动辽宁省国企有序精准复工复产。

疫情发生以来,陕西省国资委先后7次召开党委会,深入企业调研督导,“点对点”协调解决影响复工复产突出问题278个,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同步恢复。

河南是国有企业复工复产最早的省份之一。通过加强重点企业运行分析,河南省国资委建立问题会商机制,千方百计打通难点堵点,一企一策、精准有序,以龙头企业复工带动全产业链复产。

经营效益稳增长,拓展新增长点、抢抓新机遇是关键。2020年,地方国有企业有力有效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践行战略使命中赢得发展。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召开长三角地区国资国企第二次联席会议,集中签约15个战略合作和重大项目;重庆、四川积极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签订川渝国资国企合作协议,推动组建总规模300亿元发展基金。一系列区域间深化合作的务实举措相继落地,成为地方国有经济全新增长极。

全力以赴稳增长,必须筑牢风险底线。在国企降杠杆改革收官之年,多数地方完成负债率较2017年降低2个百分点的改革目标实属不易。

重拳出击控风险,云南省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强云南省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任务交办清单》,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开展省属企业负责人2014年至2018年薪酬核查,督促完成全额追缴189.49万元。

为严控债务风险,陕西省国资委明确对资产负债率超过省国资委确定的警戒线的企业,以及盈利能力较低,还款能力较差的企业,省国资委建立债券发行工作会审会和联签制度,从严审批,坚决防止发生债券到期兑付违约事件。

2020年,江西省国资委为指导企业梳理和找准在风控体系建设、重大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专项督导调研,推动企业全面建立风险管理和重大风险事项报告制度,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水平,统筹实现企业安全发展。

疫情大考之下,地方国资委紧紧围绕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攻坚克难、精准施策,交出一份优秀答卷。

——创新驱动注入增长动能

科技创新是企业稳增长的不竭动力。2020年以来,地方国资国企大力攻坚科技创新短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增长动能。

比如,安徽省国资委出台了《关于推动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实施意见》,并制定了20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清单”、65项“重点创新示范项目清单”,引导省属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标准越来越严格,安徽海螺集团在绿色发展领域的持续创新让它在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愈发显现。

聚焦主责主业大胆创新,安徽海螺集团围绕水泥生产的绿色发展、节能减耗以及智能制造技术,每年研发投入25亿元以上。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标准越来越严格,企业在绿色发展领域的持续创新让它在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愈发显现。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海螺水泥生产同比下降3%左右,利润却增长了5.1%。

陕西省国资委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加大研发投入和研发平台建设。截至2020年底,省属企业建立32个关键核心攻关技术清单,工业类企业研发投入强度2.07%。

在国有资本加速向重点领域聚集的带动下,2020年广西国资委系统企业新产品产值达229亿元,柳工欧维姆预应力技术、玉柴国六发动机、南南铝加工航空航天高端铝合金、鱼峰特种水泥、北投路桥集团大跨径拱桥设计与施工技术等一批高、精、尖“广西制造”在市场上取得领先地位。

国企改革多点攻坚

亮点:吉林、广东、重庆等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完成率100%;

天津全面推开三项制度改革;

广东提出混改要战略性思考“三链”;

广西“科改示范企业”工资总额不列入集团公司工资总额基数,不与公司经效益指标挂钩;

深圳全年落地实施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试验39条改革举措;

观察: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实施,吹响了新一轮改革“冲锋号”。深化改革,一呼百应。2020年以来,各地国资委积极制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加强改革攻坚,推动重点领域改革走深走实。如,江西在全国率先出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打造国企改革“江西样板”迈出新步伐;天津提出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解决当前重点难点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全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务在天津落实落地。不难看出,地方国资国企的生动实践释放出改革提速的鲜明信号。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持续完善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聚焦的重点任务之一。开局之年推动改革加速度,地方国资国企在治理机制、完善治理结构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特色实践。

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为此,内蒙古国资委通过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实行党委会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进一步发挥。落实“党建要求进章程”,国资委监管企业全部完成章程修订。

在四川,省属国企长虹集团母、子公司全面完成党建要求进章程工作,在省内率先构建起“外大于内”的董事会结构,并以“调整配置结构、提拔年轻人才、剔除庸才”为目标对BU高管团队进行结构性优化,发挥党委领导作用,铸强改革发展引擎。

建立和规范国有企业董事会,重在加强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针对少数区直企业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不健全,运行不规范,专门委员会作用发挥不到位等问题,广西提出全面规范董事会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及其运行制度。完善董事会及董事评价办法,健全外部董事管理制度。同时充实外部董事人才库,拓宽外部董事来源。

