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监管动态  >  社会责任 > 正文
【央企精准扶贫系列报道之十二】中国航天科工:用科技书写扶贫攻坚的航天篇章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报》  发布时间:2017-11-21

中国航天科工党组书记、董事长高红卫(右五)赴云南省扶贫县考察调研。

云南省昆明市区向北200公里,是该市东川区,一块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高原山区。此前,东川以丰富矿藏扬名全国。如今,由于资源枯竭,泥石流地震多发,东川区成了国家级贫困县;而昆明市向东180公里,则是曲靖市富源县。该县地处云贵交界,素有“滇黔锁钥”之称。近年来,全县经济“断崖式”的下跌,10万多名贫困人口生活艰难。2012年,东川区和富源县被确定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工”)的定点帮扶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精准扶贫”“扶真贫、真扶贫”。航天科工党组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要求,经过深入调研,认识到扶贫工作不能讲究“百花齐放”,不能搞“花架子”,只有将当地的需求和航天科工的科技优势结合到一处,用航天科工的技术、产品帮助当地发展产业,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道,才能做到精准扶贫。

按照航天科工党组书记、董事长高红卫的话说,对贫困地区而言,促进当地适宜的、有效的产业发展,才是走出贫困禁锢的“金钥匙”。我们就是要发挥国有特大型高科技军工企业的技术优势和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在不断探索中找到通过科技方式帮助扶贫地脱贫致富的长久之策。

智能灌溉项目进深山

2017年9月的一天,云南当地正是轮种时节。当地农民段桂花站在自家的庄稼地里,第一次见到了这套“高级浇地设备”。在此之前,她被反复告知,北京一个“造导弹”的高科技企业来帮助他们脱贫。很快,“造导弹的”就和当地政府一起,把一套智能化浇地的设备装到了她和乡亲们的田里。这是段桂花近50年来,第一次离“导弹”两个字这么近,也是她第一年旱季里不用再挑着担子,把一桶桶浇地水担上山。

据记者了解,段桂花口中的“高级浇地设备”正是航天科工十院为当地建造的智能节水灌溉项目。作为科技扶贫的重点举措之一,该项目用于蔬菜连片种植,不仅解决了旱季无水浇地问题,还节约了灌溉成本。

“而就是这套让当地农民津津乐道的灌溉项目却是来之不易。”航天科工扶贫办同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该项目是2015年首先在东川区实施,东川区高山林密,是泥石流地震多发地区,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相较于直接的给钱给物,要实施智能灌溉项目的技术难度之大、投入之大可想而知。但本着要变‘输血’为‘造血’,找到实现脱贫的长久之计,航天科工扶贫干部费了不少脑筋,走了不少山路。”

对此,航天科工在东川区挂职的扶贫干部张忠慧更是深有感触。“乌龙镇马店村是昆明市东川区5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下辖5个村民小组,农户361户1259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97户1034人。因当地自然条件制约,土地贫瘠,缺水,种植的农作物产量大打折扣,该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困难重重。为了解决缺水的问题,我们同驻镇扶贫干部和乡亲们一同爬上海拔2400米、没有路的陡峭高山寻找从高山融化的雪水和山泉的水源。在施工中,9米长的水管,因山路弯道太多太窄,只好锯掉一半运输,到了施工地再焊上。2016年航天科工投入了125万元,借助我们第十研究院开发研制的农业灌溉技术用于马店村引水续建智能节水灌溉,现在这套‘现代农业智能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

“现在,只要打开电脑进入程序,轻点鼠标,3公里外的杨梅园就可以自动进行浇灌。没有电脑,手机APP效果也相同,随时随地想浇就浇。”张忠慧兴奋地说。“同时通过精准灌溉技术,根据农作物生长所需水分情况,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进行灌溉,较传统的浇水灌溉方式节水20%~50%。系统还可进行土壤温湿度监测,及时获得农田灌溉信息,反馈至客户端。”

“科技改变生活。”马店村党总支书记李国有欣喜地对记者说。“以前,浇水全靠人挑马驮,劳动力全部浪费在这上面。现在全村共有704.6亩杨梅树,将近一半实现智能灌溉。这样很多种植户的时间也空出来了,可以一边种杨梅一边到外打工,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同时,灌溉自动化也让大树杨梅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很大提升,当地农民都说,从没长过这么大个的杨梅。”

马店村智慧灌溉取得了成功,带来传导效应,让乡亲们看到了“科技智能化”带来的实实在在收获,带来了效益,带来脱贫致富的奔头。据张忠慧对记者透露,2017年又在乌龙镇跑马社区蜈蚣山小组的160亩蓝莓地实施了水肥一体智慧灌溉提质增效项目。该项目实施后可帮助蜈蚣山、刘家湾小组200余户600余人摆脱担水浇地的劳累。同时按照市场均价,蓝莓每公斤可卖到160元,那么蜈蚣山蓝莓每年估计能实现250万元左右的利润。

