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10-24
近年来,新兴际华集团党委坚持“创新驱动、党建引领”,推动朱孔俊创新工作室等一大批工作室成为技术攻关的“先锋队”、人才成长的“孵化器”和成果转化的“示范田”,真正让党建力量成为激活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核心动能,构建起“问题从一线来、方案在一线试、成果到一线用”的闭环机制。
党员攻坚,精准破题“显担当”
近日,新兴际华集团旗下应急产业3611公司的朱孔俊创新工作室正式启动以“钣金柔性制造中心”为核心的系列创新攻关项目。该项目聚焦智能制造关键环节,通过工艺效能提升等重点任务,打造效率更高、成本更优、响应更快的智能生产线。
党员骨干带头攻坚,创新成果在生产一线“颗粒归仓”。2025年以来,铸管股份黄石新兴的程元章创新工作室累计创效数百万元,其中“变频器快速更换法”将设备维护时间从6小时压缩至20分钟,脱硫卸灰管道微改造使人工清灰工作量锐减60%。铸管股份武安本级的姚军峰创新工作室聚焦能源成本痛点,对“煤气贫化项目”进行工艺再造,通过停用焦炉煤气加热中的氮气,实现每小时减少3000立方米氮气消耗,单位能耗降低8%。
数智赋能,红色力量装上“智慧脑”
数字化转型是传统制造业创新的主战场,更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平台。在铸管股份芜湖新兴,李学军创新工作室深耕炼铁烧结领域,通过高炉炉顶和风口监控系统实现生产盲区可视化,并开发远程监控系统实现数智化预警,使生产效率提升6%。其近期完成的供料数智改造,更让返矿率降低2%,有效消除了爆仓、空仓风险。
在黄石新兴的王作恒创新工作室,一系列创新成果密集产出,其中自主研发的“铸管壁厚无损检测技术与装备”,将每一根铸管进行100%在线实时检测,使该公司铸管壁厚均匀性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目前,该工作室已累计申请专利52项,获得授权49项。
厚植沃土,党建育才“生态圈”
创新工作室既是攻关的“尖兵连”,也是党组织培养人才的“孵化器”。新兴际华集团党委通过“命名机制”赋予基层人才荣誉感与责任感,结合“师带徒”“劳模讲堂”等党建带工建的传统优势,打通技能传承与人才晋升的双通道。
际华股份的贾军海创新工作室成立16年来,已拥有超百项专利,累计创效千万余元,并通过“传帮带”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成为省级示范工作室。骆永芬劳模创新工作室则构建“3分钟查阅、1小时入档”的高效技术资料管理体系,推动专利技术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牵头参与制定大量行业与企业标准。铸管股份武安本级的李新会劳模创新工作室累计完成创新项目100余项,其“劳模讲堂”已开展80余次,培养数十名技术骨干成为高炉产线的中坚力量。
联盟共建,扩大创新“朋友圈”
在新兴际华集团党委的统筹推动下,创新正从“单兵作战”向“联盟协同”升级,企业的创新逻辑从内部优化走向系统共建,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构建开放、共生、可持续的创新生态系统。2025年初,际华3542公司牵头组建了襄阳市纺织服装产业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汇聚9家产业链单位,打破企业壁垒,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
际华3509公司构建“技术创新团队”与“劳模创新团队”的双轮驱动模式。前者与高校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2024年获得多项专利与省部级奖励;后者由全国劳模张琴领衔,其创新的工作方法使设备疵点率降低超60%,单机效率提升12%。
从“解决一个问题”到“建立一套机制”,从“培养一个人”到“带动一片人”,新兴际华集团的创新工作室已成为党组织引领组织进化、促进人才成长、驱动系统创新的核心载体。以基层实践“小循环”激活企业高质量发展“大系统”,推动企业创新力量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张任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