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国资报告  >  目录  >  2021·05·总第77期 > 正文
【卷首语】总结推广央企重组成功经验 更好发挥“双循环”主力军作用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21-07-19

国有企业间的联合重组,往往能起到内部改革无法实现的改革成效。其核心,就是通过取长补短,促进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国资委通过战略性重组、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专业化整合3种重组方式,先后完成了22组41家央企重组。几年来,上述重组成效非常明显,一是推动了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二是解决了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等问题;三是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2016年2月组建的中远海运集团,就是战略性重组领域中的代表案例。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年初举办的国企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前几年中远集团和中国海运重组后,在多方面实现了世界第一,牵头成立了新的航运联盟“海洋联盟”,在全国航运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洋是融入世界的大通道。航运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2016年前后,全行业面临周期性冲击。当时国内的航运主体比较多,缺少协同内耗严重。国际巨头趁人之危长驱直入,不仅抢了国内航运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对国内供应链安全带来了一定压力。

组建5年来,中远海运不忘初心,始终牢记航运强国梦,通过改革重组为航运强国打造“大国船队”,通过战略收购为航运强国营建“产业生态”,通过国际化发展为航运强国建设“布局联网”,为建设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积极贡献力量。

如今,中远海运乃至中国航运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得大幅提升,中国的航运强国建设卓有成效,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新阶段有新使命。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提出,国有企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当好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力军,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

当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在深入推进,以中国中化、中国卫星为代表的新央企刚刚组建。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支持中央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采取重组整合等多种途径,加快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推动创新资源的整合协同,形成资源合力。在此背景下,充分挖掘以中远海运为代表的央企重组成功经验,意义重大,特别是其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优化资源配置的做法,将对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提升国际竞争力带来积极影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