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也是扶贫重要工作

谈及扶贫,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何让当地百姓收入增加,过上好日子。但在记者对航天科工扶贫办干部的采访中了解到,作为云南省东川区这样一个地理环境复杂的贫困地区,还有一个首要任务就是要保障当地百姓的生命安全。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因此,如何发挥航天科工作为国有特大型高科技军工企业的技术优势,保障当地的百姓安全,也成了航天科工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部分。

据了解,东川区地处小江断裂带,地质条件差,极易发生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之有大量铜矿、磷矿等矿山开采,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说起当地地质条件差绝不是空谈,五年的扶贫工作中,我自己就亲身经历过几次险情。山高坡陡,弯道很多,还经常会有小型泥石流发生。我经常和我们的扶贫干部开玩笑说,同样是扶贫工作,在东川区扶贫还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扶贫办的干部说。“新时期下,安全生产和民生工程是国家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了解到当地的情况,航天科工就一直在研究如何利用我们自身的科技优势为当地做点实事。”

经过调研,航天科工的扶贫干部发现,东川区由于地处小江大断裂东、西支交汇点,山体大,又有金沙江穿过,地理环境复杂,通信信号传输受到极大影响。如果发生突发事件,信号受阻就将对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危害。为此,航天科工借助自身军用、警用通信技术研发的技术优势,投入扶贫专项经费近180万元,由航天通信优能科技公司开发研制了东川区无线电应急通信指挥系统一、二期基站和一台通信应急指挥车项目建造,并结合一、二期项目建设情况及东川区政府应急通信的实际需求,又建设完成了东川无线电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第三、四期项目,以便实现乡镇第一应急战线构建好固定与灵活机动互补的应急通信指挥网。同时为东川区的6个乡镇各配备了一套便携背负式短波电台和一套便携背负式超短波无线中转台,在东川区应急委成员单位中再配备60部对讲机,使东川应急通信指挥系统更加完善。目前整个系统已投入使用。

“我们要通过完善提升这些乡镇弱覆盖区域,保障指挥系统在突发应急事件中指挥畅通、信息通畅,确保将灾害影响的损失减少到最小,以保证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这也是我们扶贫的重要工作。”扶贫办同志说。

保障百姓生命安全的同时还要保障乡亲们田间耕种的农作物,那是他们的心血和经济的来源。据记者了解,在施工建造东川区无线电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的同时,航天科工应富源县气象局的请求,又投入扶贫专项经费200多万元,完成了气象局“气象应急通信保障指挥系统”一期至四期的建造。通过四期工程建设,提升了气象局用高科技手段防灾减灾预报的水平。“上述两个项目填补了云南省县级单位应急通信保障和气象应急通信保障的空白。”扶贫办同志说。

让科技扶贫深入人心

“科技改变一切,科技助力脱贫。”而要让科技落地开花,也要实现“扶贫必扶智”。

为了让科技扶贫更加深入,惠及更多,在教育扶贫工作中,2015年起,航天科工与沈阳企业家、爱心人士杨智高先生共同设立“航天·智高”奖学金,用于资助东川区、富源县特别贫困的初中、普通高中学生完成学业。3年来,两地共筹集60万元助学奖金,近200名贫困家庭学生受到资助。

同时,近年来航天科工扶贫办协调、邀请政府有关体育部门、社会有关爱心人士、云南省体育局和杭州中天模型公司、原航海模型世界冠军冯锐先生赴“一区一县”为学生们捐赠近千套航空模型、车辆模型表演,让孩子们体会高大上的科技体育项目;科工三院又向东川阿旺小学捐出太阳能灯,向航天杉木小学捐赠书包以及急需的教具和球类等体育用品;航天科工二院向富源捐建了5个航天七彩梦想教室电教设备,并开展了“航天科普文化进富源”活动,邀请航天员训练大队有关人员为学生讲述航天科普知识,让山区孩子们接触到航天技术,感受到航天人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

据透露,不久的将来,人们或许还能惊喜地看到,一辆辆标有“精准扶贫”字样的新能源电动售卖车,穿梭在云南省曲靖市的大街小巷。这是云南航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与曲靖市不久前刚签约的扶贫项目,这些“精准扶贫营销专车”,将会在当地旅游景区、城市社区乡村集市投放,流动销售当地农业特产、特色美食。项目实施后,将直接使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收益,实现真脱贫的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