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全面激发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活力——以国有建筑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例
【论道】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全面激发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活力——以国有建筑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例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21-06-16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2016年10月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开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新局面”,全面深刻系统地阐释了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为国企党建工作提供了指引,也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进入全新的局面。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向深入,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国有企业落地,全面坚持和加强党的国有企业的领导,必须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作为一个重要抓手。具体到国有建筑企业当中,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同时叠加新形势下建筑行业的深刻变化,这就给国有建筑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国有建筑企业基层党组织的特点
区别于各级管理总部多设党委,国有建筑企业的基层党组织的主要组织方式为支部,其特点有:
一是组织分布广泛。由于建筑行业本身的竞争性较强、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所以建筑企业的项目分布普遍比较广泛。且远离企业总部,这就导致了项目党支部在地域分布上都比较分散,跨省、跨城是普遍现象。
二是工作任务集中。国有建筑企业项目党支部的组建和撤销通常和项目建设周期是同步的,党支部的主要工作内容也都集中在具体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为该项目的顺利建设提供引领、保障和支持,党组织工作的聚焦性比较强。
三是人员流动频繁。建筑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建筑项目上,各类工作人员的流动性也是非常强的,根据项目建设周期的特点,在不同的工期阶段,项目的管理人员和务工人员的变化也比较大。
四是工作压力较大。工程建设项目普遍面临着工期紧、任务重的繁重工作压力,基层项目党支部处在项目生产第一线,直接承担着政府监管、安全质量、工期进度、环境保护、资源协调、维稳等多重工作压力。
加强国有建筑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基层党支部建设,是厚植国有企业“根”“魂”优势在基层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基层党支部直面市场一线和最基层的群众和管理人员,有助于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保证基层组织的管理运行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助力项目攻坚克难。做好国有企业的基层党建工作,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软实力,还能优化企业的管理体制,解决企业发展存在的部分问题。一个坚强有力的项目党支部,能够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自身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最大范围地聚集起服务项目生产的各类资源,帮助项目建设攻克难关,顺利推进。
三是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基层党支部可以通过规范有效的组织生活,规范基层项目的日常管理行为,党支部可以全面参与项目部层面的“三重一大”事项,确保基层的决策和运行规范合理。
四是营造良好工作氛围。项目党支部一般承担着一个项目外联内聚的工作,可以通过党支部争取社会对工程建设的认可支持,丰富项目内部的管理维度,开展员工关怀,凝聚人心士气,为项目管理提供良好的内部氛围。
国有建筑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是规范水平不高。国有建筑企业在基层项目层面,对党的建设工作如何有效开展,如何发挥作用还存在认识不到位、部署不到位的现象,再加上组织较为分散,远离上一级组织,因此各项工作的规范性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融入业务不深。项目党支部的工作和项目的生产经营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党建工作没能和项目管理紧密结合、深度融合,导致项目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之间存在“你抓你的,我干我的”这样的脱节现象。
三是创新意识不强。基层党支部的工作开展,有不少是在完成上级组织交代的工作任务,完成规章制度要求的“规定动作”,真正的创新和特色做得不够。
四是资源投入不足。基层一线项目的工作重心更多地被倾斜于项目管理和施工生产,对于党建工作的各方面资源投入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加强国有建筑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举措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国有建筑企业基层党支部的建设,一方面应坚持系统观念,将基层党组织建设纳入企业改革发展和党建全局中统筹谋划;另一方面应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整改强化。具体而言,要破解好五个方面的难题: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破解定位难题。