——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持续优化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是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的重要举措。2020年,地方国企重组整合力度持续加大,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完成,为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战略性重组是广东深化省属企业改革的关键举措。广东按照功能性、专业性、规模性等要求,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已实施5组集团层面战略性重组,将省属企业从原有的23家重组为18家。

广东省国资委主任李成表示,通过重组调整和结构优化,省属企业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超过70%集中在基础性、公共性、平台性、引领性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2020年,山东省属企业加大重组整合力度,加快向主业集聚优势资源,启动实施了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山东高速与齐鲁交通的联合重组,通过主业相近企业的强强联合,加大开放创新力度,积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重组不只带来‘量’的变化,更带动‘质’的提升。山东重工与中国重汽重组后,中国重汽集团2020年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元,利润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

无独有偶,陕西省国企战略重组效应显现。延长石油重组陕西燃气,有效打通天然气全产业链条。延长化建吸收合并陕建股份,省属建工类资产整合取得标志性成果。

优化布局,必须坚定不移剥离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深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肩负改革重任,2020年,全国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市政社区分离移交和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基本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完成94.1%,厂办大集体改革职工安置完成率超99.2%。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完成。

——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健全

改革要奔着问题而去。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在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这一背景下,大力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等成为2020年地方国资国企改革重头戏。

如,天津全面推开三项制度改革,市管一级企业层面选聘职业经理人66名,269户二三级企业选聘职业经理人648名,改革的力度走在全国前列。

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南京旅游集团“双百行动”综合改革“五突破、一加强”中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集团层面,南京旅游集团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一名集团副总经理,实行董事会聘任、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开南京市属国企先河。在所属企业层面,混合所有制企业全面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目前11家企业15个岗位聘任了职业经理人,对业绩未达标的职业经理人将按照协议约定实行市场化退出,充分激发集团各层级企业活力。

在用工市场化方面,山西省属企业开展“六定”改革成为一大亮点。“六定”指的是:定机构、定职数、定员额、定机制、定薪酬、定任期。定机构、定职数、定员额管的是总部机构和管理人员;定机制、定薪酬、定任期管的是用工“进、用、退”三个关键环节,实现人员选聘机制、考核激励机制、薪酬分配机制等方面与市场全面接轨。

下一步,山西省国资委力争通过三年达标、五年巩固、实现省属企业总部机构数量降低40%,管理职数压缩40%,经营层市场化招聘率达到50%,阳光招聘率达到100%,任期考核兑现率100%的目标。

——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

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但混改绝不可“一刀切”,更不存在“一混就灵”。在试点探索基础上,地方国资委进一步明确目标、路径和方向,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

推动混改要建立规范的、法治化的环境。从2019年《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开始,内蒙古、广东等地相继出台了本地适用的混改操作指引,各有特色、各有所长。

在《广东省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中,明确“省属企业应当研究分析下属企业特别是二三级企业与集团主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关系,对照企业定位和发展战略,研究二三级企业内部重组整合、外部资源引入、上市资本运作、市场化退出等改革方向,确定拟混改企业总体范围和目标。”

广东率先提出混改企业要战略性思考“三链”,极具指导意义。

回归混改的目的和初衷,企业选择战略投资者会更加精准、高效。在混改推进过程中,多地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如,广西明确将混改工作重点聚焦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对于商业二类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也要积极稳妥推进。

福建汽车集团,无人自动驾驶汽车—金龙阿波龙

回顾2020年,地方国资国企以上市为载体实施混改的趋势更加鲜明。福建以改制上市为主要形式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省属控股上市公司达16家。山东将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倒计时”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深入落实混改三年(2019-2021)工作计划。全年有248户企业完成混改或实施二次混改,吸引各类资本269.51亿元,混改户数占比达到68.9%。

——改革专项工程扎实推进

“双百行动”深入实施、“科改示范行动”全面提速、“区域性综改试验”高质量开局……2020年,多项改革试点和专项工程出新出彩,改革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充分发挥。

青岛市双星集团是首批入选“双百企业”。2020年以来,双星完成混改签约,引进启迪科技城、融控集团、鑫诚恒业三家战略投资者,并实施员工持股,由市属国有独资企业转为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成为载入双星发展史册的重大里程碑。

双星集团只是“双百企业”改革攻坚的一道缩影。万华化学、上海医药、云天化股份、深投控等一批改革尖兵的涌现,为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再推进再深化注入充足活力。

204家国有科技型企业是“科改示范行动”的主力军,也是国企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示范生、领头雁。以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持续强化正向激励为方向,2020年已有66户地方科改示范企业积极推进改革方案落地。随着改革方案的推进实施,企业创新力、活力和竞争力将持续迸发和提升。

