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国资报告  >  重磅信息  >  2021·02·总第74期 > 正文
【特别策划——2021央企八大动向(动向八)】着力突出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21-03-18

“十四五”时期,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发挥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为国有企业、国有经济赋予新的光荣使命。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提出,要主动服务和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服从国家宏观调控安排,维护市场秩序,带头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新征程展现新担当,新使命呼唤新作为。2021年,中央企业负责人立足外部形势变化危中寻机,带领企业积极谋划改革蓝图,对焦问题短板规划实施路径。着眼“十四五”,中央企业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的战略方向更加清晰,机遇把握更加精准,落实决心更加坚定。

担使命 补短板 构建转型发展新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的科学判断。

有观点分析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为我国实现创新发展、“弯道超车”提供了机遇,但也存在现有差距继续拉大的风险;全球治理体系调整为我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条件,但也存在世界陷入新旧治理体系碰撞对抗的风险;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给我国实现新发展创造了新动力,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衍生的系列风险;高质量发展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但也存在转型不畅、经济失速的风险。凡此等等,都需要我们在“十四五”时期辩证认识和科学把握。

立足新发展阶段,“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与“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等重要论述一脉相承,更加突出了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更加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牢牢把握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这一新使命,对于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而言意义重大。以新使命为航海图和指南针,新兴际华、中国一重等企业负责人提出了新思考、新规划。

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意味中央企业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更加凸显。为此,招商局集团2021年提出要着力优化布局结构,落实《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优化资源配置和业务布局。

“十四五”时期,新兴际华提出“加快构建国计民生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新兴际华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雅林表示,“实践充分证明,融入国家布局、落实国家战略、承担政治任务、敢担急难重任,不仅是使命,更充满商机。只要顺应时代潮流、融入国家战略,我们就一定能够获得新的机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为此,新兴际华将聚焦国家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四大方面,加快业务结构调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主业协同发展的一流现代产业体系。

同样着眼于发挥产业引领作用,中国一重将增强国有企业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制造业强基补链的能力摆在了突出位置。

中国一重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表示,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国家把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所在,推动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不断优化升级,加快补齐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基础技术等短板弱项,着力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培养更多“链主”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此,中国一重2021年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4451”科技创新动力机制,围绕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着力部署一批涉及产业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应用基础技术科研课题,加快解决更多“卡脖子”难题。

立足科研优势谋发展,机械总院将“突出高站位服务国家战略”作为高质量实施“十四五”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提出“承担基础共性技术研究院的使命,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

着眼于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中央企业发力方向清晰而坚定。从服务国家战略到重塑企业自身,一部分央企更加积极、主动结合变革趋势、行业现状,将支撑国家战略深度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全局。

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为此,中国铁塔立足新阶段、新使命、新担当,把服务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为最重要的政治责任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在为国家为社会为行业创造价值中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实体经济是发展经济的着力点,实体经济在国家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哈电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斯泽夫表示,“当前公司发展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辩证看待危与机,既不能被传统产业的困难和危机吓到,更不能犹豫不前错过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

为此,哈电集团提出加快推进新产业新产品发展,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激励约束,尽快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中小机、风电关键设备、海水淡化、生物质综合利用、环保等产业做强做大,构建哈电集团转型发展的新格局。

抓机遇 拓市场 着眼国之大者应势而动

对央企而言,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是担当使命,也是重大机遇。着眼国之大者,中央企业在服务和支撑国家重大战略中谋机遇、开新局。

国家战略调整为质量服务业带来了新机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强作为战略支撑”“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数字化发展”“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等9个强国和数字中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和健康中国。

“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落地实施,牵引出对质量服务产业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协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四大新需求,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广阔空间、决定动力,我们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检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忠榜说。

融入国家布局、落实国家战略。这一背景下,《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的落地实施,将进一步推动相关行业专业化整合。

为抢抓结构调整新机遇、拓展市场布局,张雅林分析,政府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大公共投入带来新机遇,应急、医药等各个业务板块对此要有所作为。仍在推行的高校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也为我们结合业务发展需要开展对外合资并购、内部重组整合提供了难得机遇和政策利好。尤其是装备、轻工等板块,能否顺应军队改革和军民融合发展方向,聚焦军事后勤保障领域,整合内外资源,提升保障能力,把集团打造成特色鲜明的军民融合标杆企业。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作为国之重器,中央企业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并且从这一战略布局寻求发展机会。

