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3专题  >  国资央企 向绿而行  >  央企行动 > 正文
中国铁建:心怀“国之大者” 勇当开路先锋 走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章来源: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3-07-03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中国铁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顶层设计、协同发展、节约优先、有序推进”的总方针,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央企担当,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铁建力量。

勇担使命 全力打造“绿色铁建”

中国铁建不断加强顶层规划,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123456”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明确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的目标,提出产业布局、资源节约、低碳科技、智慧建造等十个方面重点任务。以“四大工程”为抓手推动碳达峰落地,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零碳标杆项目,大力开展建筑节能及绿色环保建造技术,着力向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价值链高端转型升级,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降碳等,并成立国内首家“中碳”字号公司-中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西北首家央企“双碳”实践研究中心-中铁建安工程设计院“双碳”实践研究中心,切实争当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勇立潮头 全面推广绿色建造方式

中国铁建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到生产经营各领域、各环节,充分发挥工程建造领域优势,实现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绿色制造,推动工程建设全过程低碳化,打造了一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我国西北布局第一个抽水蓄能项目-镇安抽水蓄能电站,可每年节约标煤8.9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9万吨;我国北方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大连庄河海上风电工程,可每年节约标煤5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2万吨。建设了一批代表建筑业水平的低碳项目,无锡地铁4号线、深圳前海市政VI号冷站、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卢赛尔体育场等;自主研发出国内首批新能源(纯电动)高原隧道施工装备,相较传统燃油设备可节约成本60%以上,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在海南博鳌零碳示范区,遵循“被动优先,主动优化,能源自供给”的原则,实现了自发自用和余电上网,成为全国首个“零能耗”既有建筑改造工程,亮相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样本”。

公司承建的大连庄河海上风电项目,是我国北方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目前,项目累计完成650兆瓦风电机组安装施工,创造了辽宁省内一次性投产新能源项目“容量之最”,预计年上网电量可达17.3亿千瓦时,可满足144.2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在节能减排上,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煤5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2万吨。

勇于探索 拓展多元化减碳途径

中国铁建布局生态环保工程,积极参与园林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生态修复等领域,不断探索“铁建林”“铁建园”等生态发展路径,建设了首都西部最大的北京冬奥森林公园、大龙湾污水处理厂、山西合成生物产业智慧园水处理及再利用项目、海南东寨港生态修复项目、重庆长生桥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等一大批生态工程,是中国铁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也代表了中国铁建积极投身生态环保产业,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绿水青山,坚持“绿色发展,和谐共生”环保理念的坚定决心。

公司承建的重庆长生桥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是全国最大的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之一,占地约1037亩。项目建成后,将以生态主题公园形式恢复城市绿地功能,变“垃圾场”为生态“绿肺”,超过85%的植被覆盖率持续固碳释氧,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碳汇强度,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中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王占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