基层党组织要破解“定位”的难题,需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作为项目党支部的上级党委,要做好整体的党建工作规划,特别是针对基层党支部的工作要有站在集团层面的指引和规划,将基层党支部的工作纳入重点统筹和关注的范畴。二是做好规范标准,要健全完善基层党支部的基本工作体系和规章制度,从基层党支部工作的标准化入手,首先解决“规定动作”做不到位的问题,在基层项目层面逐步培育起开展党建工作的意识和习惯。三是要严格考核激励。要对基层党支部的工作进行严格的考核,要把项目党支部的党建工作责任有机地纳入“项目目标责任制”,确保各项责任落实到位,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运用考核激励的导向作用,督促各级组织尤其是基层项目充分重视党建工作。
(二)大力推行全覆盖,破解融合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融合问题在基层党组织中尤为突出,破解融合难题,有利于巩固和发挥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使得国有企业真正具备“六种力量”,需要从三个全覆盖上突破:
首先,要做到组织全覆盖。国有建筑企业要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上”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原则,确保所有在建项目必须成立党的组织,确保党的组织能够覆盖到企业最基层的各个单位,确保组织设置不留死角和空白。要有计划地安排党员的工作,让党的基层组织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角落。
其次,要做到工作全覆盖。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确保党的工作要覆盖到项目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要实现工作全覆盖,要避免就党建论党建,避免只谈党建工作不谈生产经营,避免照本宣科地搞脱离生产经营实际的党建工作。
再次,要做到影响全覆盖。必须全面丰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和工作载体,突出基层需要,直面基层痛点,促进党组织的工作不局限于党内,而是要外向打开,覆盖到基层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持续广泛释放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增强党组织对基层工作和基层信息的掌控程度,吸引更多的人支持响应党组织的工作。
(三)攻坚克难作表率,破解落脚难题。
对于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应当坚持把基层和一线作为开展工作的落脚点和主战场,让党组织在服务基层、服务一线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彰显价值。
一是落实服务宗旨意识。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是直接体现在具体的工作和事情上的,要出实招、见实效,细化和明确为职工群众服务、为生产经营服务、为基层管理服务、为企业大局服务的责任清单。
二是强化支委班子的建设,要有计划地将项目管理的核心担当体与支委班子重合设置,确保项目党的建设和生产经营能够统筹推进。
三是促进党员作用的发挥,党支部要紧密围绕项目生产经营的具体的工作开展党员教育和党员管理工作,鼓励党员立足岗位做贡献。
四是组织动员群众,党支部要充分发挥群团工会组织的作用,关注职工群众工作状态,选树先进典型党员,带动和影响身边群众。
五是承担急难险重任务。要围绕项目重要指标任务、重大工期节点、重大攻坚任务等组织和协调各方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把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作为检验党支部工作的重要标准,在圆满完成项目各项建设任务的过程中彰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价值作用。
(四)创新载体出特色,破解活力难题。
一是研究新的需求。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开展要充分考虑新时代职工群众的新需求和新诉求,尤其是要关注年轻党员、青年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习惯。党员和员工对于组织的诉求和期望是多元的,基层党组织要充分研究并掌握这些新动向。
二是运用新的工具。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信息化手段,改革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创新传统党建工作的形式和内容。积极探索“数字化党建”“交互式党建”“情景式党建”,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充分利用各类新鲜事物资源,加强企业全体职工与党建工作者之间的互动性,提高党建活动的参与度。
三是拓展新的载体。拓展更多的党建阵地和党建品牌,通过培育和塑造健康良好的企业文化提升基层党建的活力,整合项目层面的党建资源,形成充分体现自身特色的党建品牌,拓展国企党建工作的品牌影响力和感召力。
(五)复合培养育人才,破解队伍难题。
基层党组织要坚决扛起和细化落实党管人才的各项责任,将基层人才管理和基层人才培养作为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持续推进,让国有企业的基层单位和基层生产单元成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的重要平台。
与此同时,还要从两个方面关注党建类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一方面,要充分关注国企党建工作者的职业发展和上升渠道,将是否有党建工作经历作为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条件。另一方面,要注重专业干部的党建工作素养培育。要有计划地将专业干部放到党建工作岗位上进行历练和培养,在基层党建工作岗位上考察专业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国有建筑企业长期以来形成并坚持的“支部建在项目上”的传统,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全新要求下,必须继续坚持并不断革新,要紧密结合时代需要、行业变化和群众需要,要将高站位、高质量、有特色的基层党建作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保障,在基层一线的广大阵地和生动实践中,持续释放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