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监管动态  >  社会责任 > 正文
将贫困地区资源打造成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访十九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学武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报》  发布时间:2017-10-26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旅游集团的政治责任和政治要求,也是企业公民的责任和担当。作为央企扶贫队伍中的重要一员,中国旅游集团将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想方设法提升扶贫点的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建立扶贫点资源禀赋与集团旅游文化主业相匹配的特色产业帮扶模式。”十九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学武在谈到企业扶贫工作时如是说。

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中的重要方式之一成效显著,其成果通过中旅集团的实践也得以证明。“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成为扶贫地区的支柱产业,从而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双脱贫。”张学武表示。

立足地区优势唤醒沉睡资源

“虽然很多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但是生态环境良好,具有旅游开发的潜力,而且有些贫困地区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民族特色鲜明,很多游客喜欢体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因此也可以利用这些民族特色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通过对定点扶贫县的多次调研走访,张学武认为,贫困地区并不是资源匮乏的不毛之地,而恰恰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承载之地。

据他介绍,国家在精准扶贫方面出台的诸多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扶贫事业发展,也为旅游扶贫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例如,国家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政策,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交通条件,为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进而可以带动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实现脱贫。

而随着旅游发展全域化及旅游边界模糊化等旅游业正呈现出的发展趋势,贫困地区的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特色农业等都将成为旅游消费的青睐所在。

“今年9月,我带队赴云南省西盟、孟连两县调研定点扶贫工作,调研了西盟米荞加工基地、佤族特色勐梭龙潭景区,孟连芒掌咖啡种植园区、中免孟连缅甸边境合作区免税店等旅游和相关产业项目,发现在这些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不仅顺应了时代和经济发展,还切实增强了贫困群众的参与感、成就感、尊严感。”张学武不无感慨地说。

“旅游扶贫不是简单的授之以鱼,而是通过开发当地的旅游业,唤醒当地沉睡资源,这样的授渔之举是一种富有尊严的扶贫方式,有利于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张学武表示。

升级旅游要素确保持续脱贫

旅游扶贫作为一种造血式扶贫,具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市场动力支撑,尤其当乡村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时,这就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巨大的空间;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也大幅提高。

结合目前贫困地区的现实情况,张学武认为,中国旅游集团定点帮扶的一些贫困县具有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先天优势,前景也十分广阔。但目前这些资源和文化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开发,在旅游的基础设施完善、景区景点建设、客源组织和输送、品牌建设和保护、对外宣传和推广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据了解,作为旅游主管部门,国家旅游局早已将旅游扶贫作为重点工作。在2016年发布的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就提出,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等文化旅游形式将作为旅游扶贫的重要抓手,并提出到2020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40亿人次;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8%,到2020年营业收入达2.3万亿元,带动约8000万农民受益。

对此,张学武认为,旅游与扶贫的结合要具有公益性,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持续脱贫,一定要升级贫困地区目前的旅游要素,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

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张学武表示,中国旅游集团将坚定地走“教育+产业”一体两翼的扶贫模式,发挥集团旅游文化主业优势,精耕细作,突出特色,不断推进对贫困县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内涵的整合,打造一批能推动贫困县旅游上台阶、有特色的亮点项目,凸显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在助推贫困县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优势作用,助力实现旅游文化产业成为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地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