区域性综改试验的高标准起步、高质量开局,是2020年改革专项工程的一大亮点。

从改革实践来看,上海在建立完善“直接监管+委托监管+指导监管”分类国资监管体制,着力深化两类公司试点,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深圳突出“放活管好”总要求,以服务城市经济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目标,不断增强市属国有企业活力和产业竞争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全面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沈阳在推进集团层面混改或股权多元化改革,统筹协调多个部门机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成果。

国资监管效能新提升、新跨越

亮点:深圳启动国资监管立法工作;

天津建成“智慧国资”监管平台;

33个地方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107家;

全国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比例已超九成;

观察:从转变国资监管职能到提升国资监管效能,新时期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从实践来看,各地国资委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强化依法监管,优化监管方式,完善授权机制,推动国资监管效能实现新提升、新跨越。

——国资监管法制化、数字化趋势突显

以管资本为主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边界,是推动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市场主体,夯实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微观基础。2020年以来,多地国资委紧扣出资人职责定位持续动态完善监管权责清单,国有资产监管法治化、市场化趋势更加突显。

2020年,江苏省国资委为进一步转变国资监管职能,修订印发《省国资委出资人审批事项清单(2020年版)》,已累计取消、下放审批事项19项,保留15项,精简幅度达56%。

深圳市国资委紧扣“国企出资人、国资监管人、党建负责人”职责定位,修订国资监管权责清单,强化党建和监督职责,形成8类24项事权,更加凸显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特别是,深圳启动国资监管立法工作,努力为地方国资立法探新路。

为优化监管流程,提高监管效率,地方国资委不同程度加大运用信息化手段的力度,专业监管优势进一步彰显。如,北京、山西、内蒙古、上海、山东、宁波、深圳等地积极推进国资监管数字化智能化。

——“两类公司”升级扩围

“两类公司”改组组建进程,直接影响国资监管效能的发挥。在改革试点基础上,2020年省级“两类公司”升级扩围。据统计,33个地方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107家,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来,内蒙古国资委将5方面14项出资人权力授予包钢、蒙能、交投等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董事会,向国资运营公司董事会授予了10项出资人权力,董事会职权得到有效落实。

企业充分授权应建立在权责对等、放管结合的基础上。为此,青岛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企业——华通集团,在对所属企业董事会进行授权放权的同时,建立授权放权动态调整机制,进行年度评价调整,实现“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控相统一”,通过权责清单制度这一杠杆,撬动华通集团的自身改革,优化管控治理体系,确保各项授权放权接得住、行得稳,有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势取得明显成效。

——国资监管大格局加速成型

地方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有利于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随着国资监管体制改革进程的持续加快,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覆盖面持续扩大。据统计,2020年,全国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比例超过91%,24个地方超过95%,其中上海、甘肃、青岛等地已基本实现全覆盖。

以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为方向,国资委系统联系更加紧密、合力明显增强。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表示,一年来,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取得积极成效,各级国资委要深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部署,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更好形成上下贯通、协同高效的国资监管大格局。

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亮点:吉林、海南、西藏等地建立“第一议题”制度;

河南打造22个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推广标杆党支部100个;

观察: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根本保证。为推动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严起来、实起来、强起来,地方国资委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制度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政治建设明显加强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质量,才能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2020年3月,湖南省国资委党委印发《关于建立实施“第一议题”制度的通知》,明确各企业党委会议在研究重大事项、重要问题和重点工作,作出决策时,要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关于国资国企党建和改革发展重要论述严格对标对表,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吉林省国资委建立实施“第一议题”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党委认真履行加强国企党建的政治责任,规范开展定期议党会议,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专题议党会议,推进国企党建重点任务落实。

此外,宁夏国资委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宣讲理论、作形势报告的常态化机制,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工程。

设立“第一议题”制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在全面加强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政治建设进程中,地方国资国企以实践创实效,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切实加强。

——党建基层基础加快夯实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是国有企业的坚强战斗堡垒。

为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陕西省国资委扎实开展“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集中整治系统180个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切实推进省属企业党建工作质量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2020年,湖南省国资委以省属企业集团党委班子成员、企业二级及以下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副书记和在岗党员为重点,深化开展“国企千名书记联项目”和“国企党员先锋行”活动,累计创效25亿元以上,交出了一张党建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优秀答卷。

——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强保证。

2020年,安徽省国资系统聚焦政治建设、政治监督、巡视整改、专项整治、作风建设、标本兼治,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国资国企发展改革监管和党的建设全过程。湖南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着力抓好执纪监督和预防惩处,进一步强化对“关键少数”的监督,积极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以更大的担当、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不断开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国资报告》记者 王倩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