中国节能董事长宋鑫认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硬目标将有力传导至每个具体领域,倒逼全社会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掀起一场绿色革命。节能环保产业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此过程中将有更大用武之地,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中煤集团总经理彭毅分析称,2021年煤炭市场供需“紧平衡”的基本格局有望持续,煤炭全年均价可能略好于2020年水平,煤化工产品价格也有望好于上年。“集团公司做强做优做大煤电化产业链仍然大有机遇、大有可为。这也为我们大力发展新能源、推动转型升级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要进一步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未来十年,风电、光伏将进入大发展时期,到2030年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将为能源行业清洁低碳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市场。”国电投总经理江毅说,未来能源绿色发展和绿色消费将成为行业主旋律,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大有可为,这是集团公司面临的最大机遇,同时我们也将面临更为激烈的行业竞争,这也是最大的挑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乃至世界的既有产业结构和布局带来严重冲击和挑战。在全力完成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一批中央企业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推进物流产业、健康产业等发展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

比如,中远海运董事长许立荣提出,“十四五”期间,我们高度重视物流的发展,物流已列入集团的“三驾马车”。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综合物流体系建设。他提出,“物流一定要在海铁、海空、海陆联运业务发展中,在纵横国内和全球的物流业务发展中有新突破,在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上有新突破,在物流数字化转型发展上有新突破。”

同样作为交通领域企业,招商局也提出,要在世界级港口群和物流枢纽建设、国家战略物资运输保障、物流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在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身持续稳定增长。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打造现代综合物流平台,是国家的战略需要,也是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方向,更是中国铁物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中国铁物总经理廖家生说,要勇担央企使命,打通堵点、联通节点、沟通产需、强基补链,加快自身物流业务发展和网络布局,积极争取在央企物流平台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

中国诚通董事长兼中国铁物董事长朱碧新也说,将在国资委的统筹协调下,有序推进集团物流板块的重组整合,依托运营公司优势,协同中国铁物优质资源,打造业务齐全、覆盖面广、竞争力强的综合性物流集团,成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抓手。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阴霾犹在,“健康中国”的建设引人注目。除了国药集团、华润集团、通用技术集团等以医疗健康为主业的央企继续加快布局之外,还有一批别的央企也在医药、医疗、养老等大健康领域发力。

比如,招商局提出,大健康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要坚持科技驱动、聚焦新业态发展,力争通过投资孵化,打造出招商局的“独角兽”企业;中国诚通提出,要依托中国康养,整合优质社会资本及运营资源,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普惠式养老产品;新兴际华提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战略新兴产业要坚持差异化特色,以应急医药为主攻方向,努力建成应对新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诊、治、备”研发链与产业链。

中国节能更是将建成世界一流节能环保健康产业集团作为企业的奋斗目标,并预测称,2030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6万亿,整体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育产业 增效益 支撑国家战略落地开花

着眼“十四五”,中央企业将“发挥国家战略支撑作用”的艰巨使命细化为一项项攻坚重任,一个个产业机遇,改革发展蓝图清晰勾勒,产业变革机遇集中迸发。

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在长期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绿色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课题,央企积极寻求更加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执行方案,着眼于市场化资源配置手段,提升经营效益,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国家重大战略落实落地。

以健全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为契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动能培育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回顾过去5年改革试点经验,中国诚通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碧新表示,以市场化方式坚定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资布局与结构调整、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诚通路径’不仅走得通,更能够行稳致远。

2020年12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国资委委托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在上海揭牌成立。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有经济布局的重点方向。2021年,中国诚通提出要发挥好国家级基金的引领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加大5G、大数据、人工智能、芯片、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等领域投资。

基金是市场化投资的重要工具之一。

中国国新提出通过股权投资、业务合作等方式,支持央企打造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核心圈”,构筑技术和产业的“朋友圈”,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要充分发挥基金投资优势,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资力度,深入挖掘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应用基础技术项目,更好助力解决“卡脖子”问题。要依托国改科技基金,支持国有科技型企业健全创新激励保障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缪建民说,“我们要因应变化,加快将投资与经营相结合、轻重结合,加大轻资本业态的发展力度,探索输出管理、输出品牌、少担或不担风险的收费型轻资产运营模式。”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招商局集团、中国中铁等企业重新厘清企业在服务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功能和角色。

缪建民表示,区域发展不能撒胡椒面,必须坚持政策导向和效益导向。坚持政策导向,就要提高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全面对接落实好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坚持效益导向,就要深化区域市场研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资本回报的高低优化资源配置的区域布局。

区域发展中,各级公司经营机构众多,相互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制约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中国中铁提出要尽快理顺各方管理关系、经济关系和经营关系,进一步促进区域经营、立体经营的作用发挥。以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主动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

归根结底,中央企业服务国家战略离不开管理能力提升为支撑。2021年,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提出进一步完善市场开发约束激励机制和考核办法,推动建立网格化市场营销开发体系,在主要市场区域设立区域市场开发管理中心,各单位要抢抓时机、共同发力,要完善激励措施,强化全员营销意识,着力突出市场开发对集团高质量发展的牵引作用。

肩负“发挥国家战略支撑作用”的担当使命,中央企业迎来发展机遇和改革变革重要关口。以持续变革开启新征程,中央企业无疑将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新跨越、新升级。(《国资报告》记者 王倩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