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9-03-19
3月6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高级技师、主任操作师,水轮机制造装配领域顶尖人才、装配技术带头人崔兴国做客“对话新国企•智造高质量”系列访谈。他表示,员工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载体,通过大家的辛勤劳动,产品价值得以顺利实现。
主持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团队,而团队更是离不开个人,您如何看待一线员工与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崔兴国:员工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载体,通过大家的辛勤劳动,使产品得以顺利的实现,创造了价值。所以企业理所应当为员工提供好的待遇、提供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好的劳动保护,我认为这是企业应该考虑和实现的目标。
作为一线员工,应该如何去做呢?我个人认为,员工要通过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通过技能水平的提高生产更高质量的产品,体现出我们的价值,通过优质的产品获得用户和企业的尊重,这样就会实现对更好更高待遇的追求。事情有双面性,一方面应该提高和尊重一线员工的待遇,另一方面员工应该不断的提升技能,把自己的技能化作产品,来赢取社会和企业的尊重。
关于工匠精神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青年朋友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个自己热爱的工作,因为热爱是持续工作的一个原动力,它才能让你孜孜不倦的为你的工作付出和追求。第二就是一定要用专业、专注的精神去完成这一生的工作,这是一个寂寞而且是一个不断否定、再创造的过程。我觉得工匠精神离不开这两点。
主持人: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在过去的一年里东方电气也有很多项目得以实施,您参与的都有哪些项目?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哪一个呢?
崔兴国:企业走出去,把我们的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我们最近完成了巴西杰瑞水电站的发电设备制造,参与了号称“非洲三峡”工程的吉布Ⅲ水电站和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项目,同时还获得了英国核电站的发电设备制造合同,获得了乌克兰电站的改造项目等。在这些项目里面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巴西杰瑞当今世界最大贯流式机组的装配工作,尤其是转轮装配。过去我们的转轮装配装完以后全部都要解体,巴西团队要求整个转轮装配要在运行、预装以后进行整体化运输,对装配制造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又重新梳理了整个装配工艺,同时为巴西杰瑞水电站的转轮装配制定了专用的质量控制卡,让所有工序都在数据化的过程管理下完成,最终完成转轮试验,使转轮的试验数据达到了良好的水平。在转轮的运行过程中,实现了行业一个最难的指标,就是转轮的高压腔实现了零窜油、低压腔实现了零渗透,这样既增强了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解决了机组的环保影响问题。
主持人:可以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技师创新工作室就是这股动力的发动机,作为工作室的领军人,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支团队吗?
崔兴国:装配技师创新工作室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水轮机装配过程的标准化工作和标准化程序,为此,整个团队为每一个分装制定了标准的SOP动作,就是让每一个工艺方法、每一个装配过程、每一个装配动作都实现标准化,这样更大范围地防止了手工作业可能给产品带来的装配事故。
第二,创新工作室通过集体智慧实现了一些工具创新。在实际工作当中,有需求、有困难,我们在解决这些需求和困难的时候,就创造性的发明了一些工装和工具。比如工作室的劳模李斌阳同志,通过他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工具箱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工具的使用效率、提高了工具的数据化。另外,我们通过和技术部门的合作实现了导水机构的工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装配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生产装配的产品质量。
第三,创新工作室还有一个很大的功能是传承技艺。水轮机装配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工作,限定于特殊的产品和特殊的工作,所以技能的传承在这个地方是至关重要的。而且,通过技术的传承,让年轻同志能够站在我们的肩膀上再往上发展。如果没有这种传承、没有这个积累,每个员工都要重新开始。
没有核心制造能力、没有核心研发能力我们就会被淘汰,目前拥有了这种能力,还需要业主来认可我们,所以希望东方的装配事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让所有的业主愿意来,他看得见整个制造过程、看得见我们的试验数据,这样我们会做的更好。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语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